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021-03-28 12:11杨卓
考试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杨卓

摘 要:学生要想顺利解出一道应用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演算水平,所以,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并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培养细心的好习惯,启发创新的解题思路。另外,为了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应当将应用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是考查小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重要形式,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说明其对相关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已经较为扎实,所以数学应用题体现着一个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解题能力较差,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若能在小学就培养其良好的应用能力与逻辑思维水平,能够为学生后续更高难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水平的进阶将会大有裨益。

一、 加强师生互动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往往片面强调教师对于考试技巧的灌输,忽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普遍规则意识不强,一旦教师与其开展互动,许多学生会过于兴奋而破坏课堂秩序,并导致讨论主题逐渐偏离。所以,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的互动开展不够充分。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和进度都应当围绕着学生具体的实际水平和客观发展规律来拟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其最近发展区。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锻炼,应当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度,从而与学生基本实现同步探究。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不再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过往经验,而是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在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路不必被教师的灌输所局限,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同学们能够开动脑筋参与到课堂中。例如教师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节内容时,可以提出: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比的前项或后项可以是0吗?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身边的比吗?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的特征的学科,对于仍然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仅许多数学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一些应用题的题意把握与逻辑关系的提取上也出现了困难。所以,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突破重难点之前能够拥有良好的铺垫,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情境创设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语言描述以外,还可以利用班级内的多媒体设备投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播放一些音乐或视频,让学生的思绪能够及时转换,投入到应用题的情境中思考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情境的开放性特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张开思想的翅膀,从而实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保持学生解题时活跃的思维。例如教师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为了较好的引入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里出现过“负数”,如游戏中的扣分,电梯的楼层等等。从这一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再由此引出“负数”的概念,指导学生学习正、负数的读法与写法,能够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数学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应用题这一题型,更是数学学科应用性特征的表现之一。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数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数学作为一门有难度的学科,与自己的距离十分遥远,且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数学知识技能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会有效拉近学生心目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并能够从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自信,消除其心理上对数学的恐惧和抵触。

另外,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实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来寻求解决之策,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例如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并能够运用对“北”的固定特征的辨认,推理出更多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走一走,并在纸上绘制出教学楼、大门、操场等关键性建筑与设施,小组内部互相检查,校对是否有人绘制的图形方向出现了错误。根据学生绘制的平面图和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试着练习运用方位词描述某个建筑在某个建筑的什么方位。

四、 趣味教学激发兴趣

小學生大多都活泼好动,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听讲和做题,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课失去新鲜感,积极性也会下降。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方向,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在趣味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中实现多种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教学侧重的不再是结果而是过程,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依靠死记硬背,而是体验,这种特殊的课堂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由于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空间感的建立,对此进行着重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现象,增强空间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七巧板作为道具,让学生通过将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放归原位,来体会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特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钟表运转时指针的变化,从而认识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并记忆顺时针与逆时针的旋转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双手等都参与到了数学感知当中,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