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实践视角下示范性职教集团提质培优路径研究

2021-04-13 13:50蔡安成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蔡安成

摘 要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富含高质量内涵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和办学模式。疏理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历史发展,其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提质培优三个阶段。其实践探索显示,示范区域分布与职教发展水平相匹配,示范牵头单位与导向要求存在差异化,示范集团与职教改革发展项目有差距。对此,提出示范性职教集团的提质培优路径: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宏观指导;在省级层面,加强树典培优,做好中观布局;在集团层面,加强提质增效,做好微观落实。

关键词 职业教育;示范性职教集团;提质培优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3-0032-05

2021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职业教育集团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开展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建设,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和有效路径,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举措,是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抓手,示范性职教集团创建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

一、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历史发展脉络

职教集团在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利益方推动下,遵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在规律,经历起步摸索前行、蓬勃发展、提质培优等阶段,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成立1500个职业教育集团,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2]。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阶段

一是萌芽出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地方开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很多县级职教中心已经具备职教集团的初步形态。1992年,全国首家职业教育集团北京蒙妮坦美容美发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职业教育领域开启了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历程[3]。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正式启动。二是概念形成。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和地方可以组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要求“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了较快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的重要举措。

(二)示范性职教集团快速发展阶段

从表1所列文件可以归纳以下要点:一是提出示范建设,开启职教集团发展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解决职教集团定位不准、形式单一、成效不显等问题,通过示范引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这对职教集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突显顶层设計,推动职教集团科学发展。2014年国务院决定指明职教集团的重点建设内容和改革突破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提出建成300个示范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将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建设任务、时间节点、创建数量、典型特征等纳入国家文件。三是强势推进建设,规范职教集团发展内容。《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作为2014年决定的配套文件,对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把建设骨干职业教育集团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核心指标,引领示范建设。四是建立健全机制,开展示范遴选准备工作。2016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专家组成立,开展示范性职教集团遴选指标体系研制,每年利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全国职教集团数据的采集,为示范性职教集团遴选做好基础数据准备。2016年12月,国务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明确要求,“要注重示范引领,推动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示范性职教集团从提出到逐步深入推进,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

(三)示范性职教集团提质培优阶段

从表2所列文件可以归纳以下要点:一是名称逐步规范。职教集团的示范建设名称依次经历“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等,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实践、经验总结、推动实施,示范的内涵更清晰,范围更精准,方向更明确。二是突出重点发展导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明确了具体数量要求,也成为检验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核心指标。三是遴选培育成效显著。教育部职成司印发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通知,以选促建、示范带动,鼓励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中探索新经验、新模式,培育和建设一批有特色、成规模的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在集团治理结构取得重要突破、资源共建共享取得重要进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重要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取得重要成果、社会服务能力取得重要提升、政府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特色显著产生重要影响七个方面的示范表率。经过集团自主申报、主管部门审核、专家组评审遴选、教育部审核公示、发文认定,教育部于2020年10月认定第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150个,同步启动第二批示范职教集团创建培育工作,经过评审程序,于2021年6月认定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149个,两批共立项299个,在全国1500个职教集团中占比约20%,体现了示范性、典型性、特色性。

二、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实践探索分析

(一)示范区域分布与职教发展水平相匹配

从表3各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入选数量可以发现:一是东部示范性职教集团数量占据“半边江山”。其中,东部地区143个,占比47.8%,包括江苏27个,山东22个,广东20个,浙江18个,东部职教大省、强省的示范性职教集团数量都比较多,比如江苏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现有中职学校198所、高职院校90所,在校生约146.5万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十一连冠”,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实现“九连冠”,现有职教集团145个,组建29个以行业为纽带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4],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27所,占全国总数的9%。二是中西部示范性职教集团入选数量“平分秋色”。其中,中部地区入选示范性职教集团81个,占比27.1%,包括湖南18个,湖北15个,黑龙江10个,中部地区职教改革力度较大的地区示范性职教集团较多,比如湖南省现有高职院校72所,中职学校490所,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24个奖项(全国第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8项(全国第四),先后成立25家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对接了湖南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5]。西部地区入选75个,占比25.1%,包括广西12个,四川12个,重庆11个,陕西9个,西部地区示范性职教集团集中在职教改革好的省份,比如广西现有高职院校38所、中职学校249所,2017-201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1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十,经教育厅备案的职业教育集团共52个,参与的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达2000多家,覆盖了近85%的职业院校[6]。三是入选数量和职教发展水平“基本吻合”。东部地区示范性职教集团数量约占总数的一半,这和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匹配,也和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相匹配,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和东部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水平。

(二)示范牵头单位与导向要求存在差异

一是政府、行业企业、本科院校等类型牵头较少。政府牵头或参与牵头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共4个,分别为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合肥市教育局、湖北省水利厅;本科院校牵头的仅2个,为上海商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牵头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共5个,分别是上海船员服务协会、广东省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江西省旅游协会;企业牵头或企业与其他联合牵头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共18个,包括联想集团、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中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共5个,牵头单位类型与“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要求相差甚远。二是职业院校牵头类型占据主要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牵头或参与牵头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共260个,中职学校牵头或参与牵头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共34个,职业院校牵头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占87%,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广泛性、多样性还需不断强化。

(三)示范性集团与重大职教改革发展项目间的衔接性还不足

一是“双高”计划院校参与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还有欠缺。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中所覆盖高职院校共计264所,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院校124所、非双高院校140所,分别占比47%、53%,非双高院校的比例比双高院校入选得多,双高计划院校还应发挥优势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方面加强建设,争创示范。二是部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总体不平衡。部分高地省份示范性职教集团较少,江西省9个,甘肃省7个,共建职教高地在示范性职教集团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建设示范性职教集团力度还需加大。

三、示范性职教集团的提质培优路径

(一)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宏观指导

一是高度重视建设培育。职业教育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把建设培育示范性职教集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发挥示范性职教集团在体制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显著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二是明确示范奖惩机制。把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培育结果作为下一轮“双高”计划遴选的核心指标,调动职业院校加大建设力度。推进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培育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招生招工一体化、培养模式创新等探索实践。建立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对进入示范性职教集团名单的单位,建设成果不明显,将依法依规处理,取消相关资格和政策支持。三是促进项目融合。把示范性职教集团创建培育工作与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结合起来,积极支持深度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实现有关数据共享、平台互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

(二)在省级层面,加强树典培优,做好中观布局

一是加强省域统一领导。构建联席会商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摸清发展底数,加强对示范性职教集团的统筹协调、规划发展。开展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培育,建好梯队、重点支持,分类指导、差异发展,精准化辅助发展。优化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动态监控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目标、办学成效、培养质量。二是突出建设培育重点。在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遴选指标基础上建立具有省域特征的评价选拔指标,评选出典型示范、适应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多类型示范性职教集团,发挥借鉴、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全国或省域内、行业内产生重要影响。鼓励产教融合型企业协同行业企业、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职业院校牵头成立一批紧密对接国家重大产业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型职业教育集团或行业型职教集团,重点建设实体化运作的示范性职教集团。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在部省共建职教创新高地方案中将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任务纳入核心发展指标,作为职业院校高質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大经费投入和其他政策支持,建立区域或行业的集团服务系统,将集团化办学情况纳入职业教育工作考核。统筹推进示范性职教集团等工作,落实好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在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先行先试、推广应用。

(三)在集团层面,加强提质增效,做好微观落实

一是促进多方资源整合。集聚集团内各类资源,争取政府部门政策、项目、经费支持,给予集团发展、业务运行、困境难题等方面指导,赋予示范性职教集团合法身份地位、法人地位,理顺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发挥多元主体的参与功能。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提升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品牌影响力、示范辐射力,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促进行业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整合、调配、共享,引导和规范示范性职教集团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教学内容、实习实训规范等,推动行业所属企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发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交流合作、文化传承等自身优势,在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中灵活处理好教育的公益性和资本的利润性关系,寻找各方利益和兴趣的共同点,增强内部凝聚力,提升外部影响力。二是提升建设质量水平。建立集团章程、工作制度、财产制度,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秘书处等组织机构,下设专门委员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完善,配备专门经费,搭建信息平台,定期开展活动,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紧密运行和协同发展。整合集团资源,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参与和主体作用,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共同打造多元横向融通、不同层次纵向贯通的办学体制,实现供需对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效共享。提升示范性职教集团的适应性,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专业设置适应地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合作企业岗位,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能力体系,教材适应学生主体自主学习,教师适应理实一体教学要求,教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多元考核要求,培养的人才适应就业企业要求。构建示范性职教集团内中职、高职、职教本科层次贯通的生源体系,促进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实行招生即招工、课堂即车间、教师即师傅、教材即说明书、学位即工位的纵向校企合作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养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服务社会示范引领。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建设要以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服务国家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7]。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示范性职教集团要定位解决“卡脖子”工程,加强科技创新,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提升集团的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示范性职教集团“走出去”,加强与跨国企业、国(境)外院校合作,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第一产业类职教集团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贫困地区产业创新、促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挥示范性职教集团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对口帮扶西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扶贫功能。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显著提升服务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的综合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服务区域发展,统筹成员学校的专业布局和培养结构,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本地就业率,为区域经济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EB/OL].(2021-04-13)[2021-09-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4/t20210413_526123.html.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从“层次”到“类型”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EB/OL].(2020-12-08)[2021-09-2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735/sfcl/202012/t20201208_503998.html.

[3]赵惠莉.省级统筹视角下江苏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8(8):107-111.

[4]曹玉梅.聚焦适应性 聚力高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EB/OL].(2021-04-14)[2021-09-20].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1/4/13/art_64084_44.html.

[5]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 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EB/OL].(2019-05-30)[2021-05-03].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jykx/jykx_1/201905/t20190530_5345838.html.

[6]刘琴,张桂娟.百舸争流千帆竞 乘风破浪正远航——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EB/OL].(2019-09-16)[2021-09-20].http://www.gxzf.gov.cn/sytt/20190916-766563.shtml.

[7]廖波光.示范性职教集团特征分析与发展路径——基于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6):45-49.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