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2021-04-16 07:26赵雨
职教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远程教育信息素养

摘 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大背景下,运用远程教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升农民素质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通过回顾中国农民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他国家开展农民远程培育的经验,以及在分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四点建议:发挥政府的引领带头作用、利用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科学地遴选培育对象、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以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优势,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远程培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远程教育;信息素养;培育

作者简介:赵雨,女,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3-0077-06

一、问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地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我国在2020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是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作为自身职业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以及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1]。毋庸置疑,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高素质群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则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促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借助报纸、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媒介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便捷的学习途径。远程教育具有入学门槛低、覆盖面广、学习成本不高、学习方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农民的工学矛盾,体现教学公平[2]。可以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是农业人才适应农业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渠道,可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我国农民远程教育发展的历程回顾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多媒体教育等三个阶段[3]。

(一)函授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

函授教育是一种将通讯方式教学与短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远距离教育方式,以个体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辅导为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函授教育就已渗入我国农村教育中,在此时期,函授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农村技术人员和农村干部等。1956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开设了两个农业专业——农学专业和植物保护专业,这标志着高等农业函授教育被纳入系统的学历教育之中。到1962年,为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所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教育部提出,“依靠全日制的有关学校,根据可能条件,有重点地试办函授教育”[4]。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当时的湖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等部分高校纷纷开办农民函授教育,相继开设了诸多相关农业专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见,当时国家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远程教育在我国农村地区有着巨大需求的这一事实,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函授教育的进行。然而不久,由于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随后函授教育在我国农村中的发展被迫中断。

(二)广播电视教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末)

广播电视具有效率高、受众面广及见效快等特点,具有普及农业知识与技术和提升成人学历教育的双重职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青睐。以1979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诞生为标志,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由此开启了新篇章。随后,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在1990年开始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向农民推送农村实用技术节目,其内容丰富多样,包罗万象,囊括了种植类、养殖类、乡企类及经营管理类等多项农业课程。当时,中国还开展了如“村村通”“金农工程”等系列惠农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了农业、农民与信息化社会的联系。可以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中央电视台将电大课程及时地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得教育内容向全社会开放,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

(三)网络多媒体教育阶段(21世纪初—至今)

网络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与变革了农民的农业生产及社交方式,为农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0年春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置了大专农科园艺专业,因其收费较低,且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安排学习进度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学员前来注册学习相关课程。当年,共有38所省级电大进行了专业开放试点工作,这为农民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为响应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号召,也为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榜样模范作用,国家在2003年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长达7年的建设与完善,中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在2010年已较为成熟与完备。2014年伊始,我国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自此,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群体开始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中。为更好地培育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同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启动了信息进村入户的试点工作,这既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提供了良好的便民服务、电商服务以及培训体验等,又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远程教育环境。可以说,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广泛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民间组织参加,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相互衔接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5]。现如今,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5亿,占网民整体的26.3%,较2018年底增长305万,这意味着,城乡间“数字鸿沟”在逐渐缩小,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主动借助于慕课、涉农APP、微信公众号等学习相关农业知识,用“碎片时间”为自己“充电”,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

三、国外农民远程教育的经验梳理

众所周知,有些国家开展农民远程培育工作具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梳理与总结其他国家在农民远程培育方面的做法与特色,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借鉴,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体系。

(一)美国:历史悠久,培育经验丰富

美国高度重视农民远程培育工作,是世界上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培育与农业发展中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就开始在农村建立教育电视台及电话和声像广播,以用于普及推广农民远程教育培训。2005年,美国农业部还针对乡村居民,制订了远程教育培训计划[6]。美国的农民远程教育主要由传统的大学组织与实施,实行“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农民培育模式,充分地发挥了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尤为注重对青年农民的远程培育。美国对农民远程培育的重视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以及密切了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市场的联系。

(二)英国:体系完备,培育氛围浓厚

相对于美国来说,英国进行农民远程培育起步晚,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其农民远程培育系统是较为成熟与完备的。英国通过政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业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农村远程教育,运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形式的培训教育以及大学、研究和咨询机构的辅助,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教育培训水平[5]。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通过设立多个农业远程培训中心,为务农人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业咨询服务与指导,这促进了英国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了英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韩国:技术先进,培育效果显著

韓国的农村远程教育和农民培训始于20世纪60年代,该国将信息技术与农民教育相融合,运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对农民进行现场示范教学。在每年的12月,韩国各地的农业人才纷纷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参加农业技术的讨论与交流。早在2004年,韩国农民网上会议系统已经发展了70个地点,韩国农村地区的计算机普及率从1997年的18.7%提高到47%[7]。显而易见,该国敏锐地察觉到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及时性、便利性、共享性特点,积极展开对农民的远程培育工作,使千万名农民收益,也使韩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农民远程教育起步早、培育体系较为成熟,对我们有借鉴价值。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育经验时不可盲目照搬,需依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农业产业特点合理采纳,以最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体系。

四、我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现代农业主要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农业,包括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与技术以及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8]。当下,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远程教育所具有的学习资源丰富、使用方式便捷等诸多优势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落实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背景等均不相同,该群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受教师、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传统课堂无法对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一对一的教学与要求,容易忽略个别新型职业农民独特的学习需求。现代远程教育是“无校园、无定所、无教室”的社会教育,其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场所、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学途径和教学形式等均是开放的,真正实现了“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9]。对新型职业农民来说,远程教育可以使农民随时随地接受先进的知识及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近距离教育”。例如,成人学习者可以通过回放功能对不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任意把控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这有利于调动成人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简而言之,远程教育凭借其灵活性、及时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使农民在不离乡、不离岗、甚至是“不离孩”的情况下,也可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这既为新型职业农民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又有助于终身教育大背景下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建设。

(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个体的职业化发展

农民职业化,实质上是农民身份象征向职业标识的转变,是其职业化程度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换,并逐渐成为“文化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农业生产技术娴熟、善于把握市场主动权”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动态过程[10]。个体的职业化发展对于扭转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偏见,吸引大批量青年人才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讲,远程教育可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使其及时了解相关农业政策、农业市场信息,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及时抢占市场先机,以更从容地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和获得社会认同感。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是新型职业农民适应现代农业而催生出来的“高级能力”,这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教育的过程,无疑也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自身信息素养的过程,这对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三)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情形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已不再适应如今农业发展的需求,急需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创新。与土地、技术以及资金等要素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成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主导要素,影响着现代科学技术、经营理念以及金融资本等融入到农业生产中的进程,决定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据《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达到1 401万人,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量的4.46%,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占比仅为30.34%。这表明,作为农业从业群体中的精英人士,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以将丰富的文化知识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力。因此,为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需对其文化素养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高。总的来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以促进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五、远程教育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探析

远程教育具有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手段多元、学习方式多样的特点,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有效学习、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农民远程培育经验,以及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相应的现实思考后,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引领带头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的远程培育是一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此项工程只有且必须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方可呈现出良好的培育效果,即需政府“买单”,在发达国家中亦是如此。对此,政府可从政策与资金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政策方面,政府部门要强化法律政策在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中的导向作用,积极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教育条例》等专项政策文件,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远程培育工作的正规化、组织化进行,逐步将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纳入我国成人教育体系中,妥善处理政府、社会及高校之间的关系,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远程培育提供长效的制度保障与完备的培育体系。其二,在资金方面,政府要主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在财政投入上的责任。因远程教育的实施对地方电讯等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在教育技术设备上所需的费用较高,特别是对部分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来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对此,除不断增加投入资金外,政府还要为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并将配套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中。

(二)利用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

借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农民远程培育工作,是美国与英国获得良好培育成果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资源,成为高校不可推卸的教育使命与时代责任。对此,高校应协调好教育、科研与服务社会等功能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其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在教学上,高校应考虑成人学员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应始终以实用性为主,并逐渐凸显其科技性与时代性,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农民云平台,并充分发挥慕课、微课等现代网络教育简洁、精炼的优势,全力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在科研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讯、穿戴技术等高新科技不断获得重大突破,高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的过程中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浪潮。未来,高校可以逐步借助虚拟的学习助手或学习机器人,全面分析和精准预测职业农民的生产需求,为每个成人学习者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还可开发更加高效生动的移动终端学习软件,使农业人才可以轻松便捷地学习到所需的内容。

(三)科学地遴选培育对象

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不仅要引进农作物良种、农业机械这些物的要素,而且要引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能力和适应市场新要素的农民”[11]。新型职业农民是拥有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管理经验、营销技巧的精英人才,其素质状况将直接关乎到我国农业农村未来的发展走向,因此,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成为提升广大务农人员文化素养的关键一环。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同于全日制学生的教育,他们的内部差异性较大,对远程教育的接受程度不一,这也使得其培训任务难以落实,培训效果难以显现。因此,应有针对性与层次性地遴选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工作。首先,要对培育对象进行严格的筛选,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准入门槛,对其学历、年龄等条件做出一定的要求,从“源头”上予以把控。其次,按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对其进行分班、分层培育,对不同文化基础、从业特点以及发展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差别化的远程培育,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四)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接受科学的农业发展理念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这一切往往依靠优秀的师资力量得以实现。从事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事业的教师,既要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会操作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另外,若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有效的互動方式,还可弥补农民在网络学习中的情感缺失,激发成人学员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1)精心制定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教师培训方案,使教师尽快熟悉远程教育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远程教育特点和使用现代教育设备的应用技术。(2)为教师提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研究的交流平台,通过外出培训、参观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兼具教学与科研双重职能的师资队伍。(3)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仅依靠其自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外部的监管。对此,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培育”师资库,并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筛选、清退不合格的师资,以增强教师自身的危机感,促使其不断地提升、打磨自己的远程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3.

[2]胡文举,刘淑萍.基于Logisti模型对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接受远程培训意愿的分析[J].成人教育,2017(4):55-59.

[3]史明艳.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价值及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7(5):111-113.

[4]王鹏.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及其走向[J].职教论坛,2014(12):33-37.

[5]邓泽国.借鉴发达国家远程教育经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中国农学通报,2014(34):303-308.

[6]毛汉硕.国外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5(7):189-192.

[7]戴起伟.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与农民培训[J].农业图书情报刊,2008(1):8-10.

[8]杨燕.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与培育[J].职教通讯,2014(16):62-65.

[9]徐君.现代远程教育:失地农民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 远程教育杂志,2005(2):44-47.

[10]翁贞林,张梦玲,鄢朝辉,等.社会网络对农民职业化意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44-54.

[11]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远程教育信息素养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IPoverDVB—S单向传输模式的远程终端系统与数据维护技术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