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的“第一支点”

2021-04-22 05:38成尚荣
关键词:卡住支点脖子

成尚荣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如此鲜明地摆在每一个教育人面前。

是的,伟大的时代有伟大的使命。习总书记在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破解“卡脖子”的问题,胆子要再大一些,步子也要再大一些。企业界、科技界如此,教育界也应如此。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卡住了教育的脖子?究竟是什么卡住了学生成长的脖子?答案不言自明,是应试教育卡住了教育的脖子,是沉重的负担、简单重复的训练、陈旧落后的考试评价,卡住了学生成长的脖子,卡住了创新精神培养的脖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钱学森之问”始终没有得以破解,创新的理想一直在空中飘荡而无法落地。

其实,不应该只让钱学森们发问,我们应该更多地问自己:面对创新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办?在一次课程改革讨论会上,一位专家发表了这样的观点:让学生创造性成长,而不能只是让他们长大以后再去创造。他说得如此平静,我却感到一股激流撞击着我的心灵,思绪澎湃不已。

是的,教育即生长。但是学生应该怎么生长?假若是为成绩、分數而生长,这样的生长肯定不是向上的,也不是向前的,而是停滞的,很有可能是退缩性的。学生创造性成长,是对“教育即生长”的新诠释、新发展,是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第一命题”,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第一支点”。

树立起创造性成长这个学生发展的“第一支点”,当下有一个问题必须再次引起重视。报载,2019年底,深圳一所中学运动会上,初中某班学生在方阵中打出“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的横幅。一经流传,这一标语竟得到许多共鸣,许多学生高呼:“太有才了!说出了‘劳苦大众的心声。”作者说,言下之意,他们也不爱学习,这样的横幅和附和者的高呼,让我们哑然失笑,但这笑声里却充满着忧伤和沉思:没有兴趣,不爱学习,为家长而学习,他们还怎么创造性成长?长大后又怎么去创造?

学习没有兴趣,不爱学习,原因又何在?正是在那段时间,世界经合组织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抽样测试中,我们仍然取得阅读、数学、科学三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可与此同时,公布的教育均衡、学习时间、学习满意度、对学校的归属感等指标,却排在第61位。中国学生的学习成本太高了,学生负担太重了,学习的愉悦性太差了。这一问题不解决,我们仍然要问:学生怎能创造性成长?又怎能长大后去创造?

习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有教育人应当担起这伟大使命,真正解放学生,让他们创造性成长,让创造性成长成为他们全面发展的“第一支点”。

(作者系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理事会成员及学术支持单位(按音序排名)江苏省滨海中学

猜你喜欢
卡住支点脖子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
我的美丽画册
认不出了
喉咙被刺卡住时应该怎么办
还要再让你的脖子“裸奔”吗?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