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差异教育实践研究

2021-04-28 04:21侯志伟
教育界·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侯志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教学水平和质量也越来越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数学教学整体效果造成影响。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要加以重视和关注,有针对性地应用差异教育方式,有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缩小两极分化,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差异教育;实践研究

一、引言

所谓差异教育,就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的教学。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情况,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种种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影响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教师对此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来进行差异教学。

二、正视学生差异,树立差异教学观念

众所周知,数学科目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数学知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导致學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问题,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初中生由于生长环境、生活背景以及受教育情况不同,数学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导致在学习时理解接受的快慢程度不同,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差异情况,在数学教学中一味地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分化,即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高层次的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较为吃力,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面对学生的差异情况,教师要加以正视和理解,树立差异教学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四边形”教学为例,在初中数学中,四边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几何证明、计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进行举例,激发学生对这一图形的认知兴趣。四边形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比如门窗框、书桌、书本、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四边形已经在生产、生活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教具传授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比如,用剪刀剪下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将其等边重合,形成一个四边形。

在对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四边形知识差异化教学引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认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基础性的概念,从而为学生打好基础,为下一个学习环节做好铺垫。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这部分学生解决四边形的应用题。比如:“有一个边长分别为5cm和6cm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先求出矩形的面积,即5×6=30(cm2),然后利用已知的正方形面积公式对正方形的边长进行计算,即可得5.48cm。教师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差异化的教学概念,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

三、深入了解情况,制定差异教学目标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系统地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培养。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长、生活背景、数学成绩、能力和学习表现等,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大体上的分层。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班级学生细化为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然后制定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由于中等生占班级的大部分,教师要将中等生作为教学的中间平衡点,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总体上适应中等生的需求,在确保完成基础教学后进行教学难度的提升,全面锻炼中等层次学生的能力;对于差等生,要制定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进度,细致教学,打牢学生基础;对于优等生,要制订更加开放的教学计划,将一些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多地倾向于对重难点的讲解,从而提升优等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综合分类教学,注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以更好地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要对教学目标的阶梯性进行突出,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可以对学优生进行提升式教学引导,将本教学环节中与方程解法相关的知识在同一节课集中进行讲授,旨在为学优生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对于学困生来说,则需要利用三节课的时间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在后两堂课中,对学优生进行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培养,提升学优生的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

例:某果园需要扩建,要建一个长方形院子,其总面积为150m2,为了节省建筑材料,以院子里原有的围墙为基础,扩建另外三个边,扩建材料采用围栏。如果围栏的总长度为40m,请对院子的长和宽进行计算。

这道题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解答这道问题,首先需要对院子墙的长度和围栏的长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解方程的技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设为与院墙垂直围栏一边的长度,那么就为与墙平行围栏的边长。由题意可知,,即。通过解方程得出,当时,;当时,。

设为原有墙的长度,那么围栏与其平行的边长一定不长于,即,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即,不合题意,无解;②,即,存在一种情况,即,,即所建院子的长和宽分别为15m、10m;③,即,存在两种情况,即和,即新建院子的长和宽分别为30m、5m,或长和宽分别为15m、10m。

四、创新教学模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在进行数学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注意各个层次学生的差异情况,有效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进行差异教学,是为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开展差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班级两极分化问题,不要将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以免产生一些歧视问题。

教师在进行数学差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注意各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助和融合。教师可以利用小组互助形式,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小组教学,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其知识点涉及数据的计算、整理、收集等方面。比如图表问题,这部分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读表能力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例:张小姐每天去公司上班,可以乘坐20路或者66路公交车,其中,20路公交车乘车时间的平均数为34分钟,中位数为28分钟,66路乘车时间的平均数为32分鐘,中位数为30分钟(详见表1),除去乘车时间之外,每天还需要步行10分钟才能走到公司,这10分钟包含步行及等车时间。张小姐每天早上9:00要到公司,17:00下班。某日,张小姐8:20从家中出发,乘坐20路或66路哪一路公交车更合适?

这道题具有较为典型的生活意义,其难度较低,但是需要学生对概念进行准确区分。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将学困生与学优生进行交叉分组,引导学生实地对公交车站点进行调查,促进两个层次学生间的交流,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异性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产生,影响和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要合理看待学生间的差异,深入了解差异情况,并根据学生需求制订相应的计划,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韦雪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研究[J].学周刊,2020(05):22.

伍先吾.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差异教育应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2020(03):133.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