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问题意识”,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力

2021-05-06 15:39姜大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问题意识初中数学

姜大伟

【摘要】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进程中,如何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力,也是衡量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尝试对比中提出疑问,从认知冲突中激发想问,从自主探究中体会质疑,从而增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力,发展学生的创新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高阶思维

学习数学,不止于解题.在数学核心素养目标下,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引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积极融入数学情境,去发现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力的发展.高阶思维体现在数学分析、综合、反思、创造等活动中,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迁移、探究数学问题,从中积累数学经验,生成数学核心素养.“问题意识”是认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要通过数学问题来激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一、鼓励提出问题,激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去引领、去激活.初中阶段,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启发,教师可以围绕数学题目,鼓励学生尝试去提出问题,说一说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想法,有哪些发现,从数学题目中能够挖掘哪些隐藏的条件,逐渐拓展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视野,从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引申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对于不同题型的讲解,教师要有所选择,以典型的例题为主,让学生能够从数学题目中,认识解题的方法、步骤和策略,体会解题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题型在分析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要结合学情,选择恰当的题型,引导学生尝试解答,从发现中找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如在学习“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时,例题如下:有一个纸箱,质量为1 kg,现要在其中放入水果(假设每个水果0.25 kg),问,当箱子和水果总质量不超过10 kg时,箱子最多能盛放多少个水果?对该题进行分析,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首先需要设置未知数x;接着,按照题意,总质量不超过10 kg,得出相应的不等式为0.25x+1≤10;最后,解不等式,求出x的值为x≤36.由此可知,该箱子最多能盛放36个水果.对该题进行回顾并思考,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该题有何疑问?有学生提出疑问:题目中的问题是“最多能盛放多少个水果”,而我们在解题时,设置的是“能够装x个水果”,为什么不设置“最多能装x个水果”?是不是少了一个“最”字?对学生的这个疑问,我们分析,如果设置“最多能装x个水果”,那么,所得到的个数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值,而不是题目中要求的“不超过10 kg”这个范围了.还有学生提出疑问,根据题意,可以将本题改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假设“最多能装x个水果”,得到总质量为10 kg的方程为0.25x+1=10,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出最大的值.接着,如果按照题意要求,在满足“总质量不超过10 kg”的前提下,可以得到x≤36.

根据学生的提问与分析,对于该题,如果运用不等式思想来求解,其解集为满足条件的所有水果个数.如果利用方程思想来求解,所得到的是最大值.但不管从哪种解法来考虑,我们都可以从题意中揭示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提问,尝试对比不同的解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数学题目来展开“问题”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去思考数学问题,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水平.在随后的总结中,教师着重围绕不等式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认识不等式解法的一般步骤,并对解题格式进行归纳,让学生对照“不等式”与“方程”思想,增强数学辨析力.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用方程”思想来求解,让学生从问题亲历中获得创新思想,也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显然,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二、挖掘隐含条件,引导发现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单纯地讲解题目是不够的,还要结合数学题目,适度展开二次开发或变形处理,让学生能够从数学题中去找到何为条件,何为结论,从数学知识中认识数学思想.教师还要善于开发题目,要将封闭题型开放化,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有问、想问.一些题目可以联系生活化情境,围绕题目结论展开变形;一些题目可以通过挖掘条件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视野.如在某题中,有人点燃一根长度为25 cm的蜡烛,蜡烛每小时缩短5 cm,设x小时后,剩余蜡烛长度为y cm.问: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几个小时后,蜡烛剩余长度不足10 cm?对该题进行分析,显然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还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点.教师应该对该题进行怎样的拓展与延伸教学?教师在分析题目后,如何引出认知冲突?事实上,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中,这些知识点都具有内在关联性,都涉及自变量、因变量,进而可以得出函数关系式.

在对该题第一问的解读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从该题题意入手,如何建立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我们之前所学的一次函数,需要运用哪些数学知识?很显然,需要先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再得出函数关系式.对第二问的解读如果按部就班,按照因变量的取值范围来导出不等式,那么学生能否真切地感知和领会不等式思想.为此,我們对第二问进行适当变形,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删掉“x小时后,蜡烛剩下的长度为y cm”,只保留第一问,该题如何解?同学们在思考后,有人提出疑问,对该题不知道用什么思路来求解,是用方程,还是用函数,还是用不等式来求解?学生们的交流热烈起来.有学生认为,可以都尝试一下,看看哪种解法更简便.于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动手解题,对比三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去发现其内在的关联性.

有学生在选择函数解法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用函数方法解题的过程中,通过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可以得到准确的关系式.观察该关系式,发现又与不等式和方程具有相似性.从感觉上,函数式体现了一个变化过程,不等式体现了一个变化部分,方程体现了某一个值.再回过头来看第二问,剩余蜡烛长度不足10 cm,让学生运用不等式思想来列出关系式,进而让学生找准解决该题的思路.通过改编题型,激发了学生对题意的分析积极性,特别是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去对比、分析不同的解法,延伸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在发问、交流中,学生对题目中的隐藏条件进行挖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创新解题奠定基础.

三、剖析数学问题,学会质疑问难

高阶思维的核心是注重数学分析、数学推理与创造,在构建的数学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理解数学、自主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题目,解法思路并非唯一.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既要强调“教”的主动性,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自主性.题目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求解问题的不同方法,学生不能是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去探究,要细读和剖析数学问题,挖掘数学问题中的意义、内涵,思考需要运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题.还要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从数学题目探究中强调“问题意识”的启发,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在解题分析上,重心往往放在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忽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过程.数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数学知识的运用并非简单的选择,而是要联系数学问题,从深层去挖掘隐藏的数学思想.

毫无疑问,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够结合数学问题,去理性地分析、梳理、提炼核心知识点.如在“最短路径问题”探究中,很多学生面对该类问题时会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心生畏惧,原因是学生对于题目中“最短路径问题”产生不确定性.对于“最短路径”问题不是让学生记住“解法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站在数学角度,去思考“最短路径”的本质内涵.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展开问题探究,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外延,考查的是哪些数学概念,需要运用哪些数学定理、定律来解决,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面对数学题目,首先要细读题意,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学生能知道从题目中能够获得哪些条件,题目要求解的目标是什么.仔细阅读题意,梳理主要问题,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在选择解法前,尝试去思考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让学生在审视题目的过程中,学会提出质疑,学会问题交流与分享.

四、注重批判反思评价,促进学生高阶学习

在数学“问题”学习中,评价的运用主要与数学学习活动相结合.教师要让学生自主、灵活、多样地参与数学活动,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与层次有别,在运用评价时,也要充分结合评价目的和活动内容,激活学生高阶思维力,运用多维评价代替单一的成绩评价.从数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要明确多维功用,要让学生从评价中主动反思,发展学生的批评思维意识.数学学习活动在不同阶段的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在活动介入初始阶段,评价的引入在于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或方式;活动后期的评价在于启发学生回顾、反思整个学习活动,增进学生情感、态度、方法、成果的掌握.在评价形式上,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着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构能力.举例来讲,某题中,实数m满足|m-2|+n-4=0,m,n为等腰三角形ABC的两条边长,则△ABC的周长是多少?A.12,B.10,C.8,D.6.对该题进行分析,绝对值为非负数,二次根式也是非负数,则必然有m-2=0;n-4=0,从而得到m,n的值.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几种情况来讨论,当腰为2时,底为4,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显然不成立;当腰为4时,底为2,周长为10.故本题选B.该题的求解思路是要抓住题设条件,从中找到解题关键点,引领学生循着三角形三边的逻辑关系,反思解题过程.要对不成立的情形舍去,进而找准求解方法.同样,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增强学生数学参与度,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点,以过程性诊断、激励性评价来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總之,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渐进性.对于数学题目,教师要做好课堂组织与优化,给予学生探究、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引领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去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只有在数学“问题”中去反思,才能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才能拓展数学思维视野,促进数学素养的获得.

【参考文献】

[1]李岚平.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4):48-49.

[2]段建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探讨[J].新课程,2020(32):193.

[3]纪荣闪.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6):25.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问题意识初中数学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