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021-05-26 14:06沈锦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策略

沈锦洋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不单单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本文首先分析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2-0006

小学生还依旧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这也就说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具备积极性后会通过模仿、再创作等方式进行美术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对生活中存在的美好景象、事物等拥有深刻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能在美术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审美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学校对美术学科已经逐步重视,也意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通过美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能够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存在问题,需要相关学校予以重视并进行解决,以下是几点主要问题。

1.美术学科的困境

在当前绝大多数学校中并不重视美术这一学科。学校过多地关注升学率带来的影响,提高自身的声誉,以此来引进更多的生源,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行。这导致学生只关注主科的学习,而忽略除此以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并没有深入了解美术的作用。另外,美术这一学科也并没有被家长认可,致使美术教学中教师积极性受到打击,最终的教学质量也有所下滑。但是在教学中,只有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一定的重视,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2.教学观念陈旧

小学美术课堂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还在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是否有所更新与改进。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的思维也产生了固化的现象。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充分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就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大多数教师仅仅让学生简单绘画与模仿,并没有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例如剪纸、拼图等。这种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固化使得小学美术缺乏了趣味性,也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積极性有所降低。

3.无法体现学生主动性

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师检测学生动手能力水平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一味地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练习,这不能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激发潜力,致使学生缺失想象力,抑制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绘画时,学生依赖教师,只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缺乏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这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弱化。因此,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独立创作、善于创新,尝试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运用联想能力进行自由创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美术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1.手工课的充分应用

美术手工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开展美术手工制作活动,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方式。但是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对自身能力的重视,美术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比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将精力运用在制作中。小学生虽然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其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性[2]。例如,在学习《风筝风筝飞上天》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比赛。学生在制作时运用的美术材料不受限制,也不限制学生运用的工具,但制作出来的风筝必须要会飞。在明确创作要求后,课堂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使学生能发挥潜力和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在制作时,部分学生能够开拓自身的思维,运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材料来制作风筝,也可以运用多种颜色来丰富风筝。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动手能力,充分挖掘绘画潜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2.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分析他人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以实际生活出发点,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并创设相关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要提供给学生较好的条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认真挑选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展现相关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例如,在学习《秦陵兵马俑博物馆》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正课结束后,为学生播放长城、天安门等古建筑的视频,让学生展开想象,之后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剪刀、水彩笔等美术用具,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想象来制作剪贴画,运用这种实际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展示观察激发活力

在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外在形式的表现分为学生的手工作品以及绘画作品。对于这两种表现形式,学生都能够直接进行体验。除此以外,学生也特别喜欢观看同班同学或者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能够从这些作品当中获得灵感,并且展现自身的主动性,提升动手积极性。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其他班级或同班同学的美术课程作品。比如手工等,教师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观察,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分析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通过谈论掌握美术创作手法,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作激情,在观看作品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运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手工创作,也能够积累学生的创作资源[3]。例如,在学习《船儿出航》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前展示其他班级的手工船作品,通过其他班级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多的创作激情并展开想象,提升动手能力,也更愿意、更主动地进行创作活动。

4.鼓励评价激发潜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以及创作的特点对学生作品進行公正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确保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动,也能在教学改革中要求的“关系平等、互相尊重”。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规律等,在三年级以下可以运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诊断性评价,在四年级以上就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所创作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并且教师也要进行针对性指导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展现出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创作心得。评价标准可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教师也需要运用这种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美,更能够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相关能力[4]。例如,在学习《设计小板报》这一课中,在设计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几组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有效评价,首先让创作的学生讲述创作灵感以及创作这一作品的心得,之后让其他学生分析创作的优点和缺点,并且教师在最后要进行总结,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激励学生在下一次活动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5.指导认识美术语言

首先,需要侧重于学生对美术语言认识的基本能力。比如在美术教学中着重讲解的形状、色彩、结构、空间等内容,这些都是美术作品中最为主要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了解、充分认识,大胆运用讲解过的美术元素动手创作。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求同存异,使学生能通过不同表达方式展现同一主题,学生运用的工具不同,所体现的效果也存在不同。其次,需要增强学生对美术语言原理的认识,使学生能了解对称、平衡等构成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美术语言,并能将其融合在创作过程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的方式,更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在培养中充分认识到美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主要作用,并且结合自身经验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融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掌握学生在创作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及时鼓励与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创作,确保学生能获得全方位、高素质的发展,实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薛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J].戏剧之家,2020(7):162.

[2]夏旭.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才智,2020(3):28.

[3]沈旻旻.创意美术快乐实践——《瓶罐巧变身》美术活动开展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93.

[4]陈曌今.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亚太教育,2019(6):5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311200)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小学美术培养策略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