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

2021-05-26 03:24金秀锋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3期
关键词:素养培养史料实证高中历史

金秀锋

【摘要】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有效提升学生的论从史出意识、证据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并利用丰富、恰当、有效的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基于此,本文将对史料实证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高中历史

1 史料实证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变化

1.1 能力立意取代知识立意

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客观分析,从中提取、归纳有效观点,具备搜集史料、运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因而在史料实证素养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因此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时,教师的关注点应当是学生能力的增长,即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规范表述等方面的能力。

1.2 学生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传统的历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体验性方面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因而学生学习历史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并未真正地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史料实证要求学生具有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辨析史料的价值与真伪,领悟史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凸显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史料实证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

2.1 富史料教学内容,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高中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存在较为浓厚的好奇心,对未知的知识存在较强的求知欲望。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入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从而丰富史料教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一课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较多,又因为依据这些历史内容所拍摄的影视作品较多,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便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入一些丰富的史料,并且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直观的呈现。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真正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2 重视实证教学,培养思辨思维

史学思维能力第一层次是学会对基本史实的认识,并将自身的逻辑、思维、意象创造与史学的史政相结合来构建对历史的认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对历史史料的理解程度进行不同的思维互动,有效地促进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史料素养的培养。例如,对“为什么是秦而不是别的国家实现了统一”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史料从机械发明、动力革命、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技术管理、组织能力等技术层面归纳秦国与其他六国相比的优势。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凸显,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会被激发。教师也可以由此展开教学,对史料进行重点解读。

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不同角度的史料,得出结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长期对峙,给人民带来痛苦;另一方面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特别是后期北周君主集权的加强为统一奠定基础,南方经济开放与发展初见成效,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同时民族走向交融,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典型代表。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大一统的变态逐渐回归常态的过程,为隋唐时期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能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 鼓励学生搜集史料,锻炼史料搜集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搜集史料的机会,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史料搜集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课时,在实际教学之前,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渠道以及方式來搜集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如,1949—195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初步发展时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或者相关的书籍等搜集一些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人口数量、平均收入水平、人均粮食消费量以及钢铁产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去收集一些当时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当然,学生也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与“大跃进”相关的知识,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收集,通过辨别相关史料的真实性,筛选出具有价值的内容,来解决历史知识问题,有助于提高史料搜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转变观念,促进史料实证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高中历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形成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对史料实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直接决定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史料实证素养的融入程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前提便是提高教师对史料实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结束语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证据意识,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当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推演论证缺失、史料分析不足、教学重心偏移等问题,需要教师从重视实证教学、重视史料分析及重视思维迁移等方面加以解决,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深刻性。

参考文献:

[1]马云飞,肖龙海,陈辉,陈子斌.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历史教学突破的逻辑路向——基于普通高中历史修订课标及统编教科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2):42-47.

[2]郑云钦.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单元主题教学实践探究——以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2):44-46.

猜你喜欢
素养培养史料实证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注重情境直观探寻规律本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浅谈幼儿期语言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