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魅力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

2021-05-30 10:48谢海生
学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正本清源实施路径

摘要:“魅力语文课堂”针对语文教学的异化现象,正本清源,探寻语文教学应有的魅力;“魅力语文课堂”紧扣文本语言,以听、说、读、写、思的语文活动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自然融合,朴实简单,诗意盎然;文本解读、朗读指导、语言品析、读写结合、教师素养是“魅力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异化现象;正本清源;魅力语文;实施路径

回顾二十年来课程改革的历程,客观地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渗透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并且逐渐融入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备受师生青睐,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貌似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变,还存在令人担忧的异化现象。为此,宿州市埇桥区“谢海生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聚焦语文课堂,以“魅力语文课堂”的核心要素“实”“活”“新”“趣”“美”,和“五位一体”的实施路径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强调教学行为及行动过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使语文教学回归教学本体,还原教学本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魅力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交融、个性的张扬,散发着语文的独特的芳香,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灵性的互动,课堂也将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精神栖息的理想港湾。

一、文本解读:把握特质读出“清香味”

教师要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特质,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感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释放文本的“清香味”。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教学主线是通过荡人心魄的“音乐美”、渺远空灵的“图画美”和细腻感人的“人性美”,去探寻文本丰富淳厚的美学意蕴。音乐美、图画美、人性美,以及明净的语言,诗化的意境,纯真的情感,构成了曹文轩《孤独之旅》的美学元素,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恒久的魅力。对《孤独之旅》的创意解读,让我的语文课堂教学灵动智性,我就以这“三美”来构筑主要的教学板块,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想象、感悟本文的美学意蕴,既指导学生创意解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又使学生从杜小康身上领悟成长的真谛,浸润在美的溪流之中。

文本解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而不仅仅是追求让学生读懂文本。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老王》的教学,不少老师教学《老王》就是让学生得到某一个思想,我们认为这是远离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的。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特别注意文本解读的角度、层次和方法。抓住文章中概括老王的词语读,抓住作者写的主要事件读,抓住别人对老王的态度读,从老王的内心需求去读,从老王和“我”之间的关系去读。在黄厚江老师引导学生解读“我”和老王之间的距离的时候,先从文章最難理解的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那段去感受“我”和老王的距离;然后抓住“我知道”那一句话进行突破,再通过老王心理的揣摩解读老王内心对“我”的定位,明确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之后,再让学生回读课文,从上文中寻找距离的具体表现。黄厚江老师如此用心的安排,旨在引领学生学会解读文本,尤其是解读有难度的内涵丰富的文本。因为写人的散文一定要写事,要写不同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关系,写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写他们的感情倾向和行为选择。黄老师正是按照这一规律精心设计了阅读过程,这就是教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在课堂上站得就有多高。文本解读最难的就是发现文本的“语言密码”,对于作家创作的“语言密码”,能“解密”就意味着走进了文本深处,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先引导学生重点揣摩第一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并适时抛出问题“有人说,文章第一段是解读全文的密码,你能从这些词句中得到哪些信息?”师生深入研读,搜寻“密码”,得出结论:本文的叙事线索是“勤劳一生”,感情基调是“爱”,写作本文的心情是“我很悲痛”;选材内容是“很多事情”,点题的短语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引导学生深入揣摩分析第一段的39个字,不仅巧妙地指导了学生如何从有限的文字里获取深度的、重要的信息,还为学生迅速进入文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找到了一串“密码”。

当然,文本解读不宜偏离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过度解读,甚至是误读,一定要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基础上,读深读细读透,充分挖掘作品的意味、情味和韵味,读出文本自身的“清香味”。

二、朗读指导:训练技能读出“芬芳味”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有效、最常见、最实在、最见功力的教学方式,琅琅的读书声是“魅力语文课堂”最美的音符。部编语文教材对朗读技能训练的要求非常明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准确把握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读出情境,读出形象,读出感情。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谢海生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张金凤老师执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摩教学课,特别精彩的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指导,犹如丝竹悦耳,茗茶润心。

且看——朗读“百草园景物”的段落,满屏都是红色的表示语调上扬的箭头(也偶有表语调下降的,读之有抑扬变化,不至于单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齐诵此段,读出了满满的童趣——这是“关注语调,读出童趣”的层次和角度。

且听——“果然来了,沙沙沙……”教师转换了朗读指导的角度,用发声方法上的气声处理,让学生读出惊恐紧张的颤音;以语速的快慢变化指导学生读出少年鲁迅听故事时的紧张、神秘而又满心期待的情绪——这是“技术处理,读出情趣”的层次和角度。

且想——“雪地捕鸟”一段,教者往往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捕鸟过程的动词品味上,而忽略了少年鲁迅对闰土父亲捕鸟大有收获的感受。张老师慧眼识珠,看似无关紧要的几句,“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来不及等他走到中间去”,将朗读指导的层次和角度定位在读好句子表达的情感和心理上。聊聊数语,学生竟读得暗潮涌动,跌宕起伏,少年鲁迅和闰土捕鸟时的紧张、期待、兴奋、失望、沮丧、羡慕、佩服等诸多心理活动和情感的变化,真是“难言之情,一读解之”!

读鲁迅的《雪》,把描写“朔方的雪”的句子组合成一首诗歌进行男女生“动情演读”,既使学生感受到“朔方的雪”的壮美和持久,又读出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特别赞美和一往情深,还更好地理解了文章深刻的主旨。由于我一贯重视“诗情画意的朗读,点石成金的指导”,才使得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读得扎实,读得饱满,读出了文本的“芬芳味”。

三、语言品析:涵泳咀嚼读出“醇美味”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那么“魅力语文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句子的涵泳咀嚼进入文本,抵达作者的灵魂深处。钱梦龙、黄厚江、肖培東等名师也无不把语言的学习置于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情感的载体”。

例如钱梦龙老师执教的经典课例《中国石拱桥》,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性时,就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分别画了三幅简笔画。第一幅画的是“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第二幅是“大拱的两端各有两个小拱”,第三幅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通过比较揣摩“两边”“两端”“两肩”的表意差别,品析出作者一个“肩”字运用的准确性和形象化的精妙之处。

如执教《回忆我的母亲》,引导学生品味质朴而深情的语言时的创境激思:“老师每读此句——‘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就禁不住泪水盈眶。谁来猜猜,是哪些词句触动了老师的情感?”通过师生互动,我教给学生运用四种方式深入品读语言:一是比较“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原句)”和“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改句)”,品味反复的作用;二是揣摩“永不能再见”的表意效果(无尽的思念,无限的遗憾,无比的爱意,无法补救的哀痛);三是引申,我提示学生,作者说“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其实下文暗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是什么?(用两个“尽忠于”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四是升华,我追问引深思——“朱德母亲去世了,为何在人民身上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学生深情诵读,豁然开朗: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子、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心目中,母亲是人民中的一员,党和人民即母亲!这种情感既蕴含于叙事的字里行间,又体现在集中的抒情议论之中。

再如执教《孤独之旅》,品味杜小康发现鸭蛋的语言:“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我就让学生用“改一改”的方法(改为“爸,鸭子下蛋了。”),从单词成句、语序反常、句句感叹等方面涵泳咀嚼,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气氛中读出了杜小康的惊喜过望、激动异常的心情。

四、读写结合:积累内化写出“新鲜味”

语文课程标准和部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是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和重要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与写的紧密联系犹如蜜蜂采花酿蜜,所采的花粉量多质优,所酿的蜂蜜方能香甜美味。

读写结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迁移运用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如学习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滴水经过丽江》等游记的文章时,让学生深化对游记基本要素的认识,即“所至”(游踪)、“所见”(风景)、“所感”(感想)。“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要领,训练学生欣赏和写作游记的能力。

读写结合,也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模仿写作手法。学习仿写从形似到神似,渐入化境,为进一步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习《安塞腰鼓》时,要求学生精读文中的一个片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引导学生分析此句运用比喻修辞的特点,即喻体均在本体之前,这样安排的妙处是突出了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火烈的场面之美。我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句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一个场景,有的学生写道:“长龙一般排起的,是返乡的游子;流星一般驰过的,是路上的汽车;鱼儿一般欢跃的,是车上的孩子……”

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特别留心课文“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细节,从而在写作中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朱自清《背影》里父亲买橘子穿铁道、爬月台的细节,感动了无数读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是作品流动的血液。如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让学生用心品读《春》《济南的冬天》《昆明的雨》等写景散文,细心观察身边那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他们的思想有了无限张力,鸡鸣晓月,日丽中天,月华泻地,繁星满天,甚至是拂过琴弦的微风,飘零水上的落花,哪一样不能引发学生的无限情思呢?

五、教师素养:刻苦练功涵养“书卷味”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对新时期教师素养内涵最为精辟的概括。语文教师除具备“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之外,还应该拥有自身独特的核心素养,只有“魅力语文教师”才能打造“魅力语文课堂”。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教师应有扎实的外功:是深情“朗读者”,语音标准,节奏准确,音韵和谐,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是超级“演说家”,语言生动,幽默机智,亲切自然,启人心智,很有亲和力;是书法传承人,“三字(粉笔字、硬笔字、毛笔字)”皆通,端正匀称,圆润美观,激发学生摹写的欲望;是媒体制作员,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教师应有厚实的内功:博闻强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哲学思辨,“世事洞明皆学问”;涵养深厚,“君子厚德可载物”;与时俱进,“领异标新二月花”……“书卷味”集中反映了一个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只有充满“书卷味”的教师才能营造出“魅力语文课堂”。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正本清源”,“正本”就是从根本上整顿,“清源”就是从源头上清理;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遵循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以语言学习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寻简约朴实、活泼灵动、新趣美妙而又内蕴丰盈的“魅力语文课堂”。“魅力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就是“实”“活”“新”“趣”“美”,是一种将“实”“活”“新”“趣”“美”融为一体,具有诗意美感,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尊重个性、绚丽多彩,和而不同百花放;兼收并蓄、意境深远,海纳百川秋月明;不断创新、服务课改,博雅进取济沧海;紧跟潮流、大有可为,魅力语文共潮生。

(作者:谢海生,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责编尹达]

猜你喜欢
正本清源实施路径
正本清源 知错补漏
区块链视角下的“正本清源,传承有序”——艺术金融发展中的鉴证备案与区块链技术
正本清源保护秦岭
辨析差异 正本清源——对当代藏族文学及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欲根深流远 须正本清源——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体会
正本清源:打造高效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