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1-06-07 15:45甘丽娜刘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甘丽娜 刘洋

摘  要 为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必要对具体教学过程进行详尽设计,从知识点讲授到背后的哲学与思想阐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进行,做有智慧有温度的课程思政。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4-0096-03

Abstract In order to 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in detail. From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hi-losophy and thoughts behind it, the teacher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re brought into play, so tha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coordi-n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with wisdom and temperatur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当前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历史交汇期,培养具有世界视野、民族复兴大任当担的高素质时代新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于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解决好“信心问题”和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事关思政课建设重要问题中的四个重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想政治理论内涵,完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3-4]。本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切入点,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法出发,对理工科专业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进行深入探讨。

1  课程思政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优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讲授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有关设计计算问题,并分别介绍国内和国际较为成熟的技术,适当讲授领域内的国内外新进治理技术,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该课程主要内容为控制固定源(煤烟型)和移动源(汽车)的大气污染,包括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的预处理技术、燃烧技术和固态气态污染物控制等部分,对燃料预处理技术、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为燃烧后的处理技术,介绍国内外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中固定源和移动源的不同技术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和时政,使学生了解我国为了绿水青山所付出的巨大投入和不懈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事关全球生态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两方面均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先天优势[6-8]。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一项新的教学活动,更不是一门新开课程,而是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专业知识点背后蕴含的哲学、逻辑、思想、精神等,以求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2]。基于传授知识和引领价值同步进行的教学理念,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划分为四个模块,由日常生产生活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入手,逐步引出生态文明模块、“两山论”模块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模块,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引发学生从更大的角度和更全面的视角看待大气污染问题。下面给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模块一:“生产生活与大气污染”示例

从大气组成、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和发展,培养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讲授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植物、建筑等影响时,介绍国内外大气污染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过程,深入了解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我国“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内容,其与外国某些发达国家牺牲本国环境或者是他国环境发展自身经济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在讲授“大气污染的复合污染现状和综合防治”时,在认识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综合防治,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丁仲礼院士在巴黎气候大会的发言和采访,使学生认识到排污权和发展权的关系,了解污染物排放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认识到2005年就已经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性和前瞻性;认识到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且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以我国多年来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时政要闻,使学生树立“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模块二:“大气控制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示例

讲授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时,结合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除尘(除气溶胶)技术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特殊时刻的重大战略作用;从口罩的颗粒捕集机理,强化学生对于我国全产业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由新冠疫情防控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和根本大计。在列举并评价四种不同除尘装置、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时,通过介绍生活中(空气净化器)和工作中的除尘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对于雾霾的重视,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生活和优良环境的需求,体现了我国始终如一的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施政理念。

模块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两山理论教学”示例

讲授吸收、吸附、催化净化、生物法等控制气态污染物的技术机理和应用场景,针对具体的污染物最适宜一种或多种的控制技术手段进行筛选。这部分内容可以回顾本课程之前讲述的大气复合污染现状,了解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是多样的,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对“两山论”的深刻理解。通过列举郝吉明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献身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事业,培养学生深刻认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树立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人翁意识。针对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在学生学习城市交通趋势和影响、掌握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污染物形成与控制、了解新型动力车和交通综合规划等知识点时,引入单双号限行、国五车淘汰、特斯拉入驻上海、水氢车骗局、大众汽车排放造假等这些与汽车污染排放相关的政策和时政新闻,让学生认识到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发展、平衡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进绿色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

模块四:“我国大气保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示例

介绍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特征以及破坏机理时,可以列举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了解针对该问题的措施与策略。臭氧层空洞及其缓慢的“愈合”得益于全球各个国家的联合行动,而《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在UN框架下非常成功的一次国际合作范例。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我国已经如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28万吨,未来还要不断推动履约能力,加强对受控物质的监督管理,确保履约成效。这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此外,在全球大气污染问题和气候变化中,我国对于发展中遇到的大气污染问题感同身受,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因此,利用我國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与沿线国家开展生态环保合作,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例。

3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

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3]。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专业课程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多、公式推导难度高,在教学改革中应该综合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例如,可以在教学进行至后期,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展示作业汇报:

1)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区别;

2)臭氧是佛还是魔?

这些教学改革方法可以保证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学习和领悟专业知识点背后的逻辑、精神等思想政治理论。

4  结束语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每一名人民教师都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因此,大学专业课教师应该做好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程讲授,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98-104.

[5]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高玉琼.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63-64.

[7]张晓东,黄远东,王冠.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80-385.

[8]崔鹏义,张岩,黄远东.“课程思政”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思考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47-48.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