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动趣课堂

2021-06-15 13:28连碗玉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趣味语文教学效果

连碗玉

摘  要:“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所学的知识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课堂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那么如何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更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呢?我觉得可以在“趣”上做文章,以情动人,以趣引人,采用行之有效的激"情"激"趣"方式,打造魅力课堂。

关键词:趣味;语文教学;能力;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9-0089-02

Interesting classroom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LIAN Wanyu  (No.3 Primary School in Shaxian Coun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for children. The closer the knowledge is to the reality of students' life,the more interested the students are.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So how to change the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into active and conscious learning,so as to better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xploratory ability? I think we can make articles on "interest" to move people with emotion and interest,and use effective ways to stimulate "emotion" and "interest" to create a charming classroom.

【Keywords】Interest;Chinese teaching;Ability;effect

課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文本语言兴趣的探究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所以就应该以“趣”导学,增强语文课堂活力。为此,“动趣课堂”,即活泼灵动、有情、有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课前导入,注重新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增添导入环节的趣味元素,使学生愿学、乐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课文特点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导入形式。

开端引趣就是其中一种,上课伊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题激趣,巧设悬念。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课,教师一上课,就设置了悬念:课文为什么用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调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启发学生感受革命精神,理清课题的关键词。这样学生产生了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此外,开始要有亮点,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效率。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师先书写一个大大的?号,让学生观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标点?它有什么含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又出示一个!,这样以标点的变换引入,让学生眼前一亮,紧接着自然地引入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资料交流,导入课题。有些课文的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要准确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在古诗教学上,课前交流资料既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了解了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利用直观的照片、音乐,极富情感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激情的课堂情感氛围,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如,在教学《草原》,课前教师播放歌曲《天堂》以及有关草原的图片,这样,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符合课文教学而又新颖别致的导入,巧妙地利用课前的短短几分钟时间,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很有帮助的。

2.教学语言,突显趣味

幽默,趣味的语言能像一个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苦学变成乐学。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课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都促使他们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单调的教学内容和一成不变的教学语言,很容易让学生走神。为此,在学生听觉发生疲劳时,教师马上即兴插入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笑话、俗语或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调节课堂的紧张节奏,而且能有效地调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从而,让学生及时回到课堂活动中来,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发展。

另外,在教学中,过渡语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巧妙的过渡不仅上下圆合,相互连贯,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激发学生进步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很好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过渡语应具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过渡时应该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教师的过渡语要让学生有所思。只有将学生学习状态和文本学习上的过渡需要结合起来,过渡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3.课堂形式,形式多样

授课时,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状态。

首先,根据课文内容,挖掘课文中的空白部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之进一步体验语言的乐趣。在想象文本空白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去体验,从情感上去感受它,结合自身和课文内容,由此进行“补白”训练。例如,教学《书戴嵩画牛》时,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这样通过发挥想象,感悟情景,体会文言文魅力,最后再次让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自由练习讲故事,从而明白整个故事的顺序。在教学《穷人》时,思考桑娜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何,学生在体会到桑娜当时担忧、害怕、坚定的心理后,抓住句中的省略号,引发学生联系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让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桑娜,会担忧什么?害怕什么?后来为什么那么坚定?这样沉寂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根据课文内容,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让学生通过默读、圈画、交流、匯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中有所收获,提高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设定学习组长,组长主持学习小组共同研究、探讨课文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内容,填写,再通过听其他小组的学习结果反馈,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全面、深刻,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次,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在教学二年级《卖泥塘》时,学生对“吆喝”一词的意思只能是一种很模糊的感觉,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回忆一下:你听过哪些吆喝声,能试着吆喝一下吗?一下子,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继而,教师再让学生试着吆喝一下青蛙是怎么吆喝卖泥塘的。这样,对于“吆喝”一词的理解就轻松解决了。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发学生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因为儿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趣味盎然,思维活跃,不仅能熟练巩固所学又开拓求取新知。所以,教学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对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寻这一过程中的乐趣。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中,教师在讲读完诸葛亮借箭成功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演示借箭的经过,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不仅弄明白了借箭的经过,也懂得了借箭成功的原因。

4.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单单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只有将课内的训练与课外的扩展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在写作课前,组织学生参观、游戏。教师还可以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举行古诗大赛、辩论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诵读、读书征文等方式,让学生个个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教师还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所以,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有探究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这样不仅加深巩固了本课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在课内外,为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尝试成功的喜悦。如老师在解读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后,设计了想象写话作业:春分又绿江南岸,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仿照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学生对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级也积累了大量的描写春天的词句,于是他们很快调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用鲜活的语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们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就这样,教师没有多余的讲解,更没有采用花俏的课件,而是采用一次简单的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在适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又显现出一片绿色的、充满生机的景象。

另外,教师还应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心理,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乘势引入相关资料,能保证学生面对重点难点疑惑点时,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收获的空间,促进学生视野融合。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要把浮光掠影式的表演,改变为扎实地学习,就应该从“趣”入手,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交流、展示中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喜欢学习,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赖琍 .为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奠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胡卫.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1

[3]田见春.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04)

[4]卞一飞.浅谈古诗教学的拓展[J].小学语文教学,2007(01)

猜你喜欢
趣味语文教学效果
灵动耳环
午睡的趣味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