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缤纷阅读世界 提高语文素养

2021-06-15 20:31黄爱萍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黄爱萍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复杂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走近缤纷的阅读世界,借助丰富的阅读素材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的语文积累,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借助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笔者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每次给他们讲故事时故意停在最精彩的地方,让学生自己阅读剩下的故事。比如,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时,给他们讲述了英子和父母搬到北京生活所发生的故事。学生对惠安馆里的“疯子”产生了兴趣,想知道这个“疯子”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笔者说:“要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你们可以从《城南旧事》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课后,学生争先恐后地阅读这本书。刚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把书读完,并能讲出故事大概情节就可以了。

二、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一)情意感召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只有读书多了,才会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在应用时才会文思泉涌。因此,笔者号召每位学生带几本自己的课外书放在教室的图书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进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争取让全班学生都爱上阅读,进而逐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箱等平台,使学生畅游书海,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养成爱读、乐读的好习惯[1]。

(二)时间保障

笔者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把学生带到学校阅览室阅读课外书,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进校到“晨读”前、下午到教室至上课前的这些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使他们真正做到入眼、入心,实现厚积薄发。

(三)作业布置

每次备课,笔者总是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阅读题,可以安排在教学前,也可安排在教学后。例如,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了解萧红的生平和她的作品,学生利用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举一反三,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掌握了大量的阅读技巧。

(四)读物推荐

课外读物数量繁多,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质量良莠不齐。小学生的经验少,往往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为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适合的读物,如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或者科学、历史等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而且推荐范围要广,要让学生集百家之长、酿万花之蜜,真正让学生博览群书。

(五)传观笔记

有的学生可以从阅读过的文章中找到精美的词句并抄写在专门的本子上;有的学生会记下自己从阅读中获得的经验。笔者会让学生把整理的笔记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肯定他们良好的阅读方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争让每位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三、巧用超时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教师布置完家庭作业后不久就悄悄地完成了;刚放暑假没几天,一些学生就完成了大部分的暑假作业……这是一种特殊的外在刺激学习心理,而且这种心理包含着自我激励。这是一种“超时心理”,利用这种心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每天选一篇好文章阅读并做笔记的任务,有的学生两三天就完成了一周的阅读任务。笔者表扬了这些学生,夸他们与时间赛跑,学习效率高。很快,班级中就形成了一种“和时间赛跑”的良好阅读氛围,散发出浓郁的书香。为了防止学生不按时完成阅读任务,笔者采用了红花激励法,学生超额完成阅读一篇笔记就奖励一朵红花,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相互检查阅读笔记,交流读书体会,分享读书方法。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入竞争机制,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演讲比赛、阅读交流会、“我”为图书代言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推荐各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有的学生虽然有阅读兴趣,但不知如何“阅读“。为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高效地阅读文本。

(一)略读和精读共进

“略精”分别指“略读”和“精读”。略读法的特点是阅读书籍,快速翻看,了解大概;精读法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和做批注,写下感言,进行精细化阅读。教师将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并在课外阅读中综合运用,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

(二)读思共存

阅读让人睿智,让人明理。教师应教会学生用生活经历去分析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情节、书中蕴含的思想,记下阅读时的点滴感想和心中的疑问。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可以是摘录式,如抄写一些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可以是提纲式,侧重提炼作品的内容;还可以是心得体会式,着重写自己阅读后的感想体会。学生可以将摘录下来的好词、好句、好段按照人、事、景、物等分类,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经常诵读。总之,“读思共存”将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实效。每当指导學生作文时,笔者就要求学生翻翻自己的摘抄本,使他们从中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让“巧妇为有米之炊”,他们也不再畏惧写作。例如,笔者班一位学生的习作“有趣的辩论会”就刊登在《快乐语文》杂志2019年4月上;每学期学校举办的习作比赛中,笔者班学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开展各类活动,强化阅读

为防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笔者运用剪报来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

(一)趣字入手,诱导阅读

教师不要给剪报设置门槛,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无论笑话还是脑筋急转弯,无论插图还是名人名言,都可以成为剪报的内容。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还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从中获得了满足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

(二)确定专题,广泛阅读

在学生可以独立制作小报的基础上,笔者每月进行一次小报评比,并将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的“争奇斗艳角”,让大家欣赏和学习。这一举措激发了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从图书馆、网络,获得丰富多彩的材料,制作了一本本“自制小报”。在提高办报能力的同时,学生阅读量也有所增加,产生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阅读兴趣。

(三)资源共享,推动阅读

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笔者就尽量让学生介绍阅读过的文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信息、分享资源。这种即时的现场交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阅读”变为“我要阅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开阔了他们的阅读眼界,同时在交流中又取长补短,达成在交流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的目标。

阅读活动可以归纳为“三会”“三赛”“一展评”。“三会”即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交流会,其中“读书交流会”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三赛”就是速读赛、朗读赛、读书知识竞赛。“一展评”即展出并评比好的读书报,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栏目有“新书架”“故事插图”“人物介绍”“作者逸事”“请您欣赏”“风铃叮当”等,既有文字,又配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也是课外阅读的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增长见识,使人开阔视野,使人气质优雅,使人益智灵秀。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打破课堂的束缚,开辟一个广阔的课外阅读世界,让学生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华红.我班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1(06):109.

吳敏.从阅读走向悦读:略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5(44):65-66.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