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021-08-06 20:50周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问题意识高中语文

周宁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的阅读更加有效;此外,教师巧设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有效地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最后,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敏感度,进而通过以读促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写作。

关键词:问题意识 高中语文 阅读习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的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新课标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笔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人师,想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并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发现问题,人人提出问题,时时思考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地质疑,提出新问题,当提出新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又积极思考、探究、合作,甚至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再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如笔者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有的学生发现副词往往能够起到强调、加强语气、表示频率等方面的作用,他们试着通过生活中副词使用的效果,来关注分析文本中副词对于作者表达情感的作用。笔者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下去,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副词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成果。如文中写到:“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才”字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厌恶别里科夫和期待他尽快消失,结合文中的信息,不难看出,还有发自内心的恐惧、害怕!——与那些全城的人一样,被他辖制,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甚至不敢周济穷人。不敢叫人读书写字……别里科夫得有多强大的力量啊!这种强大,要么是经济实力,要不就是政治势力,再者就是社会地位,然而,他是一个小人物——普通的中学教员。微不足道,背后既无强大的财团支撑,可见,人们并不是怕他,而是怕他背后的力量,怕反动势力及其垂死挣扎时的疯狂和残暴!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文中的时代背景,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养成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设问题,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应还像以前那样完全控制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有限的课堂中,既不能让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让师生可以有更好的互动,而这就需要教师巧设问题,进而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试着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一节课中,问题该出现在什么地方,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的进度呢?首先,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而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综合学生的学情、文本的重难点、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等。如笔者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别里科夫,你为什么必须是教师?即别里科夫的身份为什么是教师而不是其它?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过程中,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阅读与了解,其实学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解决了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等问题,从而明白作者对人物是持批判、讽刺还是隐隐的同情?

教师在巧设问题时也要鼓励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如同样是破折号,在不同的文本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含意,在《鸿门宴》中,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这里的破折号是有什么作用;《逍遥游》中:“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里的破折号又有什么作用?两篇文章中的破折号有什么区别?如《兰亭集序》中的三个情感变化句子的标点符号,第一个情感句子: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二个情感变化的句子: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第三个情感变化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这三个情感变化句中为什么第一个是句号,而第二个和第三个情感句是感叹号,为什么第一个不是感叹号呢?我想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关注平时容易忽略掉的一些文本细节,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文本细读的意识。

教师在巧设问题时除了关注标点符号外,还应关注对比手法的应用,如:笔者执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林教头和陆虞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讨论中变得更清晰明了。再如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可与鲁迅的《孔乙己》进行比较,同样都是知识分子,不同的国家文化,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人生的结局、人们对其死后的评价和态度,综合各种因素,让学生积极关注文本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去谨慎思考。当然,有时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的知识有限,所以教师还应适时进行补充,如讲《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对于“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该如何去认识?契诃夫在小说中借兽医伊凡·伊凡内奇的口道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作者借此來揭露、讽刺、批判现实的黑暗!

此外,新课标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所以巧设问题除了教师巧设以外,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提出质疑,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质疑,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便会得到提升,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同体裁和内容的经典作品,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揣摩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主旨以及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如笔者在执教《谈中国诗》这篇文章时,我设置的问题是:既然是谈中国诗,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外国的诗?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了合作、探究、质疑,最终得出了:这是一篇演讲稿,要有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知道了写作也要有重难点,为什么要写,该写什么,怎样去写才能更好地提高文本的影响力。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该怎样转化为写作技能呢?有时还需要学生进行仿写,然后不断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如笔者在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时,让学生模仿着写一篇关于劳动的演讲稿;笔者针对《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言传记,让学生模仿着写自己的熟人,学生通过这些写作,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再如笔者在执教小说《边城》时,学生针对小说的结尾,“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笔者鼓励学生围绕着“傩送到底回来了没有?”来续写结尾,有的学生写的回来了,有的认为傩送没有回来,无论结果怎样,这样的写作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水平,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问题的设置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鼓励和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語文教学结合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换言之,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书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唯有如此,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在课堂生根。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在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管理、经营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而这与新课标侧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不谋而合。

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正当其时。当然,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也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期让学生生疑——析疑——解疑,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学生解放了翅膀,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贯穿课内外内容,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问题意识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