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议题式教学探微

2021-08-27 08:42魏立楠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市场经济核心素养

【摘 要】学科大概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核”。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和长远发展,通过议题式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这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将学科大概念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融入学生的思维之中,以此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者针对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议题式教学,提出从议题创设、议题情境选择、议题活动构建等维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议题式教学;市场经济;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魏立楠,二级教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课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议题式教学就是坚持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议题活动探究,使学科大概念逐步内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以统编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例,浅谈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议题式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科大概念,创设真实议题

学科大概念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具有统领性、迁移性、开放性等特征。具体课时里的学科大概念置于单元或模块中时,则成为单元学科大概念或模块学科大概念的下位概念,学科大概念的明确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议题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科大概念展开,设置有效的议题,即议题既要能围绕学科大概念,又要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课的学科大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学科大概念又引申出两个分支学科概念,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政府。两个分支学科概念继续延伸出如市场调节、市场体系、市场缺陷、市场定价,政府作用、政府定价、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等概念。明确本课的学科大概念后,教师才能展开结构化的课堂设计,议题式教学指向也才更加清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也才会更有理论逻辑性,从而发展自身高阶思维。

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有效议题设置要坚持“三近”原则。从时间上看,议题设置要“时间近”。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议题创设过程中要关注时事政治,引导学生从时事中学习和理解学科大概念。从空间上看,议题设置要“空间近”,议题要紧紧围绕学生当下的真实生活情境,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公共参与解决真实问题,深化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从学生思维上看,议题设置要距离学生“思维近”,即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对议题做出一定的阐述,但要想更完整地阐释议题,需要进一步开拓思维,灵活运用学科大概念。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肆虐,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瞩目,借助抗击疫情这一真实情境,围绕学科大概念,创设并开展议题式教学,既贴合学生真实生活,又能有效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销售市场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因此,笔者基于口罩的价格变动设置总议题“如何使市场机制更有效”。该议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学科大概念,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引领性。总议题虽然直接围绕学科大概念,但理论性过强,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不易操作与呈现,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因此,笔者继续对总议题进行分解,将其分列为多个子议题,引导学生围绕子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对总议题的阐释和理解(如图1)。

以上设置有两个意图。第一,借助口罩市场的变化创设议题,符合议题式创设的“三近”原则。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学科大概念,培养高阶思维,又能够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坚定制度自信。第二,子议题一一对应教材的重难点。子议题1意在让学生明确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子议题2直击“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看不见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子议题3意在让学生看到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且这一缺陷市场自身无法克服和解决;子议题4是对前三个子议题的进一步探究和提升,旨在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现代市场体系的支撑这一客观规律。总之,通过子议题的设置构建活动型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与不足,理解政府为维护市场秩序所采取的举措,让学生的能力素养实现螺旋式上升,也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选取真实生活情境,内隐学科大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开展议题式教学更符合隐性教育的要求,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春风化雨、潜隐无形、润物无声的优势。因此,情境选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系到学科核心素养能否落地。而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等都离不开学科大概念的支撑,可以说情境是学生理解和内化学科大概念的重要依托。

1.基于真实情境,设置“真问题”,指向学科大概念

所谓“真问题”,是指基于学生现实生活,与教材理论知识紧密联系,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真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征,最终指向学科大概念。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学科,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烙印。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凸显真实性,即要基于学生当下的真实生活设置问题,设置“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真探究”。如果没有“真问题”的创设,那么学生的问题探究便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假探究”。

【情境一】围绕子议题1,请你简单说一说自己在疫情期间购买口罩的种种经历(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写出关键词)。

问题:面对口罩资源紧缺的现实,你认为应如何进行资源配置?

围绕子议题1,笔者设置了相关情境,该情境也是学生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学生或许不知道什么是学科大概念,也可能不知道本课的学科概念有哪些,但是很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他们的回答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学科大概念,并且围绕学科大概念展开。教师将学生分享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词加以整理后板书在黑板上。如此,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这些既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也是学科大概念的外延概念。

2.模拟真实情境,探究“真问题”,构建高阶课堂

模拟真实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与现实情境链接,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在思维碰撞中逐步培育逻辑论证、信息处理、时机决断等高阶思维能力,从而实现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发展,这是构建高阶课堂的基础。具体来说,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从理论学习的倾听者转而成为学习过程的体验者,在体验中学习理论知识,感悟情境背后所隐含的学科大概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考交流,对真实生活情境下的“真问题”进行真讨论、真探究,构建高阶课堂,实现对学科大概念的全面认知和深度理解。

【情境二】材料一:2019年12月—2021年2月医用外科口罩价格表

材料二:2020年年初,由于国内口罩出现巨大缺口,口罩市场面临“一罩难求”的局面。汽车企业、家电企业、手机生产商等原本与口罩并不相干的企业,纷纷“跨界”加入口罩生产大军,甚至还有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小作坊也进行口罩生产,想分一杯羹。随后,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口罩价格一落千丈,甚至比疫情之前的价格还低。2021年年初,国内部分地区分散出现偶发病例,疫情形势再次严峻起来,但口罩生产大军却没有再次出现。

问题:

(1)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根据价格表并结合现实情况,请你谈一谈,如果你是一名口罩生产企业管理者,你会如何调整口罩生产,赢得市场?

(2)根据材料二,结合现实生活说一说市场配置资源是否完美无缺。

(3)面对市场经济的优点与不足,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

围绕子议题2、3、4,笔者呈现两则材料,对应两个情境,同时设置三个问题,分别对应市场机制、市场调节的优缺点、市场体系的建立等核心理论知识。这些核心理论知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学科大概念的重要外延部分。第一个问题的设置符合情境教学理论,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深度理解教材的理论知识。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劣性所在。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有购买口罩的经历,也有不少同学买到过劣质口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总结: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良药,存在难以消除的副作用。第三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理解现阶段我国坚持发展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必要性。该问题的设置导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围绕三个子议题进行深度思考,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阐释“如何让市场更有效”这一总议题。

三、构建序列活动,内化学科大概念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个体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对个体思维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实施,学习者能力的获取也必须从情境活动的参与中得来,参与也就成了情境教学理论的核心要素。新课标也着重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设置有效议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因此,笔者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依托真实情境创设了序列化的议题活动(见表1),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以期实现学生学科大概念的内化。

1.活动逻辑层面,实现学科课堂活动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关联

思想政治学科的大概念概括性强,往往比較抽象。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一系列活动及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帮助学生内化学科大概念。在活动设计上要层层递进,尽量避免或减少循环往复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关键能力的螺旋式提升。在本课的活动构建中,笔者力求活动呈现序列化、递进式的演进。首先,在课堂初始环节设置活动一,让学生畅谈体会,实现课堂的生活化导入;其次,通过情境模拟活动,转变学生“局外人”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认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根据真实情境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分组探讨“如何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以上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内化学科大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2.理论逻辑层面,实现学科大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学科永恒的追求,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从概念的学习到概念的理解,而是用大概念指导生活实践,因为学科大概念内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学科大概念统领下议题式教学的理论逻辑表现为:生活实践—议题探究活动—学科大概念内化—大概念(理论)指导生活实践。学生的实践认知逻辑表现为:生活实践—零散的感性认识—指导生活实践。由此可见,议题式教学的理论逻辑和学生实践认知逻辑的起点和终点完全相同,并且都指向生活实践(如图2)。不同的是,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学科大概念的逐渐内化。由此,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最终实现科学理论指导生活实践。本课中,议题活动相互连接、环环相扣。学生从生活表象开始,逐步探究到生活表象背后的科学理论知识,觉察学科大概念,培育自身学科核心素养,最终指导生活实践。

综上,教师围绕学科大概念展开议题式教学,可以在议题创设、议题情境选择和议题活动构建等维度进行思考内化整本书、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学科大概念的路径,从而有效地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责任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市场经济核心素养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