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灾难教育

2021-09-10 01:45李碧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语文教学

李碧琴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灾难教育,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充分的将教材利用起来,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结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在课文教学中,以教学拓展的方式,落实灾难教育,实现学生的综合培养。在课文中,虽然没有具体的灾难教育单元,但是教师可以在相关的课文教学中进一步延伸,将灾难教育落实在教学课堂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灾难教育;语文教材

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仅是要强化学生基础的能力,教导学生文化课知识,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真正的样子”是何种姿态。通过结合灾难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与此同时,灾难教育也是落实“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途径之一。在新时期的语文教材中,虽然没有灾难单元,但是课文中依旧收录了一部分灾难题材,通过这些课文,向学生生活进一步拓展,通过战争与和平的教育,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

一、在语文教学中找寻灾难教育的资源

在语文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及自然灾害的文章,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伸的方式,将生活中切实发生的自然灾害,与课文教学相结合,以此落实自然灾害教育。利用好“现实灾难”这本教科书。现实生活中,2020年的一场疫情席卷全世界,这场巨大的世界卫生安全灾害,就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灾害教学题材。通过这本现实的教科书,来落实学生的自然灾害教育,能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切身的经历与感受,能让有更深的感触[1]。

在这场疫情灾害中,大多数学生受到最明显的波及就是生活的自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在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居家隔离,是学生“自由”第一次被限制。这次春节没有传统的走亲访友,更多的是一家人在家中自我隔离。在此之后,学生开学的时候,又面对着第二次的“人身自由”限制,为了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全国的学校大面积开展隔离教学,将学生的生活空间完全限制在学校当中,并且禁止学生与校外之间有接触交流,保证学校的“安全”。

在这篇特殊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八年级下册中再塑生命相结合在一起,通过结合学生被限制“人身自由”与海伦·凯勒的生理障碍相对比,能深化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遭遇的感受,建立起文章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共鸣,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延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时开展自然灾害的教学,通过结合“逆行者”,充分利用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灾难,以此作为灾难教学的资源,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通过结合先进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发扬社会的正能量,实现最终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自然的伟力

自然灾害也被称为“天灾”,其主要原因在于大自然那惊人的伟力,远非人力所能触及的领域。在《雷电颂》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结合多媒体信息化设备,通过音视频等方式,设置课堂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力量,进而对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应用多媒体对雷暴这种极端天气场景进行播放,还能起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这篇雷電颂的教学中,以雷暴天气的场景作为导课的微课视频内容,能起到很好的引导效果[2]。

在《雷电颂》课文教学中,结合雷暴天气的天象视频,同时开展课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加强学生在课文学习的感受,让学生更好的沉浸在文章当中。并且同时在教学中,也能进一步对“雷暴”这种自然灾害气象开展教学,通过结合雷暴天气的特性,通过以日常生活中用电为例,科普雷电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建立起雷电这种自然现象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与此同时结合“雷暴”天气产生灾害情况,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种自然灾害的可怕之处。结合“雷暴”这种自然灾害,并且同时匹配相应的音视频资料,能让学生对《雷电颂》这篇文章的感受更加深刻,在落实自然灾害教学的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合气象灾害,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感受

在《海燕》这篇文章教学中,文章中歌颂了海燕的勇敢,但很多学生对此并没有一个直挂的印象,对海燕的“勇敢表现”,没有明确的概念。究其本质在于,学生并没有见过海面上极端天气的可怕,从某种角度上看,也体现了学生“无知者无畏”的现状。在《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可怕,并且同时结合海燕的表现,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海燕的勇敢。深化教学的主题内容,提高课文教学质量[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阅读后,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讨论海燕为什么被作者认为是十分勇敢的话题,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台风这一较为常见的气象灾害。讨论中,学生大多都能总结出海燕能勇敢的面对海面上的狂风暴雨这一原因,但学生对于海面上的“狂风暴雨”你并不理解。生活在内陆的学生,对“狂风暴雨”更加没有直观的印象。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结合多媒体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一下“台风”,通过介绍台风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用自媒体的方式,播放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恐怖画面,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海面上的台风与沿海内陆台风风级区别,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海面上“狂风暴雨”的概念。在此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极端天气下的大海场景画面,让学生观看漆黑的海水,乌云把海天链接在一起的场景,这种在极端的灾难情况下,海燕依旧能高傲的飞翔。通过结合这种实际场景,建立起学生对“狂风暴雨”的直观印象,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海燕的勇敢。

四、结束语

自然灾害的教学,并非要单独进行。现如今的教材中,并没有自然灾害内容的单独章节单元,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深挖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并将之与生活相结合起来,落实自然灾害的教学。在一些文章中,自然灾害的教学,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起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同时建立起学生敬畏自然的心理态度。

参考文献:

[1]雷实. 语文课程教材与灾难教育[J]. 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3):130-136.

[2]刘世刚,王晓萍,冉灿.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灾难教育[J]. 四川教育,2020(12):32-33.

[3]彭迁. 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