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2021-09-10 22:14杨少华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杨少华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掌握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容与要求,认识到各个素养之间存在的关系,更要在实践教学前,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学习潜能、学习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在选择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始终以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文就“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策略;高效教学

教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既而发展其自身的信息素养,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切实提升信息操作水平,是教师在积累教学经验期间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的重要帮手,是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最主要助力。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自身专业能力的施展为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素质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率的学科知识学习,以体现出自身对于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功能重要性的重视。以期不断积累高效教学经验。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于高效率课堂构建的共同努力。

一、尊重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老师,想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是不是获得学生认可,关键看教师在课堂上受学生的认可程度,教师和学生从玩儿开始学习新课知识,很容易得到学生认可,且能提升学生兴趣。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小学信息技术知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这需要学习者进行课堂上的频繁实践、创新实践,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新课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展示丰富资料,让学生的兴趣发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师针对利用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知识前进,可以选择提问、设置任务、资料展示、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任务布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与知识的结合,在“查找并阅读电子书”项目实践过程中,展现了极大学习兴趣。项目主题为:“摘抄精美文字”,而教师为学生播放了网络上某校园优秀学生为自己在计算机中设置的“小小图书馆”视频,吸引了学生兴趣。在学生需要掌握网上学习进行精美文字或段落的保存的最后,教师还让学生将需要对保存的文字进行归类整理“以方便我们再次阅读。”项目与实际爱好、实际需求结合的模式,使得学生更容易产生的兴趣。不仅学生的科学意识、信息能力、工程思想、数学思维都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更直接促成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潜能

实践可以让学生充分寻找身边可利用的碎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实践是通过客观事实证明学生脑海中的主观认知正确性,因此,实践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教师也应当以此为强化学生引导来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高效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实践,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应用实践。因此教师需要有必要结合实际教材内容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

例如,关于幻灯片的制作和设计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假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实践潜能。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学习进度分析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学生已经学会如何添加新的幻灯片,了解了幻燈片板式和幻灯片模版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向幻灯片中添加艺术字。所以教师在课教学中重点教学填充效果对话框窗口,为新建的幻灯片插入图形等内容教学期间,为学生设置了“设计多彩节目单”。同时通过话语提供必要思路指引:“我们班级的年会能做成节目呢?如果大家期待的话,将我们的作品制作成为你期待的节目单吧。”

同时,教师为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示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操作,加深对指定画图功能知识点的理解,的让学生在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独有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这种将课堂与学生的娱乐爱好结合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三、强化创新引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实践,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发展其合作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从教师的教来讲,教师需要让自身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常态。从学的学学来讲,课堂实践过程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自身认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广泛适配性。加快创新课堂的建设,推动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应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美化word文字过程中,由于本课内容较少,而课堂时间充裕,所以教师决定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进行创新操作中进行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单一,在课堂中无法较好地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教师让学生两两分组,教师利用海报制作的主题,让学生基于此设计自己的“专属文字介绍”,并留下后期加入图片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字体的设置,字体颜色的变更,和字号大小的设置,都在同一个文件中,甚至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文字中展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海报,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这种将创新成果纳入学生的“专属”模式,既成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创新的方式,又能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创新的教学经验积累提供了帮助,保证了教师课堂高效教学的真实性同时,提上了学生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内容前后的逻辑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的体现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特点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为最终的落脚点,让学生将发展自身素养成为自己的事情,激发学生潜能,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妍霖.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121.

[2]陈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 中小学电教,2017(10):44-45.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茶坊小学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