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1-09-13 09:40钟鸣
教育界·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钟鸣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由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视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发展速度,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会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无法得到真正提升,而且会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增大。为了有效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因此,受到了很多学校和教师的忽视。同时,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都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放在了高考重点科目学习中,他们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其自然不会主动对该科目进行学习与探究。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也为了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分层教学,确保能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从本质上来看,分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分层教学具有更多的应用优势。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接受能力,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并依据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接受能力较强且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在为他们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后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和探索教师布置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培养与提升。而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缺乏兴趣且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为他们讲解每个较为详细的基础知识点,并积极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

(二)分层教学的特点

实际上,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为他们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有深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求其掌握基础的教材内容即可。从本质上来看,分层教学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在确保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1]。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类别分层

这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评测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水平和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将此作为学生分组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首先,第一层级的学生有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并具有较强的知识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计算机知识,同时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这些学生不仅可以灵活操作Windows的一些软件,还会使用比较复杂的Excel和Access 等软件。第二层级的学生具有牢固的计算机基础,但是没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尽管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但是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计算机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与学习上,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与理解。第三层级的学生不仅没有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并不多,没有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无法对相关软件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word文字处理”时,对第一层级的学生,就不需要再为他们详细地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而应让他们对一篇文章进行自主排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调整样式及字体,还可以将一定的图和表加入其中。而对第二层级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为他们进行演示,之后,再将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发给学生,让他们结合教师的演示步骤及明确的排版格式进行排版。对第三层级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将排版的具体步骤及如何查找排版工具等内容详细地告知学生,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文章排版。如此一来,无论哪个层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得到更多的进步与收获,进而增强自信心[2]。

(二)学习目标分层

实际上,学习目标分层法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进行划分的,如信息技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图表功能知识时,会发现这样的分组特色:第一层级的学生并没有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可以灵活应用计算机的各个软件;第二层级的学生掌握了非常丰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然而,其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为薄弱,不懂得如何应用计算机的各种软件;第三层级的学生无论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较为薄弱,而且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也处于中等水平。所以,在对这三个层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也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对第一层级学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图标的功能,并让他们在应用实践中复习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获得进步与提升;而对于第二层级的学生,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自主应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且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对于第三层级的学生来说,就应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3]。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意识到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应在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为其制订详细且系统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全部的教学侧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且将注意力放在了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提升。而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兼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讲解,从而较好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渐缩小各个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教师经常采用“填鸭”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枯燥的计算机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程度。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层,从而在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在了解具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还需要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从各个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4]。

(三)有利于教学改革

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也促使学校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调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在满足学生具体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学校都应积极探索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并积极引入完善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设施,还要建立一支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陈磊.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04):83.

刘绘宏.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124.

那文怡.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8(14):89.

于峰.刍议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1(15):25-26.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