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增实效 师生共成长

2021-09-16 08:28苏瑜萍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团队·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点亮、唤醒,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它致力于营造一种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团队中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互为良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更好地统筹实践?如何更好地设计大问题?如何更精準地落实,让课堂呈现“深互动”的样态呢?基于以上思考,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精准教学”的研究,从本学期的多个课例中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关键词:深互动;精准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5-0008-02

引 言

精准教学是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聚焦课堂教学价值,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的方法[1]。那么,在“团队·互动”教学模式探究中,教师应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流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课前精准选定教学内容、精准设计教学大问题、精准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在课上精准引导课堂深互动和精准评价以促进真学习。

一、精准选定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这样的文章篇幅都比较长,为了教学的需要,教材甚至把《牛郎织女》分成(一)(二)两篇课文。而长文短教是很多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部分教师认为每篇长文的文本、文旨、文脉、文体特点、写作方法都有着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所以缺少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没能精准把握“短教点”,不敢取舍,不会取舍。

那么,像这样的单元,如何选定教学内容,如何大胆取舍,成为教学实现“团队·互动”精准教学的一大挑战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一)的课后练习题之一是: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略读课文《牛郎织女》(二)课前的阅读提示是: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结局,绘制连环画。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把握“整合取舍”的三个原则,即观照文体特点、紧扣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优先的原则,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为“把握主要情节,绘制连环画,并依据连环画,对故事进行创编”。这样精心选定教学内容,能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在精准选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始终坚持三个“关注”,即关注学情、关注学科特点、关注一课一得。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逻辑和心理逻辑都是教师密切关注的点,教师在每个单元都要注意单元整体备课,详细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习得情况,力争选取最能聚集学生“生长点”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的精准指导,让学生实现一课一得。

二、精准设计教学大问题

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团队·互动”教学模式探究的关键问题,它关系到学生参与的整个状态及学习活动的效果。有效的教学大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那么,如何设计符合学情、能涵盖文章内容的“大问题”,以大问题引领课堂呢?

笔者认为,问题的设置要紧扣学习的“生长点”,既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又要落实教学重点;既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又要注意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置是否具有开放性,能否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开展学习与思考。沿着这样的思路,教师精准设计教学大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思考,进行批注式自主阅读,在课前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充分解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准做好课前预习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已经养成在预习指导时设计预学单的习惯。课前,教师注意预习方法的指导,详细地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精心设计预学单,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潘雅丽老师在上第八单元整体感知课前,就精心设计了预学单,指导学生预习,为课堂的精准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八单元整体感知课  预学单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忆读书》,按要求在书上圈画作者自己读书的相关信息并标上序号。(提示:重复的信息只圈画一次。)

用“”标出提示作者读书经历的时间词。

用“           ”画出作者读过的书的名称。

用“(         )”标出作者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2.整理圈画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是什么。

3.《忆读书》这篇课文,作者(谁)            按           顺序,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经验,告诉我们“                 ”。

这样,在预学单的指导下预习,学生的预习会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也为“团队·互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支架。

四、精准引导课堂深互动

探讨有效的小学语文“团队·互动”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搭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以此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才能长效焕发生机与活力。“团队·互动”教学模式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敢说、会说、乐说。

例如,在教学《示儿》时,陈老师注重用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培養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团队互动学习。在引导学生思考“陆游为什么而悲”时,首先,陈老师采用图文结合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根据“国土大面积沦丧”“百姓凄苦,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等信息感悟“悲痛”“悲伤”;其次,陈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题临安邸》,感受陆游对当时“朝廷统治者昏庸无能、纸醉金迷”的“悲愤”;再次,陈老师通过多次引读,把陆游的“悲”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陈老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陆游的“悲”和“盼”后,带着学生走近陆游的一生,通过师生配合读陆游一生不同年龄段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其爱国思想,把《示儿》的学习推向高潮。课虽终,情未尽,通过这样的课堂精准指导,“团队·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五、精准评价以促进真学习

精准教学还要求教师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方式来做支撑。“团队·互动”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围绕“大问题”,从教师的教、个体与团队的学、课堂的课三方面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心中有“人”,通过对学生个体与团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析,精准捕捉焦点问题和焦点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与团队的深度学习和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结  语

通过对五个“精准”的不断探究,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养成了结构化学习的习惯,能熟练地运用“自学四要点”,运用课前预习七步法完成预学单,也能在思考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质疑;教师也能更精准地解读教科书,把握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精心做好“五个精准”。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自省,长善救失,笔者将继续潜心研究,在碰撞、困惑和改变中不断探索,在精准教学指导中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刘小坤.以综合性改革方式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团队·互动”语文教学模式深化研究介绍[J].福建教育,2014(Z7):66-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构建小学‘团队·互动高效课堂的研究”(立项课题编号:JSZJ201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瑜萍(1981.6-),女,福建南安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精准教学”的中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工匠精神培育下的高职《劳动法》课程改革探析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