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有效策略微探

2021-09-16 08:28李杨阳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特点培养策略幼儿

摘 要:自我服务能力是一种最基础的生存技能,对于幼儿而言是一种必备的技能,对幼儿认识世界有着积极意义。所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至关重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提高重视,从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将对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予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特点;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5-0010-02

引 言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也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自理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就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而言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园就必须将这一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对培养目标、教育方法、家园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培养体系。

一、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自我服务能力就是幼儿可以独立照料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激发创造潜能,还能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另外,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取快乐、成功体验,这对幼儿形成自立能力、坚忍性格与增强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特点

(一)缺乏良好习惯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和自身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家长与教师更关注幼儿的学习,如会写多少字、会朗读哪些文章等,而很少关注幼儿是否可以独立完成吃饭、穿衣等,甚至有的家庭对幼儿过分溺爱,这些事情从来不要求幼儿去做,更不会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无法形成自我服务意识。

(二)实践能力不足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单纯的理论讲解是不行的,尤其是对小班的幼儿,他们对这些理论缺乏认知,无法真正理解其含义,更别说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家长与教师都忽视了对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例如,如今独生子女较多,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家长担心孩子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伤害,很多事会帮孩子去完成,导致孩子的实践能力不足。

(三)依赖心理较重

在现代社会中,部分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于是便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而老人对孩子又过分溺爱,很多事情都顺着孩子的意愿,导致孩子的自主服务意识不足,很多事都依赖大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提升自我服务能力。

三、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在幼儿的成长中,自我服务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与教师都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使幼儿慢慢形成自我服务意识与习惯。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较小,家长与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幼儿,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而不是一味依赖他人。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故事“我帮妈妈做事情”,或与幼儿一起唱《劳动最光荣》,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他人。这样既能提升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又可以保证教育的效果,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当幼儿形成自我服务意识,并积极学习各项技能时,教师要在一旁观察和指导。如果幼儿可以自主完成一些任务时,教师应放开双手让幼儿进行自主体验,即便他们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不要让幼儿失去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对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

(二)创新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实践经验,推荐以下几种教育方式。

第一,创设合适的教育情境。对于幼儿而言,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做事的重要因素是兴趣。如果他们对某件事不感兴趣,那么无论教师如何要求,都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故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基于幼儿的身心特点、理解水平与兴趣爱好,合理选择教学材料,以满足幼儿的身心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区角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投放相应的材料,使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这不仅能开发幼儿想象力,提升幼儿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区角活动中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自我服务意识与习惯。

第二,创编儿歌。基于幼儿思维生动、具体、形象的特征,教师在教學活动中可以尝试使用押韵的儿歌、童谣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从中获取一定的自我服务方法。目前,虽然学前教育中的儿歌、童谣很多,但可以用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儿歌与童谣较少,所以教师应注重选择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歌曲,可以进行创编。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洗手是一件非常简单的自我服务活动,但涉及较多步骤,在掌握洗手技能时,幼儿势必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应进行儿歌创编,帮助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通过学唱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儿歌,幼儿很快就可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2]。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应参考卫生保健的需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并为幼儿进行动作示范,以确保他们可以正确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第三,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教师要尽量避免理论讲解,因为其与幼儿的认知發展规律不符,很难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如组织幼儿开展“我帮宝宝穿衣服”“我给宝宝喂饭”等游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进而促进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习惯的培养。

第四,利用比赛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幼儿普遍有乐于表现与竞争的心理,在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教师可以充分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比如,在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在使用完玩具后会随处乱丢,这样不仅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使用,还会出现玩具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整理玩具的比赛,将一堆各种类型的玩具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正确分类并整理,并给予用时最短的幼儿奖励。

(三)加强合作,形成家园合力

幼儿教育并不是幼儿园一方的责任,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是家园之间密切配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家长缺少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而幼儿园则缺少充足的时间,也无法对幼儿进行二十四小时监督,如果加强家园合作,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也能获得1+1>2的教育效果。具体而言,幼儿园要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向家长传授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以便为接下来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有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可以让家长协助教师在家里对幼儿进行监督,引导幼儿培养自我服务意识,从而促使幼儿建构完善的自我服务体系。

结  语

在学前教育中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不仅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关键,对幼儿日后的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幼儿教师及家长必须加深对这一教育活动的认识,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有序推进这一教育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构建完善的自我服务体系,进而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樱珺.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J].新课程,2020(39):187.

陈心雅.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对策[J].家长,2020(25):129,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吴江区普通双学年课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0819YYP007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杨阳(1993.12-),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特点培养策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