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成长“有迹”

2021-10-16 12:32张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9期
关键词:暗示无痕模仿

张艳

[摘 要] 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发挥模仿、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和功能,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还能激发群体活力,提升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 班级管理;模仿;暗示

模仿和暗示,是社会心理学概念。在人际交往中,两者都发挥着无形的影响力。而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班级成员作为正在成长与发展的个体,更是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学习、影响。

一、在“模仿”中成长

模仿,是人在集体活动时表现出的倾向。心理学家称其为本能。这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最低层次的模仿,就是对他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也就是“不期然而然”。比如,有的学生不自觉模仿老师上课讲话的姿态、表情,虽然他在模仿时是无目的的,但应对被模仿对象的言行有判断,这种判断可能是模糊抑或无法言说的,抑或只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较高层次的模仿,则是调动有意注意、具有一定目标的模仿。比如,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演示。

教育意义上的模仿,是学习的基础。要引导学生从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学习发展,从外部特征到内心实质的自我影响。

树立榜样,培育模仿对象,无疑能促成班级成员在学习态度、人际交往等方面达到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增进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这个角度看,班级中树立榜样,意义深远。

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从小处入手,发现典型,驱动学生经过思考,进行选择性模仿,“择其善者而从之”,努力让自己变成和榜样一样优秀的同学。

毋庸置疑,被模仿的行为并非都是好的行为。有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受身边人不良习惯的影响。学生要提高辨识能力,能清醒地认识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应该拒绝的,从而规避不良模仿行为。

二、“暗示”的潜能

暗示,是一种刺激。在无对抗的情况下,被暗示者接收到某种信息,无条件接受,并伴随一定的行为反应。因此,暗示是一种间接、含蓄的教育方法,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麦田的守望》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和不管之间有个词叫守望。”“管”大多靠纪律约束,是被动且易被抵制。而“守望”则会在暗示作用下,将一种愿望和期待,巧妙地融入班级活动和氛围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言语暗示,是一种最直接的暗示方式。心理学家史劳生以化学教授的身份,告知学生,说他手中的瓶子里有某种恶臭气体。接着,他邀请学生一起测试恶臭气体的散布速度。瓶盖打开后,学生纷纷举手,表示闻到了这种“恶臭气体”。而实际上,恶臭气体是不存在的。学生之所以相信自己闻到了,是因为教授的言语发生了暗示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适时的暗示必不可少。比如,每天早上与学生的第一面,温情地说一句:你今天看起来很开心;你今天肯定会有很出色的表现;你上课专注思考的样子真美……在这样的言语暗示下,学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趋向于“老师所说的样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心理是积极健康的,情绪是热情饱满的,他们自信,阳光,并时刻对未来充满期待。

很多的班级活动也具有暗示作用。比如,在班级开展“未来之星”授星活动,设立“未来书法家”“未来朗诵家”,分别授予在书写、朗诵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这样的表彰奖励,也会产生良好的暗示作用。学生以此为目标,产生自我激励,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標语张贴作为学校环境氛围的一部分,必不可少,但要紧密结合学生成长所需。比如,在一段时间里,班里经常出现学生之间闹矛盾的情况,影响学习和交往。说教的效果显然不会很理想,在教室显要位置张贴八个大字“礼让三分,同学情深”,不需要其他过多的教育行为,只要这种暗示,就能悄然改变学生的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决策者,拥有最大的影响力,所采取的任何一项管理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放大效应。学生在成长,心智在变化,需求也在改变。教师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手段,更不可生搬硬套,要保持灵活性和针对性,实施更为精准的教育。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暗示无痕模仿
底妆无痕
走过青春
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探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每周一言”显奇效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高职院校后进生的促进作用
基于Moldflow 的高光无痕电视前壳注射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