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应融合知识传递与品德教育

2021-10-16 12:44俞粉桃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9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小学语文

俞粉桃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知识传递与品德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对当下小学语文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具体困境进行客观总结,最后提出针对性融合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知识传递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学科之一,与德育有着天然的高度契合点,对于小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及知行合一都有着重要的推进意义。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传递与品德教育的融合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客观难点亟待克服,应从针对性角度出发,拟建可行的有机融合路径,致力于融合效果的最优化。

一、融合意义

(一)充分优化教学知识传递职能

小学语文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学科本身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上。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科学结合,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迈向更深层次。在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功能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透过德育相关内容的渗透,可以进一步利用教学资源,强化知识传递职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感悟能力,为形成文学修养铺垫基础,并形成乐于主动接收知识等优良品质,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回归教育本质,从根本上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二)有效引导建设正确价值观

小学生在心理上大多处于尚未发展健全阶段,意味着思想价值观念仍亟待建设与完善,需要以健康的引导来帮助形成。基于德育的人格引导塑造功能,通过在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考虑到单一的德育在效果上往往难以达到预期,学生学习积极性整体较差,有关学者提出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德育内容和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从而于无形间达到良好引导效果。

二、融合困境

(一)融合教育意识匮乏

目前,国家对于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度不断提高,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总体来说,大部分语文教师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已处于稳步前进状态,在语文知识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力量。但与之同时,部分教师对于德育的忽视,或是德育渗透意识的匮乏,也逐渐成为一大显著问题,制约着整体教育进度的推进。德育作为当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策略地将其渗透于知识体系中,这也直接成为衡量教师综合素养的关键性标准之一。受德育意识普及时间较短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无法脱离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对知识与德育的融合缺乏先进的认识,自然也无法在实践中有序落实。

(二)理论内容脱离实际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这一群体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对于一些教学理论、概念的消化程度不高,一般需要教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路径来加深教学效果。尤其在德育中,小学生通常难以对正确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建立真正直观的认识,教师应当在案例或实践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理解。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许多教师选择以直接灌输德育理论的形式展开德育,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消化能力,导致理论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现明显的脱节,无法顺利转化于应用中。同时,由于德育知识没有被融于语文知识体系中,教学环境中德育缺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长远性的教育规划。

(三)融合形式流于表面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常见的知识与德育融合形式来看,教师大多借助文章阅读、写作等课堂教学手段来达成这一目的,尝试让学生从文章中体悟人生百态,学习正确的德育行为。但这类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信息来源过于单一,学生接触不到更为丰富的德育内容,加上文章与现实始终存在一定距离感,便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在对语文知识与德育内容进行整合时,缺乏系统的脉络框架,容易导致教学方向的模糊混乱,融合形式也就此流于表面。

(四)缺乏对应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与德育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意味着在教学标准及进步方向的探索上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完善,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宜的发展建设道路。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针对知识与德育融合的问题尚未形成对应的评价机制,大多以单纯的分数量化的形式进行教学成果考核,这一方式通常仅能够考查学生的书面应试能力,覆盖范围及深度均相对欠缺,且无法直观地体现出学生德育效果,甚至会将德育导向功利化。同时,部分教师为提升学生表面的德育学习成效,会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记下理论知识点,这也直接导致教学评价结果的偏差,不利于对德育问题起到突破作用。

三、融合路径

(一)树立正确德育观念,切实提升教师素养

基于德育的重要性,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将德育能力视为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从而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展开正向、积极的引导。如,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在德育过程中不以一概而论的形式看待每名学生,而是通过强调个性化立场来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规律能够不受制约,形成正确德育观念的同时,充分发展自身特长,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教师需要建立言传身教的意识,在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性发展问题的同时,积极与学生建立有益的沟通关系,在交流过程中,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于无形中给予学生正向影响,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并时刻注意自身言行是否存在道德失当之处,始终为学生树立良性榜样。

(二)提高德育实践占比,促进内在统一融合

考虑到德育在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理论实践比例失衡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协调好知识与德育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改进当下语文教学模式,通过以实践深化理论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德育认知,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主动强调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接收到的德育信息落于实践中,如在课后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践行道德行为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设立上,应当将智育与德育融于一体,使之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上表现出本质的统一,如强调文化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再借助德育功能来反推动知识范畴的扩大。另外,可尝试收集有关于历史文化或古人精神文明结晶的案例,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分析阐释,发挥“以史明志”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衔接知识与德育的系统架构。

(三)创建全新德育场域,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教育环境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尤其在德育的开展中,健康的教育场域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这也是未来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当重视的一大关键性问题。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及心理状态,设计出不同校园德育氛围创造方案,同时打造一套健全而完善的日常行为准则,要求学生按照准则践行活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德育建设的校园风气,从而起到整体性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已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方式方法,如通过开辟课外教育渠道,增设名人事迹的展示渠道等,使学生在不间断地对照自身状态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行,将德育渗透于教育场域的方方面面。

(四)关注德育渗透效果,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为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效果,可在常规教学考核方式基础上,完善关于德育效果的评价机制,以便及时跟进教育问题,优化教育效果。首先,确定教学评价原則,如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多元性原则等,要求教师在动态关注自身职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重视评价方法的与时俱进,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最终取得的评价结果具有足够的参考意义。另外,将对学生的德育考核指标拆分为个体性与集体性两个方向,其中个体性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个人的行为模式、道德践行模式等,集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在集体关系中的思维模式、参与程度等,从而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精确性,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优化方向。

综上所述,知识与德育的结合属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应当结合实际学习需求进行融合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可从教师素养、内在关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进行综合把握,着重解决现存的具体问题,真正将德育融入语文知识体系中,从而由根源上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敏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1):29-30.

[2]王月珲.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1(13):91-92.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小学语文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
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