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过程中心理策略渗透初探

2021-11-03 12:28陈凯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小学班主任渗透

陈凯晴

摘要: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集体、学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班主任来说,目的明确和有意识地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从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渗透式心理教育的概念出发,初步探究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心理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并举例说明,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完整的人格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教育;策略;渗透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俨然成为班主任的新职责。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而心育则是德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石。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以心理学理念为引导,以心理学方法为指导,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无痕渗透,在潜移默化下塑造小学生完整的人格。

一、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心育渗透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虽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真正实施心理教育渗透时有着诸多困难。其一是因为小学生数量较多,班主任事务繁杂,而心理教育的渗透又需要时间和精力,故而许多班主任选择“一刀切”,简单化、片面化地解决问题。其二是班主任对于心理咨询工作没有过多的经验,不懂得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缺乏对学生基本的观察、询问和追踪。其三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时间跨度有6年之久,他们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前期,甚至进入青春期,有许多心理上的变化和问题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去关注。有些班主任把高年段的学生当作小孩,没有满足孩子的个人尊严需求,从而造成心育效果欠佳。

二、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心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小学班主任观念和方法的革新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是丰富多样的,除了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班级的日常管理等方面,还要扮演很多重要角色,既要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充当约束者的角色,还要做好小学生学业成长的管理者、引导者,在加强心理教育的过程中,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小学生个性成长的促进者。这种多重角色需要班主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重视利用不同方法加强引导,将精力集中到学生的内在素养培养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促进心理教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建立起师生相互信任、理解的融洽氛围。

(二)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育人目标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建设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转变育人观,将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自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心理教育渗透不仅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育人目标,为更好地實施德育做足了准备工作,同时也为班主任工作成效的转变提供了新途径。

(三)提升了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

要开展好心理教育,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渗透式心理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过硬。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育行为,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任务。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在耳濡目染下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心理教育活动的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是教师自我心理素养提升的过程,渗透心理教育,不仅是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班主任的心理素质也得到巩固、完善和提升,从而使得心理教育在渗透中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

三、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心育渗透的策略

(一)在学生人格塑造中渗透心理教育

小学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一个情况就是学生说谎。笔者在初上讲台的第二年当上班主任,接手二年级,就遇到了几个比较棘手的学生:有的是偷偷带钱,有的是没写作业,有的是破坏公物。但几位同学有着共同点——他们对于真实情况有所隐瞒,对老师和家长说谎,或是沉默,或是流泪,或是推卸责任……总之,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意接受惩罚。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儿童期,正确的道德观和是非观还没有形成,他们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根据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形成了初步的对错理念,但还不能很好地践行。所以,当低年段学生觉得自己会被批评或惩罚时,他们自然本能地会加以逃避。

知晓了这一点,班主任在发现学生说谎时就不用过度反应了,否则会让学生更加迷茫。首先,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撒谎的问题时,一定要明确两个基本态度:一是低年级学生撒谎是自然本能的选择;二是要抓住教育机会,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笔者在此例中,首先告诉学生,老师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睛、呼吸、肢体的表现,发现他们在说谎,并且告诉他们,说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诚实是解决问题前提。其次,鼓励说出实情的同学,让他们知道说实话是会被表扬的,说谎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再次,强调做错了事情应当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接受批评和惩罚,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次以后,下次不要再犯,让学生理解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最后,与家长积极联系,做好沟通工作,不让孩子尝到说谎的“甜头”、养成说谎的习惯。同时,适时召开班会,鼓励同学们说出实话、拒绝谎话、敢做敢当,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在此类事件中,站在心理学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开展德育工作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是有着关键作用的。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教育

在低年段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喜欢发挥“榜样带头作用”,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班主任通常会选择1~2个表现优异的同学当班长,让他们当模范、做榜样,让班里其他同学向他们看齐。这个方法在低年段学生中确实效果显著,但笔者观察发现,这个办法到了中高年段就渐渐失效了,甚至会适得其反。

站在心理学角度思考,在中高年段的学生心里,如果班里的“榜样”一直是那么几个,常年没有变化,他们就会认为老师只喜欢这么几个优秀学生,对其他普通的学生都不会多看一眼,更别提那些学困生了。更有甚者,有些班级的大部分学生习惯了所谓的“榜样带头”,平时在课堂上就等着“以榜样的思考代替全班的思考”,所有同学都跟着优秀生回答,如果优秀生不会,那其他同学也懒得思考,课堂上便一片沉默。除此之外,大多数“榜样”也会渐渐感到压力,要一直保持家长、同学和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形象,会让他们对学校生活感到疲倦;或是把老师的青睐当作权力,在班上做出管理者姿态,并由此衍生出其他问题。这样不仅不利于班集体团结,不利于老师对班级进行管理,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笔者所带的班级在升上三年级后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甚至有学生直接在课堂上说:“老师,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只喜欢他们几个,我们其他人都被放弃了!”此话一出,让笔者立刻坚定地实施了“值日班长”的班级制度。此制度的目的有四:一是给所有同学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一“带头”岗位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二是给班级其他同学一个信号:老师的目光并不是集中在某几个人身上,老师会给优秀生以喘息的空间或竞争感,给优秀生以外的同学树立信心。三是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四是团结班集体,让学生不再因为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而自暴自弃。

“值日班长”制度确立之后,笔者告诉学生:只要你想为班级做贡献,你想要证明你非常优秀,你就可以报名,且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日常大小事务,包括每月班级之星评比、课堂纪律、协助老师、协助班干、组织活动、协调班级等,不仅让当值日班长的学生受益匪浅,也让其他同学有了信心,更加理解了班长其实也不容易。在此类事件中,站在心理学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的变化,对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和促进班级内学生和谐相处、团结一致是有着关键作用的。

(三)在引导学生人际关系中渗透心理教育

在学生升上四年级后,他们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周遭的事物更敏感,自主意识更强,表达欲和被肯定的欲望也更强烈。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青春期前期的他们会急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或者展示自己知道的新东西,对性别之分也更强烈了。

在这样每个人都争相表现自己个性一面的时期,一个普遍问题便应运而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同学之间发生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男生打架、争高低的事件变多了,女生搞小团体、排挤某个同学的事件增加了,告状到老师这里,谁也不愿意让着谁,一副“针尖对麦芒”的景象。大多数班主任都很头疼,觉得学生一上四年级就麻烦多多。随着学生“告状”次数的增多,班主任也变得不耐烦起来,干脆执行“强压政策”,但其结果不过是学生把矛盾从地上转为地下,同学之间的关系非但没有缓和,矛盾反而越来越多,最后影响到整个班的班风和学风,班主任还不明就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班主任发现这类事件和现象,应该敏感地察觉到孩子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前期的心理年龄特征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处理好矛盾。

笔者在此举一个较典型的例子。学生小新(化名)经常被同学告状到办公室,要不就是用笔戳前面同学的后背,要不就是故意把同学的书包放进厕所,要不就是故意对同学说脏话、踢同学……小新到了办公室后,笔者问其做这些事情的理由。小新先是顾左右而言他,一会说是别的同学先动他,一会说其他同学也有做错事。在给予他足够长的时间,让他把话说完后,笔者问:“那你觉得你有做错的地方吗?”他沉默许久,回答:“老师,有的。”笔者这才开始正式与他谈话,再次问他理由,他回答:“我只是想跟他们一起玩,跟他们开玩笑。”

据笔者观察分析,小新同学比较受祖父母辈宠爱,小时候在宠爱的环境下长大,稍微长大一点后,跟严厉的妈妈和优秀的姐姐一起住,觉得自己不受宠爱,家庭关系比较紧张,时常跟妈妈发生激烈冲突。小新也养成了急于表现自己、毛毛躁躁、不够沉稳的性格。小新同学本身比较喜欢强出风头,比较关注自身的感受,在与同学交往中却很少估计他人感受,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开玩笑开过了头,还以此为乐,让同学感到不舒服。小新同学在班级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对他的评价都是毛躁、不细心、不沉穩、行事简单粗暴。根据以上观察的结果,我从小新同学想要交朋友的社交需求出发,引导他去关注别人的心理感受,并且告诉他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技巧,让他首先从自身开始改变,这样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无论是与老师、同学相处还是与家人在一起,都能和谐、健康地进行人际交往。当然,也要与孩子的家长积极沟通,互相了解情况,才能做到家校教育统一。同时,班主任也要抓住机会,将个例问题扩大成普遍教育,开展主题班会。

从这样一例事件中,笔者也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一些行为不规范不一定是这个学生有多坏,而是他出于某种心理、某种需求,却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才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错误地处理。班主任要做的事,就是善于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然后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处理,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学生做错了,给予惩罚(当然做错事情还是要有批评的,只是要与引导相结合,不是惩罚完就结束了),这样学生才不会迷茫。在此类事件中,站在心理学角度去理解中高年段进入青春期前期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的变化,对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掌握基本社交技巧是有着关键作用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教育策略的渗透在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它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人格的塑造、班级班风的引导和学生学业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也得到提升。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重点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心育渗透的实践策略,主要分析了如何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渗透德育工作于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等重要工作中,希望给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蕾.关于创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的思考与实践[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

[2]金辉.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智慧,2021(03).

[3]李登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1(06).

[4]刘琳.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新课程,2021(03).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小学班主任渗透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