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21-11-21 14:27李剑兵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教师

李剑兵

(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安徽 阜阳 236600)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提高高中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能培养高中生坚强、勇敢、自信的心理品质,以及讲诚信、讲规则、讲团结、讲奉献的道德品质。近年来,在“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推动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加,使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来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依然不到位,导致高中体育教学整体质量提高缓慢。基于此,本文对深化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1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正确认识高中体育教学的本质和特征

明确高中体育教学的本质和特征,是深化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对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而言,若不能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本质和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无法保证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1.1 高中体育教学的本质

要揭示高中体育教学的本质,需要从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进行分析。内部结构方面,高中生是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外部关系方面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课堂氛围、学校体育设施等。从教育理论建构层面,本文建议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着重从高中生的角度理解高中体育教学的本质。(1)高中体育教学要发挥高中生的潜能。这个“潜能”不仅指高中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潜能,还包括其在智力和情感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高度重视并不断拓展高中体育教学功能。(2)高中体育教学要发挥高中生的价值。高中体育教学能够发现、培养具有运动潜力的高中生,让其在体育运动领域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实现个人价值。(3)高中体育教学要通过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内化和创新,促使高中生社会化。高中体育教学能让高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如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智力等,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从而帮助高中生更快地融入社会,使其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1.2 高中体育教学的特征

特征是本质的生动表现。把握高中体育教学的特征,能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保证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本文认为高中体育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1)教学任务的专门性。受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生在体质健康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如肥胖、体虚、驼背、近视等,这就赋予了高中体育教学专门任务——增强高中生体质健康,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特长生而言,高中体育教学的专门任务则是提升其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让其能顺利考上大学。(2)教学对象身心趋于成熟性。生理方面,高中生的年龄大多为15~18岁,生理发展处在青春发育末期,身体组织与器官机能趋于成熟,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心理方面,高中生的感知觉、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较初中生更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有自己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2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着眼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2.1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2.1.1 教学目标改革对于普通高中生,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应重点关注高中生的体质健康。在提高高中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培养高中生的良好品德、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创新创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而对于运动队高中生,教学目标应关注其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上,培养其体育职业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1.2 教学内容改革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体育专业知识,还应该包括与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文学知识、医学知识等。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挖掘体育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渗透思政教育知识。在运动项目选择方面,不仅要包括常见的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还要包括高中生非常喜爱的网球、高尔夫、轮滑、定向、拓展训练以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1.3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在应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的基础上,多应用游戏法、比赛法、观赏法等教学法。体育教学要以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培养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高中生体育学习主动性、提高高中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给高中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1.4 教学手段改革要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1.5 教学评价改革无论是对体育教师“教”的评价,还是对高中生“学”的评价,都应将“体育道德”纳入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时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评与质评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2.1.6 教学环境改革学校要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的相关制度。体育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从讲台上“走”下来,和高中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学练,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2.2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改革

2.2.1 活动目标改革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目标应着重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增强高中生的体育意识、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高中生熟练应用课堂所学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等。

2.2.2 活动内容改革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内容要在运动训练、体育比赛的基础上,以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周等为平台,将体育摄影、体育征文、体育文化宣传等纳入其中,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丰富性,满足不同高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2.2.3 活动方法改革高中课外体育活动方法有非参与性的观察法(如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表演或比赛)、调查法(如组织学生调查所在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讨论法(如组织学生讨论当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参与性的竞赛法、游戏法等。

2.2.4 活动手段改革课外体育活动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通过校园网、社交软件、学习软件等辅助高中课外体育活动。例如,体育教师通过微信群,向高中生布置体育锻炼作业、查看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解决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中遇到的问题等。

2.2.5 活动评价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教”进行评价时,要重点评价体育教师指导、参与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方法应用的科学性以及实际取得的教学质量;对高中生的“学”进行评价时,要重点考察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效果。课外体育活动较体育课堂教学没有很强的约束性,对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要求很高,因此需要体育教师重点考查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主性。

2.2.6 活动环境改革首先,学校要对高中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需求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其对课外体育活动环境,如运动场地、运动设施、运动器材以及与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的需求;其次,学校要根据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环境建设,这需要学校安排专项的建设资金,并做好环境的维护工作;最后,学校要将课外体育活动环境建设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赋予其文化内涵,将其与学校学风建设联系起来。

2.3 高中体育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2.3.1 教学观念改革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确保体育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坚持让高中生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确高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最后,要将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知识应用有机结合,树立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思维。

2.3.2 教学模式改革课内外一体化是一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中体育课时有限,若高中生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学练,但在课外不勤加练习,必然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此,学校应当采用课外内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在内容上的衔接关系以及在评价上的互补关系,让体育教师和高中生将体育课堂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形成一个整体。

3 结 语

深化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在高中体育教学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思考。这种思考的依据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中生知识、能力、品德等的现实更高层次需要。体育教师作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应当不断学习,持续加强自身的教学改革能力,帮助高中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小小“运动员”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