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体育理念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2021-11-21 14:27何华兴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接球学练技能

何华兴

(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广东 广州 511300)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有序安排,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对未来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设想和计划。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是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乐动体育是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乐动体育理念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为新时期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1 乐动体育的内涵

乐动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精心设计、科学组织,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 练中获得成功、体验乐趣,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内驱力,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动”起来,在动中提高运动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增进其身心健康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

“乐”一是指快乐、乐趣,是一种心理体验,学生在课堂学练中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乐趣、运动乐趣;二是指乐于、乐意,是一种行为态度,学生在技能学练中体验乐趣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动”是体育课堂的学练形态,一是指动体,身体参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身体积极参与技能学练并达到一定的运动量(练习密度在50%以上,平均心率为140~16 0bpm),动得够;二是指动脑,积极思考,学生在课堂学练中要积极思考练习方法、合作方式、知识与技能运用、战术配合,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动得活;三是指互动,课堂学练中师生、生生和谐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动得悦。

2 乐动体育教学理念

乐动体育教学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设计层面立足于“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指乐动体育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两条主线”即“助乐”与“促动”。“助乐”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堂学练中深刻体验运动乐趣,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动”指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动”起来,动得够、动得活、动得悦。在操作层面把住“增加乐的深度、提高动的效度、提升育人高度”三个关键,帮助学生在技能学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 乐动体育理念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3.1 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提供“乐”的保障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最终走向。乐动体育是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合理。合理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1)以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2)根据模块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具体明确、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3)针对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设置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区别对待,让所有学 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目标的设置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华丽”或“高、大、全”,而是要合理、实在、接地气。学生只有在课堂学练中实现学习目标,感受和体验体育学练的成功感和乐趣,才会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乐”才有保障。例如,在高一年级足球传接球单元的第1节课,根据模块教学计划和单元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足球基础,将课堂学习目标设置为:(1)85%的学生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完成脚内侧传接地滚球,15%的学生以能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原地脚内侧传接地滚球(运动能力);(2)掌握足球安全防护知识,在足球技术学练和比赛中积极同他人合作(健康行为);(3)学生能体验到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成就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体育品德)。

3.2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激发“动”的动力

学习内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学习内容选择适当与否,严重影响到体育课堂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和教学品质的切实提高。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动”是体育学习的呈现形式,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并富有成效的“动”,在“动”中形成和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乐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学习目标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激发“动”的动力。适切的学习内容主要表现在:(1)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和实际,难易程度适宜又有学习价值;(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运动能力。(3)能有效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内容过难,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再努力也学不会、学不懂、学不乐,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内容过易,学生随手可得,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学习不用付出也可获得成功,不利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难易程度适宜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既有压力感,又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例如,在高一年级足球传接球单元的第1节课,根据课堂学习目标,选择“脚内侧传接地滚球”为学习内容,创设“2人1组传接球练习”“4人1组,3人传接1人干扰的传接球练习”“4V4足球比赛”3个练习内容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练。

3.3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增乐促动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教学中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因学生而异,因内容而变,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乐”是体育学习的保障和前提,高中乐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习目标、运动项目特性(集体项目或个人项目)、运动技能特点(开放性运动技能或封闭性运动技能)、课时在教学单元的位置等灵活运用讲授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深刻体验和享受成功的乐趣、运动的乐趣、合作的愉悦。学生“乐”了,自然会去“动”,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思考和挑战,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动起来”,在动中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高一年级的“脚内侧传接地滚球”课例,教师对不同的练习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2人1组传接球练习”运用讲授式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2人1组进行传接球动作学习,体验和掌握脚内侧传接地滚球动作的要领和方法;在“4人1组,3人传接1人干扰的传接球练习”运用分层合作学习,把足球基础接近的学生安排在1组,3个人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传接球练习,另外一名学生对其练习进行干扰和破坏,如被抢断,则更换干扰的人,要求传接球的3个人通过积极的跑动和配合避开干扰,将球合理、顺利地传给同伴,让学生在这种不断干扰、不断变化的学习中提高传接球能力,理解同伴合作的重要性;“4V4足球比赛”则是实战运用,比赛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足球安全防护知识介绍,同时要求比赛中只能用脚内侧传接地滚球技术进行传接球,让学生在比赛中把传接球技术与运球、射门等技术灵活结合运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3.4 创设活动和比赛情境,实现健身育人

情境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的作用。《体育课程标准》倡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高中乐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比赛情境,特别是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活动和比赛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技术、技能,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乐动体育主张每节课都有比赛,比赛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比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运动能力,还把隐性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核心素养有效地实现,达到健身育人的效果。例如,在高一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课例中创设“4V4足球比赛”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比赛对抗中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传接球技术、技能,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4 结 语

“乐”是乐动体育的一个特点,也是关键点。乐动体育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抓住“乐”这个关键点,从学习目标的设置到学习内容的选择,再到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情境创设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课堂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感受和体验体育学练的成功感和乐趣。学生“乐”了,自然会去“动”,在“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传接球学练技能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校园足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