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体育教材功能的四个路径

2021-11-22 23:23陶光宇王志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
灌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课技能教材

陶光宇 王志强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

体育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体育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素材”和“范例”。体育教师应依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对教材进行多维解读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和应用,以技术的学习实现体能发展,在合作练习中实现学生情感的体验等。充分发挥体育教材的生物改造、技能发展、文化传承、情感适应等价值与功能,分析教材的特点,确定具体教材的价值和功能。本文认为教材功能和价值的具体路径主要包含:以课堂学练促进学生体能、以多维评价凸显教材隐性功能、以技能学习呈现教材核心价值、以组合练习彰显教材运用功能。

一、路径一:以课堂学练促进学生体能

(一)在准备活动中渗透体能练习

在准备活动中渗透体能练习需要把教材相对应的技能渗透到准备活动中,通过准备活动实现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强化,如“山羊分腿腾跃”,在准备活动的韵律操中融入俯卧撑、俯卧挺身跳、俯卧提臀分腿跳等动作;在“前滚翻”的准备活动中设计“大灰狼和小刺猬”的游戏,小刺猬在绕竖排垫子进行有节奏的慢跑,当听到“狼来了”的信号后,立刻跑到垫子上团身滚动10次进行自我保护。在韵律操中渗透俯卧挺身跳、俯卧提臀分腿跳,在“大灰狼和小刺猬”游戏中渗透团身滚动都是对教材价值的开发与渗透,以俯卧挺身跳、俯卧提分腿跳增加学生的手臂支撑力量,体会分腿动作,以团身滚动既是热身又是对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和体能的渗透。

(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体能练习

技术动作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能,教师首先分析教材能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发展,接着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技术的学习又要考虑能力的发展。如“前滚翻成坐撑”,教师首先要分析前滚翻能发展学生的团动能力、空间感知能力等,内容设计为:学生坐在垫子上尝试团身滚动——比一比团身滚动3次(5次、10次)谁快——团身滚动3次(5次、10次)起立——教师讲解示范前滚轴成坐撑——学生尝试练习——集中纠错——学生再次反馈练习——组合练习(前滚翻成坐撑+后倒团身滚动起立)——游戏。教师多次采用团身滚动3次(5次、10次),意图为通过团身滚动的学练呈现学生的团身滚动能力,在促进技能的形成的同时同步发展学生的体能。

(三)在课课练中渗透体能练习

“课课练”与主教材需要有机结合,教师既可以将“课课练”渗透在主教材的技能教学中,也可以在主教材学习后作为补偿性的拓展和延伸,“课课练”的设计必须以教材的学习为前提,“课课练”内容与主教材的搭配是必要的,“课课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是为主教材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如“投掷实心球”,教师需要把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作为本单元的“课课练”内容,以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上肢力量后再开始投掷实心球教学,在30米加速跑、跳跃项目中设计一些原地的跳,教师应根据主教材学习的需要来设计“课课练”,既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又为主教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一内容的不同课型也需要合理安排“课课练”,如“横箱分腿腾越”,新授课时可采用手撑地横劈叉、立卧撑(卧撑成分腿)、分腿俯卧撑、纵跳摸高等,复习课时可采用纵跳摸高、原地分腿跳、三步慢跑分腿跳等。

二、路径二:以多维评价凸显教材隐性功能

(一)以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能力评价,评价包括: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适应能力等。评价时要结合教材特点以凸显教材的隐性功能,如体操类教材需要保护与帮助,教师可以对合作能力进行评价,以“搭房子”(两人背对背坐在垫子上,用肩肘倒立的动作让两人脚尖相碰即完成房子)的双人合作练习方式,或以高房子与矮房子的变化提升合作难度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在教授“肩肘倒立”时,教师完整示范后可提问学生:双手怎样叉腰?手肘怎么撑地?通过类似的提问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多维能力,又能促进技能的掌握,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以发展性评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发展性评价包括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和对锻炼习惯、锻炼方法等的渗透。教师以针对性的发展性评价来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做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合理评价,如“耐久跑”,教师设计以节奏为主题的教学环节,在音乐节奏的引导下提出“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呼吸方法,用肯定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当学生掌握节奏后,可用莱格尔跑鼓励学生比一比谁厉害。在教学评价时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具有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激励创新的功能,合理运用发展性评价能激活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三、路径三:以技能学习呈现教材核心价值

教材的核心价值是教什么内容与发展什么能力,其内涵是体质与心理的和谐发展,体能与技能的共同提高。如50米快速跑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实心球能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在体育课中,技能学习要围绕教材的核心价值去展开,在实际操作中,应分析教材特点,围绕教材的核心价值进行教学设计,如跑类教材的重点是掌握各种跑的技术,发展快速奔跑能力,其核心价值是发展快速反应能力、运动速度能力、有氧或无氧代谢能力。以“站立式起跑”为例,教学流程:多种启动姿势游戏——比一比哪种姿势启动快——尝试练习站立式起跑——教师重点讲解示范(异侧手在前、双腿稍弯曲,重心前倾)——学生相互观察练习——教师反馈评价(正确与错误演示)——学生相互评价练习——组合练习(高抬腿+快速跑、深蹲+快速跑)——拓展性游戏。

四、路径四:以组合练习彰显教材运用功能

运用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合理运用呢?以组合练习的方式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组合练习是指多个技能练习的组合,彰显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和能力发展的多样化。如球类教材的最终目标是会打球、会比赛,在教学设计时应体现出教材的运用功能。以“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教师设计“向左或向右运球2次+传球”“直线运球+传球”“传球+投篮”等形式;以“脚内侧传球”为例,教师设计“踩球十运气球十脚内侧传球”“扣拨球+脚内侧传球”“运球十脚内侧传球+射门”等形式,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组合练习,改变了为学技术而学技术,实现了技术的学以致用,从而教活了教材,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是“教教材”和唯“技术”,应以运动技能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实现体能和情感的和谐促进。在体操教学中降低技能学习的技术要求,通过多样化、趣味化的练习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乐趣;在滚翻教学中以发展学生滚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为主;在肩肘倒立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平衡能力、身体控制能力为主;在“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中不刻意强调蹬地、挥臂、压腕、拨指,以“空中打靶”“以肩为轴挥臂鞭打”来提高出手角度、速度、力量,达成学习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猜你喜欢
课课技能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拼技能,享丰收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