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

2021-11-23 07:34叶丽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起步作文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

[摘 要] 小学语文中年级起步教学在原有的“口语交际”和“学习园地”的基础上,增加了“习作”,意味着对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生初次根据历史积累进行习作,不可避免地存在审题立意不得其法、行文方向不清晰、措辞造句不严谨准确、书写速度及习作篇幅不足等问题,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发挥语文教师引领者的作用,重视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立足教材,整合所在区域的内外部资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全面认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起步作文

[作者简介]叶丽红(1996—    ),女,江西德兴人,德兴市新岗山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词汇、语法、语文素养的集中展现,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的直观表现,同时是对社会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进行文字记录。随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学生的习作也将成为历史记录与文明传承的工具,推动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与继承。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情况

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必要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从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文指导方法。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基本可以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

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主要注重引导学生认字、组词及简单造句,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作文的组成元素方面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并能够熟记字词,熟练地造句,完成日常交际,侧重于学生简单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写作布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方面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习作”课程,意味着通过对学生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培养,开始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但是教材内容单一,很难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方面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已经适应短篇幅写作,在初次尝试较长篇幅的写作时,学生很难适应,容易因达不到字数要求或者入手方向不清晰,难以完成习作而产生焦躁心理,甚至对写作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教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小学中年级写作课为立足点

教师只有在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同时根据小学中年级的作文要求,与学生已学到的知识衔接,利用关键词造句的方法,来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程,将之前“口语交际”课上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小学一年级的“我说你做”“听故事、讲故事”“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一起做游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各个主题来写日记,培养学生的写日记能力,然后罗列主题,组织语言进行写作。最终《那次玩得真高兴》这篇作文就可以以“我请你帮个忙,给同学打电话,邀请一起做‘我说你做、听故事、讲故事的游戏,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主要内容。这一方法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小学中年级作文要求,引导学生由单元到系统地完成写作,既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已学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由局部到整体布局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快速创作,让学生体会到写作其实并不难,从而保证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

中年级语文教材虽然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但是对学生来讲,局限在文字,局限于教室,并不能真真正正地体验到书中的人、事、物,因此教师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帮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收获灵感和创作素材,从而使学生有写作的信心。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中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儿真美”“我的植物朋友”“国宝大熊猫”等写作课,写作素材不是来自教材,而是来自户外,比如通过春游、参观植物园和动物园等户外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通过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自我体验感悟,进而写出有声有色的作文。这类户外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有较好的活动体验,又能让学生有人、事、物可写。

(三)梳理写作思路

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指导的关键,除了教师的规划引导能力、素材之外,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是写作的引路人,素材是写作的“子弹”,如果期望学生完成创作,必须让学生掌握方法,使其认为写作不难,没有抵触心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例如,每一单元的习作内容必然是对应该单元的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分析单元的课文特征,从题目、开头、正文、結尾四个部分进行讲解。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等课文都是从现实到虚拟再回归现实,以真实人物的思想为主线和以文章主题为外在表现进行写作。在《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题目限定了作文中的“我”以“树”的形象呈现,因此首先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树的用途及关联因素,保证不偏离题目。其次在文章的开头需要合理延伸,“我”为什么变成了树,如何变成了树;“我”变成了树之后,做了什么;“我”怎么回归到现实,又有什么样的感悟,以此收尾。按照这一示例,教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向,从而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往什么方向写。那么本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所给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题目,让学生发散思维,其次作文开头怎么合理转变为想象的人和事物,结合“想象对象”特征和人的特征,写发生了什么故事,最后怎么回归到现实,在这次想象之旅中收获了什么。

三、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过程中的关注点

以上主要是小学中年级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初步探索,在作文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学生的写作接受能力

对于教师来讲,作文研究和文章的阅读量都远超学生,因此容易忽视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和知识储备少的问题,从而在作文指导过程中缺乏耐心,对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打击,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

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源自现实生活,源自社会实践,也源自前人智慧,但是对于写作主体的学生来讲,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收获写作灵感和素材。因此,教师应当在写作过程中斟酌命题,重视写作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密切结合。

(三)教师的引导作用

对于初次接触写作的学生来说,写作课程需要教师发挥规划、资源协调、观察引导等方面的作用,贯穿学生整个写作过程。因此,教师应当认真负责,极具耐心,具有全局观念,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使其具有写作的信心和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应重视整体规划、资源协调整合、写作技巧讲解、观察引导等作用,重视课内外写作素材的积累,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晓萍.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初探[J].新课程,2020(40):92.

[2]胡美丽.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149.

[3]杨小红.小学语文中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分析[J].新课程(上),2019(9):64.

猜你喜欢
起步作文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文本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几个策略
浅议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