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分析

2021-11-30 00:53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第一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测验混合规律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第一中学 杨 超

本文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物理实验三类教育内容着手,剖析高中物理课程的特征;基于高中物理课程特征,针对性将混合学习模式充分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充分体现混合学习优点,规划与教育内容相吻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本文重点在教学形式上将混合学习模式与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与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高中物理课程特征

(一)物理概念的特征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根基,也是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对物理概念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如此才能够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特征主要囊括以下几点。第一,诸多物理概念具备定量性质。诸多物理概念通过定量的形式描绘物体的本质,所以总与数学和测量相关联。例如:自行车与汽车的速度改变的高低只有采用具体的物理量才可以较为精准地比对,物理中描绘物体速度改变高低的物理量称之为加速度。第二,物理概念具备阶段性与发展性。随着对宇宙的深入了解,人类对物理问题的探索也在持续进步。比如:对光的本质的了解,历经“光是一种粒子”—“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具备波粒二相性”的进步过程。第三,物理概念具备局限性。大部分物理概念在指定状况下才能够形成,具备一定局限性,比如在经典力学中时间是绝对的,可是相对论形成后,时空是相对的。

(二)物理规律的特征

物理规律是物理课程的中心,是研究人员在观察与测验后,应用物理思维将测验成果与数学推理相融合的产物。德国的天文与物理学家开普勒通过物理思维与数学推理剖析其导师第谷的观察数据,获得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物理规律也是在测验的前提下,找出物质之间的联系,反馈各个物理量的必然联系。比如:万有引力定律是以“引力”“质”与“距离”几个物理概念所构成的,研究对象是引力,两个物体的质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均是可以估测的物理量,万有引力定律证实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物体质量以及距离之间的定量联系。但是,物理规律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指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形成,牛顿第一定律只适合惯性系。

(三)物理测验的特征

测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中时期的测验主要划分为演示测验、学生分组测验(囊括基础设施运用锻炼测验、测定性实验、印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随堂测验等。在测验过程中,不但能够刺激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与探索欲望,还能够构建有趣的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另外,测验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与品质。

二、运用混合学习模式,锻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

混合学习是指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绩效方法,恰当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在线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它的目标是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混合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混合学习模式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物理概念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了解持续发展的过程,是难以短时间实现的。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教师如果只讲解单一概念,容易致使学生所学知识体现出点状划分,难以构成知识网络构架。课堂教学中一堂课只有40—45 分钟,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时间只有30 分钟左右,教育规划主要是体现关键与打破难点,一些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后难以深入理解概念,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记忆知识。学生学习新内容前,已经对新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基于上述剖析,认识到学生对新内容的了解状况对概念教学至关重要。同时,能够在学生对新内容有所了解的前提下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内容。概念教学采用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是移动混合学习模式,也就是在学生学习新内容前3—5 天,给学生传递预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给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后,学生在微信或者QQ 上提出自己一周内所学知识出现的疑惑与难题,教师在复习课与习题课上针对性开展巩固教学。移动混合学习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其“移动性”突出,教师可以通过最容易获取的教育方式,比如微信、QQ就能够实现。

(二)混合学习模式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知、了解与应用过程中,智力与技能获得了培养与提高。物理规律的新课学习,目的是实现了解基本规律的指标。学生虽然学习了新内容,但是有时候面对题目仍旧会处于茫然无措的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方法。规律大部分是解题的重点,例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电磁学中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与欧姆定律等,均是解题经常采用的规律,可是并不是对规律的简单运用,了解物理规律才是最关键的。物理规律的教学主要是运用于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相应内容,给学生安排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主学习,每个小组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学习结果。在平台中,每一位学生均能够查看其他小组的学习结果,小组之间评估交流,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方法做到学习资源的分享,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完整储存下来。比如在“全电路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教学完成后,学生掌握了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与基本公式,在练习题中,不但能够考核电路的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求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欧姆定律的了解。学生在对电路的动态剖析中,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与剖析能力。

(三)混合学习模式在物理测验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大致每节课都会有实验,教师教育规划中,时常通过小实验来导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或者观察演示过程中,注意力空前凝聚,记忆也会较为深刻。实验教学中可以划分为探索与演示实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实验大部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步入实验室前,事先讲解实验原理与流程,因此,探索实验成为印证性实验。因为条件问题,一些学校没有充分的实验器具,探索实验就演变成了教师讲解实验、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因为物理实验的价值与作用,实验教学不可或缺,为了解决学校没有充足实验器材的状况,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的实验教育模式。

1.探索实验

实验探索是一个注重过程、注重信息搜集、注重成果评估的实验形式,具备较为突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与开放性。根据以上特征,外加在学生步入大学或者工作时期时大部分需要参加创新项目,所以,在高中时期可以事先培养学生实现一个个项目的能力,实验规划时期通过基于问题的混合学习模式(也叫基于项目型任务的问题探索模式),实验时期通过真实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2.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改革教育方法的天敌,因为器材的局限,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演示实验,所以可以运用虚拟实验室或者自制实验设施演示。因为教师演示实验时间较为短暂,只有短短几分钟,学生对实验相应知识的记忆较之自主操作的实验更少,教师可以在上课结束后,将自己在虚拟实验室开展的实验通过录制的方法加工成微课上传至平台,或者录制真实演示实验视频上传至平台。设计微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突出实验要点,使得学生能够反复观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与操作流程。

三、结语

在白板、多媒体与投影仪等现代技术逐渐成熟的环境下,将现代技术应用至高中教学是时代发展所需,必须探究如何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本文从转变教学模式的角度着手,探寻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混合学习模式。意在通过这种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线上教育优点相补,促使物理教学形式更加全面,充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学习成果,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测验混合规律
混合宅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
混合运算的技巧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巧解规律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