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更好融入思政课教学

2021-11-30 00:5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孙作礼
青年心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政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孙作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五中学 周 皓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更应该通过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方式让青年学生了解我们的事业的来龙去脉、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日常中,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党爱国的精神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在2021 年“双新”国家级示范区课堂教学展示暨哈尔滨市“烛光杯”教学大赛中,哈尔滨市第五中学校周皓老师以“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正确的选择”为主议题展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的教学,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致敬中国共产党,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一、科学整合新教材

根据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周皓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花费了一些心思,将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逻辑关系跳跃性强的客观困难减到最小。本课共分为三目,第一目为“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第二目为“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第三目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直接按照传统讲授方法,学生很容易将本节课定义为历史课。所以周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特别注意通过议题间逻辑递进关系的引导,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感。课前针对议题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史料查询”任务,在培养学生自我内化吸收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乱世中扛起一面红旗,在历史的浪潮中找对前进的方向。通过多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总结,明确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课上通过恰当的情境烘托,组织层层深入的议题讨论,增强学生带入感,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融入学生的探究当中,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明确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二、突出思想政治学科特色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

周皓老师注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侧重知识和情感融入于思想政治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之中,以党史教育进课堂的方式唤醒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内心深处的觉醒意识,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多么安定富强的年代,我们国家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多么独特的先进性,明确今天的国富民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如一地担此重任,能够永葆先进性取得众多胜利的原因,必须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向学生展示出来。根据新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特点,周皓老师选择避开长篇大论的历史内容赘述,通过精简直观的视频传递近代中国发展关键节点的重要事件,烘托氛围,通过剪辑视频《近代中国社会状态》和《救亡图存的探索》,将近代中国统治阶级腐朽封建的落后统治状态展示给学生,将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探索中国出路却屡遭失败的事实展示给学生,将近代中国社会人民群众煎熬痛苦的生活实态展示给学生,将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和奉献展示给学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和过程的充分认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然而然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在这样的氛围烘托下,周皓老师引导学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建国方案的出发点明确出来,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坚定地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的旧社会,走向赤旗之下的黎明与希望。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在学习一节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性质分析和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正确选择的政治课。周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本课的重点内容融合于两个分议题,以环环相扣的思考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近代中国都有哪些政治力量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什么都失败了?”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他们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能成功?”——将中国共产党产生前中国社会背景、几种不同政治力量的建国方案对比的问题以背景资料探究的方式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政治力量代表的不同阶级、建国方案的实际目的和达到的最终结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知识信息科学重组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巩固思想认识

在这样的充足准备下,学生的课上讨论会更有价值和针对性,尽量避免出现泛泛而谈、思路混乱的情况。同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知识内化吸收的成就感和信息交流的探究性,在讨论中找寻问题的答案。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近代中国革命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革命目标。进而从根本上明确,在水深火热的近代中国社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做到了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新希望,走出了任人宰割的旧社会,走向了幸福生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认同,将本课内容与实际情感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青年学生发自内心地听党话、跟党走。学生自然能够做到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爱国意识。学生的思想与新时代同步,铭记党恩,热爱祖国。

三、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升华

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地位,更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山河破碎水深火热的社会状态下,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救亡图存的付出。周皓老师通过展示视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取得的革命成就》,彻底感动震撼了在场的所有学生。从南湖红船的起航到南昌起义的枪响,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从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的弹雨硝烟,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中国未来的探索,不畏艰险流血牺牲只为革命胜利的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初心不改的付出应该让所有高中生都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周老师截取了人民日报新媒体建党百年主题曲《少年》的部分内容为同学布置了一道开放型作业,以建党100 周年为主题,请同学们设计建党百年纪念活动的宣传标语,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这是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一种行之有效的参与型作业布置方式,既能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学过的知识内容,又能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从学生的思考角度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最真挚的祝福。

历史学家傅里曼曾说:“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当前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既是一部发展史,更是一部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真实展示,也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初心不改的无悔宣言。高中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相融相通,是高中学生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高中思政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要在理论课堂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在实践体验中学党史悟真理,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要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更应注重在课堂中进行时政性、思想引领性的教育,将家国情怀与爱党之心融入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培养学生理解党史、铭记党恩,把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崇敬之情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把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牢记在心,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史上的今天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