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2021-11-30 00:53福建省福清市南岭中心幼儿园
青年心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指示牌绘本习惯

福建省福清市南岭中心幼儿园 梁 晞

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儿童日后的发展。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是相对重要的一环。阅读可以引导幼儿发展智力、开阔视野等。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化的指导,进而培养其阅读兴趣。阅读能够培养儿童的思想,有助于其智力的开发与情商的培育,对于其日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能够使得幼儿更好地进行阅读活动,并接受阅读教育,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

一、学前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一)强化思维能力

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对于周边的世界有着很大的兴趣,因为阅读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启发智慧的作用,在此阶段培养阅读兴趣,能够强化幼儿的思维能力。

通常,幼儿在进行阅读时,会对书中的内容感到好奇,并就自己的疑惑提出相应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对书中内容进行解释,使得幼儿对书中所了解到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消化,并逐渐转化为自身的思维。在学前教育的阅读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观察与思考,逐渐培养认知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二)丰富认知

阅读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丰富自身的认知,提升知识储备。

幼儿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书籍中的内容能够对其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吸引幼儿继续阅读书中内容。书籍中所包含的丰富知识,使得幼儿可从中丰富自身的认知。

(三)培养独立思考

学前教育的初期,幼儿的阅读是在家长与教师的陪同下进行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了沟通的渠道,并在初期有着较为频繁的互动。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和家长会对其进行答疑解惑。但随着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幼儿需要学会独自进行阅读。因此,教师与家长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为幼儿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幼儿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可以发表读后感,此时幼儿的独立阅读能力得到了增强,并能够对书本的内容进行概述,提出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幼儿对于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思维层次也从阅读阶段进入独立思考阶段。

(四)提升语言能力

在学前教育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对书中内容的含义进行理解。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表达能力有着较快的发展,对于音色等声音方面的因素有着较为敏锐的感知,并尝试使用语言对自身的看法做出表达。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能够提升幼儿在语言方面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兴趣的措施

(一)进行阅读引导

在幼儿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通过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提升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加强其对于周边环境的认知。例如:教师可通过走廊上的各种指示牌提示行走路线,以及各种警示标语的用途,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合理运用绘本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能通过绘本中的绘画与文字,了解其中的信息。绘本的内容通常是较为通俗易懂的,因此,绘本成为家长和教师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首选。

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需要对绘本内容的合理性有所重视。对于绘本的选择,其图文占比必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绘本中图片过多,会使得幼儿更多关注书中的绘图而非文字;而过多的文字对于识字量有限的幼儿来说不但不感兴趣,还会增加理解难度,影响阅读效率。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绘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运用,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年龄较小的幼儿,可通过适当引导,选用有较多绘图的绘本,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绘本的绘图量可逐步减少,同时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阅读与思考的习惯。

(三)进行相关活动

在日常的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制作相关的指示牌,相关内容由幼儿自己确定,并由幼儿自行选择指示牌的风格与材料。在完成指示牌的制作后,可将其放在班级内向教师与同学展示。

在幼儿园中展示指示牌,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对相关活动的兴趣,并查阅相关的绘本与资料,进行指示牌的制作。此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各种奖励机制,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动力,从而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不但锻炼了相关技能,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幼儿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阅读交流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教师可开展阅读交流,通过幼儿之间分享阅读故事、交换绘本,在促进幼儿交流的同时,还能逐渐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之间可对绘本的内容进行探讨,并通过交换绘本,进行绘本内容的交流与分享,使得幼儿能够通过对绘本的交流更好地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五)其他措施

在学前教育中,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提升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使得幼儿更好地投入阅读,同时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与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将各种读物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处摆放,让幼儿通过无意识接触读物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空闲时间播放相关的学习视频与音频,以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通过将幼儿朗读进行录音,并向其他幼儿进行播放,猜测是谁的作品,从而丰富幼儿读书的经验与内容,同时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此外,幼儿还可通过各种工具和材料,自行创作故事,通过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完成故事的创作,并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表演,更好地提升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外,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幼儿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绘本吸引幼儿前来阅读,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拥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能够更好地投入阅读,并对书籍中的内容进行更加充分的理解与消化,从而更好地学习其中的知识。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得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指导的过程中,幼儿可从中得知书本的基本构成,并了解到故事书中的内容是有顺序与连续性的,只有按照正确的页码顺序进行翻阅,才能真正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阅读不仅仅是去“读”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听”书本上的内容,并通过朗读“说”出书本上的内容,最后在完成阅读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想象能力,还能通过对绘本内容的再次创作提升表现能力。幼儿还能够创作自己的绘本内容,编写属于自己的原创故事,使得幼儿能够拥有更好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向幼儿讲故事的方式,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并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再现故事情节。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保持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儿童的学前教育中,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并提升认知的丰富程度,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能力,对于日后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因此,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采取各种形式进行阅读引导,并活用绘本资源,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与阅读交流,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猜你喜欢
指示牌绘本习惯
绘本
绘本
上课好习惯
绘本
日本景点指示牌太多?
If You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Start off by Making Your Bed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亚伯拉罕的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