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问”更出彩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2021-11-30 00:53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小学邓清梅
青年心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鳄鱼创设情境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小学 邓清梅

教师创设积极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反映授课的水平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能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共鸣以及思维火花的碰撞,进行方法交流和经验分享,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高效。

创设问题情境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对每次教学内容做深入详细的解读,把这节课的内容、目标、重难点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掌握本班学生思维长板和短板,这样创设出的问题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挑战的难度,又能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感受思维成长的乐趣,对回答问题和进一步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比如通过玩游戏、猜谜语、讲故事、念儿歌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言而喻。

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0 的认识”时,从儿歌中创设问题情境:“四只猴子在荡秋千,嘲笑小鳄鱼被水淹,小鳄鱼来了,小鳄鱼来了,啊呜啊呜。”边说儿歌,边用右手比出4 个手指,把左手当作鳄鱼,“鳄鱼”把“猴子吃了一只”。我这时问:“现在还有几只猴子?”“可以用几来表示?”接着再读儿歌:“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呜啊呜。”这时教师问:“现在呢?还剩几只猴子?用几表示?”按照如此规律,继续读儿歌,再问问题,直到猴子都被鳄鱼吃了,“没有猴子荡秋千”。我问:“这时呢?有几只猴子?用几表示?”从而引出没有用“0”表示。创设这样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下就学到了知识。

二、创设有目的性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不少教师会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情境,学生个个高举着手,抢答着问题。看似课堂气氛热烈,实质上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没有一点儿的促进作用,反而还使得学生思路不清晰,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还费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如我在教“平面图形的认识”时,教师问:“同学们,这幅画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画中有花、草、房子、太阳,它们是由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组合成的)生:“我看到了花。”“我看到了草。”“我看到了一座房子。”……学生的回答都没有我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我只好强行切入:“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画是由什么图形组合成的?”学生立马回答:“我看到花朵是由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成的。”“我看到房子是由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成的。”……很显然,第一个问题的情境无疑是多余的。兜转几圈,才问了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样既浪费了不少课堂时间,又使课堂节奏被打断,结果学生思维模糊,白费力气。因此,要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让课堂紧凑,让学生思考不“迷路”。

三、创设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有“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观点,这里的劳力是指身体践行,包括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同时还提出了“六个解放”,要求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解放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脑、解放时间和解放空间。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提出要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且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放飞思维、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学生背后的潜能。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学生思维的发散是探究性问题情境的目的。 在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后,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思考。

如我在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准备了圆形纸片,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圆有多大,就是求圆的面积(生答),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我们该怎么算它的面积呢?猜猜它可能和什么图形有关系?”这样层层提问,学生入情入境,逐一探究问题。 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从简单提问到深层次,从表象到抽象,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一步步掌握本次教学精髓。

四、创设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解决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有效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过程。

如:在“3 的加法”教学中,情境提问:“今天老师去群乐超市买了1 瓶水,喝完了又去新一家超市买了2 瓶水,请问老师今天买了几瓶水?”紧接着:“你们能把老师买了几瓶水写成一道算式考考大家吗?”最后:“谁来说说数字1 和数字2 还能表示什么呢?请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通过由简到难、不断推进的提问和讨论,在照顾学困生的同时,又步步深入,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同时也让学生逐渐对3 的加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五、创设有悬念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有悬念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兴趣,被动变成主动地学习,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如:教“乘法分配律”这一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悬念:排列出一组算式后,教师很快地说出了它们的答案。99999×9+99999 =?128×36+128+63×128 =?(100+5)×25 =?99×25 =?教师快速说出得数后,学生顿时感到诧异惊奇,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马上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大家就都会知道老师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这样就让学生带着满腹疑问来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特别浓厚,同时希望找到方法。这个情境可让学生处于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个大学问,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课余时间,教师应当及时做出教学反思,和同仁探讨本课创设问题情境的优缺点;利用教研时间,教研组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方法;教师还可以多翻阅相关书籍杂志,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加以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这样方能使我们创设出更多、更新、更奇、更贴合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口味”、更好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服务的问题情境。

六、创设有交流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教师就需要提出交流反馈型问题,帮助教师在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以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交流型提问,就是在某一重要环节结束之前,教师及时提出一些启发学生归纳的问题。如:“请你谈一下你的收获是什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的基础上,应当及时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大致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为下面课程内容的安排提供依据,同时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序的交流提问既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认真思考。一堂高效课堂的成功,课堂交流提问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师生平等地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体验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平等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交流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又能够真正地把问题转化成知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并挖掘课堂提问的效能,在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根据课型的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各种不同的教学环节提出恰当合理的问题,努力做到提出的问题要多角度、有层次性。教师对于各种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应有全面理性的对待,将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潜能,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提问的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问”更出彩。

猜你喜欢
鳄鱼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鳄鱼
鳄鱼
鳄鱼为什么哭
智过鳄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