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整合”研究

2021-12-01 10:33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北小学邓桂香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加减法导图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北小学 邓桂香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整合”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元整合”以单元知识点为基础,使学生明确单元内知识点间的关系与单元间知识点的联系,从整体认识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单元整合”的认知存在偏差,使得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1.碎片化内容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合”中,教学内容碎片化是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关联性是“单元整合”的基本原则,只有具有关联性的数学知识,方可用于“单元整合”。但因部分教师对“单元整合”的认识出现偏差,将碎片化知识用于“单元整合”,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出现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难以引导学生构建完善、整体知识体系,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与“单元整合”的实施目的相悖。

2.重点不突出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合”中,完善、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需依托于核心知识点与基础知识点。也就是说,教师需围绕单元知识内容,选择重点作为知识联系与整合的线索,方可引导学生从整体掌握单元知识,梳理数学知识点,构建正确的知识框架。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易在学习时混淆重点与基础知识,使学生构建的知识框架与体系偏离“单元整合”核心知识点,降低教学成效,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3.以教学为主

“单元整合”不仅可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还可在整合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但部分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时,以知识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灌输式教学法,以填鸭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并未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流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联系,难以落实“单元整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整合”要点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整合”问题,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为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单元整合”要点,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规避“单元整合”问题,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构建知识体系

在小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单元内容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思维发展规律,通过各单元知识的有效衔接与反复强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便于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就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认识到教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在全面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以此构建基础知识体系,为数学知识的“单元整合”奠定基础。

例如,某数学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加减法”“加与减”“除法”“乘法”“乘除法”“混合运算”(均为北师大版教材中“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前学习的知识点)等内容进行知识衔接与体系建构。细化来说,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衔接:(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指什么?小数点右边是指什么?(2)请用笔算解答下列问题:1628+2165=?2724-279=?(3)根据上述笔算问题,请口述整数加减法的规律与方法。在知识回顾完成后,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小数加减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规律与方法,将其与整数加减法的规律与方法整合,实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构建。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小学数学教师依托于教材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衔接,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巩固旧知识,认识新知识,实现有效的“单元整合”,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绘制思维导图

针对小学数学“单元整合”中存在的重点不突出问题,教师可引入思维导图,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等,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围绕该重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总结该重点知识相关的数学知识,既可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重点,也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发挥“单元整合”的作用。

在新知课堂中,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四边形”的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知识点,以图形的性质为重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绘制的思维导图以“四边形”为主干,绘制“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分支,在“梯形”后用括号描述其特点,即一组对边平行;在“平行四边形”后用括号描述其特点,即两组对边平行。在“平行四边形”分支中,绘制“长方形”“菱形”分支,在“长方形”后用括号描述其特点,即四个角为直角;在“菱形”后用括号描述其特点,即四边相等。“长方形”与“菱形”中分别绘制分支,均连接于“正方形”分支,在“正方形”后用括号描述其特点,即四边相等、四个角为直角。通过该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使学生明确四边形的性质与图形特点,掌握四边形的知识重点,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3.设计习题训练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学为主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在知识点整合的基础上,整合练习题,合理设计习题训练,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习题解答过程中利用关联性知识,发展学生的关联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明确关联数学知识点间的关系与异同,避免学生混淆数学知识。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为例,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时,针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设计不同习题。在“认识更大的数”这个单元中,要求学生将3、1、0、5、0五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五位数和最小的五位数,并计算两数的和。该问题考查学生对“数的大小”“整数的加法”知识点的整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元整合”存在内容碎片化、重点不突出、以教学为主等问题,教师可通过构建知识体系、绘制思维导图、设计习题训练等方式,创新“单元整合”方式,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整合,构建广度、深度更高的知识体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加减法导图
做好田野加减法 优质产品多起来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环保督察:洛阳做好绿色“加减法”
加减法的由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
第6章 一次函数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