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模式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2021-12-02 00:4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袁亚敏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加减法知识结构结构化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袁亚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单元整体知识点情况,将其梳理形成数学知识结构,将结构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内部关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整体单元知识情况,灵活运用图示连接新旧知识、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此外,为了将零碎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结构化理念,将数学问题以更加系统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素养。

一、灵活利用图示,实现概念知识教学结构化

在单元整体模式下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教师要从单元的角度入手,关注每一个单元中的各个数学概念与知识点,将这些概念梳理、整合、穿插与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知识整体,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图示,将单元中各课时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凸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利用知识图示中的结构,引导低年级小学生逐渐认识到单元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能够自觉梳理知识结构关系,随着之后的学习逐渐将知识结构补充完成,同时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第四单元《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内容,可以发现:十个十个地数是为了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提升学生数数的经验,感悟不同数位表示不同的数值,两位数加减法中数位对齐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整合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最基础的“树状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其减法”知识之间的递进关系,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源头,感悟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实际现象,比如:某班集体春游需要准备的饮料数量,如何购买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分析出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结合问题情境构建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对上述数学概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不进位”“退位”“不退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其实际意义。这一方法适合教师运用于单元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整体结构意识,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有计划,还可以应用单元复习时,以便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自主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连接新旧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在单元整体模式下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教师可以将已经学习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补充,通过旧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逐渐投入思考,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新知识范围内,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同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关联,这些数学知识以串联的方式与对应单元或者对应知识进行衔接,让学生在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且内化之后进一步学习相同方向的、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以此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递进、持续发展。

一年级下册的《100 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教师可以和一年级上册的《20 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的内容进行衔接。考虑到《100 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内容较多,学生对“进位”“退位”“混合加减”难以理解的现状,教师可以在《20 以内加减法》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尝试解决“100 以内的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例如利用“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将“进位加法”延伸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促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对“20 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思考,逐渐增加难度,推演出“100 以内的加减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启发学生思维,优化学生学习结构

在单元整体模式下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开展结构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促使小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数学知识梳理能力与关联思考能力,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几何小实践》的单元整体模式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平方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面积”等知识点,从单元的整体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完成面积学习之后,引导学生用单位面积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将长方形剪成两个形状大小相等的图形,有的学生剪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有的学生剪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引发学生思考其中一个三角形或者梯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感受剪拼图形中面积不变的本质,渗透利用已知面积计算推导未知图形面积的转化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精彩的数学绝不限于一节节精彩的课,更多的启发在于平时教学的整体规划。

综上所述,结构化教学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结构化教学,就是要促使教材内容形成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知识结构,从而在单元整体模式下,结合不同单元的知识点内容,体现结构化教学的应用优势。教师要想充分发掘结构化教学的应用优势,以儿童为中心,顺应儿童的特点,用他们的眼光观察数学,深入开发教材资源,重新梳理教材内容,以此推动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用他们的思维理解数学。将学生已学习的知识与未学习的知识相连接,形成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创新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加减法知识结构结构化
做好田野加减法 优质产品多起来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基于技能映射的知识结构和推测关系研究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环保督察:洛阳做好绿色“加减法”
加减法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