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

2021-12-02 00:45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吴长娟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乘法算式课堂气氛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 吴长娟

艺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对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这样做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立问题情境

教学目标和特殊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订教学计划的坚实基础。把教学艺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普遍会对贴近生活的问题表现出兴趣,进而主动去探索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收获学习的乐趣。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乘法口诀》一节中,教师可以先以“1×1=1,1×2=2,1×3=3,1×4=4,1×5=5”计算题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你们从这几个算式中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吗?”“其他类似的算式也有相同的规律吗?”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答案很明显是“有”,接着引入“乘法口诀”的概念。其次,在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说出了乘法计算规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与乘法口诀有关的游戏,即教师随机说出“3×6,3×8,5×6,5×7”等乘法算式,让学生抢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

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目标从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用课堂上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把生活和学习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课堂增加生活气息,使知识变得接地气。

例如,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课前可以进行一些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计算练习,然后转入该问题的教学。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一只兔子有几条腿、几个头?一只鸡有几条腿、几个头?”引起学生思考,而后教师提出:“在一个笼子中共有32 个头,64 条腿,那么兔子和鸡各有多少只?”鼓励学生上台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引导学生与课前练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联系起来,即设鸡有x 只、兔子有y 只,并结合条件得出x+y=32,2x+4y=64 两个方程,解出方程,得到结果,以此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自主思考,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三、创新教学方法,使用新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同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种电子设备,将课本上难以理解的问题、概念转换成图画、声音、色彩,使原本枯燥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突出重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好PPT,并且在课堂上按照PPT 来进行知识讲解,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展示“52÷5,26÷5,18÷4,36÷6”等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学生计算完成后,教师就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几组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由此可以让学生看出几组除法算式的结果分别为“10 余2、5 余1、4 余2、6”。其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展示除法计算流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这几组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有的学生就可以看出“四个算式中只有最后一个是整除的,而其余三个算式都不是整除的”。当学生说出各个算式之间的不同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余数的概念,以此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乘法算式课堂气氛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