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需要出发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2021-12-02 13:19福建省霞浦职业中专学校卓开葵
亚太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笔者中职语文

福建省霞浦职业中专学校 卓开葵

一、中职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学生学好语文,既能够促进其思维发展、培养职业技能,为继续升学、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又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其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也是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及成因

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情况不尽如人意,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语文课堂或死气沉沉,或喧闹嘈杂,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这种情形在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缺乏,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较差。第二,学生的不良表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并且许多教师教法陈旧,照本宣科,教学相长难以实现。第三,社会、家长、学生对中职教育存有偏见,认为选择中职学校是无奈之举。有的家长只是想借助学校对孩子形成一定的约束,并不在乎孩子学不学、学多学少;有的家长则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比较重要,其他学科则无所谓。这些现象对形成家校合力以及树立学生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来说,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第四,当前中职语文教材篇目多,许多内容学生无法理解,要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困难。第五,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中,他们很难抵挡住社交软件、电子游戏、网络购物等的诱惑。

三、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些策略

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和学徒的区别是,前者不仅经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还正规系统地接受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因为有优秀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的培养,利于形成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素养,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是语文课程重要,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如果能让语文成为学生的需要——一种工具性需要或者精神性的需要——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动因和热情,就会自觉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需要是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如果有这样的内在需要,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就会明显不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二者是和谐统一的,但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语文的工具性作为前提,因为只有“有用”“需要”,学生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接受语文美好的熏陶,逐渐具备初步的人文精神。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依托校内外活动,增强语文学习的灵活性

中职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许多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会提早知道。学生紧锣密鼓准备的时候,也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良机。读书活动中,会有朗诵、演讲、写读后感等各项比赛,教师可以就比赛项目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指导;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和一年一度的职业教育宣传活动中,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的朗读和小品表演,往往是学生喜欢的节目,这时候教师可以普及表演和戏剧的知识;广播稿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内容,运动会前学习、重温这方面的知识,效果显著。中职学校活动多、涉及学生广,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并善于利用这些活动,讲解相关的语文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顺利完成了活动,又在不经意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一举两得。笔者曾在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时,指导学生参加县中小学朗读比赛并荣获一等奖。中职学生要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同台竞技,而且获得大奖,这是难能可贵的。能写一手好字也很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多是“拇指党”“键盘侠”,平时以手机、键盘为纸,以手指为笔,灵活娴熟,但让他们书写,马上手指僵硬,字迹潦草。平时强调要书写工整,学生大多充耳不闻;在书写比赛时,指导学生横平竖直规范书写,他们的态度马上改变,因为这时候教师所讲的,正符合他们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学校的课内外活动,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指导,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效果事半功倍。

(二)学生的实训见习,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课堂

中职学校的不同专业,每学年都有实训实习的环节,这也是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区别。学习形式改变,学习内容更加综合,语文的重要性更加彰显。我校要求学生实训实习都要写实训实习计划、总结、日志、报告等,有的班级、班委还要写倡议书和感谢信。“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时候学生非常需要教师传授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刚入中职学校时,语文实践活动就有“自我介绍”,学生常常不认真对待。到实训实习时,他们“需要”了,再组织这个活动,他们的学习状态明显不同。比如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幼儿教师的身份介绍自己,他们的认真劲前所未有。

语文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所谓“生活处处是语文”。有事要写请假条;东西丢失写寻物启事;与人交往,要注意语言的简明得体;评判一部电影、一本书的优劣;等等。这些情况教师都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开展激励教学,提高学习趣味性

学生喜欢玩游戏,是因为能够在游戏中找到存在感,并且游戏多采用激励方式,让他们能获得成就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表扬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存在感和成就感。“竞赛符合人们的自尊、获取成就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能激励人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在班级组织中,可以4—6人为单位,组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学中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每半学期统计一次,届时可以给学生加素质学分、发奖状甚至给予一些小的物质奖励,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实用需要,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现在的希沃白板、超星学习软件等信息化产品,为开展激励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

(四)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打造开放的语文课堂

职业教育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也具有开放性,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就更具有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准确地表达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征。笔者多年从事中职语文教学,一直践行“课前十分钟讲话”这个教学环节。三年制的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五个学期,第一学期的课前十分钟主要是学成语,二、三学期荐文章,四、五学期赏诗词。借此加强学生的语文积累,丰富课外阅读,提高鉴赏水平。这也利于他们交流思想,表现自己。笔者将他们推荐的备受同学们喜爱的文章编订成册,打上推荐者的名字,编辑成“班本教材”,一是纪念,二是对现行语文教材内容的补充,三者,学生看到自己推荐的文章入选,也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能够被认可,是很多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是成就感的获得,所以他们怎么会不认真完成这项作业呢?

手机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交际、购物、支付、出行等,非常便捷。但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手机的作用并不仅于此,强大的搜索功能、便捷的学习应用和丰富的在线阅读资源等,才是现代学生打开手机的正确模式。所以,笔者常布置一两道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作业,提醒他们了解手机的强大功能。电竞跻身世界大赛,为学生玩游戏提供了正当理由,但哪怕是玩游戏,也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语文。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一款游戏的玩法,然后各组评议,选出表达最简洁明了、晓畅易懂的一组,给予该组一定的奖励。别担心,他们都是资深玩家,足以担任评委。

中职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他们大多活泼阳光。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很多的需要,包括提高学习成绩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自己获得进步或被人认可的需要,他们在学习上是一颗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所以,如果有语文实用性的阳光、教学开放性的土壤、教师充满爱心激励的养分,那这些种子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笔者中职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