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探究

2022-03-01 14:03张瑞瑞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立德树人初中历史

张瑞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初中历史作为树立学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遵循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本文就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展开探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立德树人

校本课程突出了当地的教育优势,满足了不同学校的差异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意识和办学质量。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1   践行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1.1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成年人的思维,拥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但是其三观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生涯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现阶段的大部分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较为安逸,拥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精神。如果缺少有效引导,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

1.2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学生大多缺少足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外学习不够积极,导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初中历史知识中包括很多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大多拥有百折不挠、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即便周围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依旧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历史案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故事的主人公,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自主学习意识非常重要,初中历史中的教育典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

1.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自己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关爱自己的同胞。

2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价值分析

2.1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

不同于传统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新的初中历史课程应该以学科教育为平台,将校本教育的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初中历史教育要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融合教育元素,做好对初中学生的价值引領。这种创新型的校本教育理念在获取教学功效的同时,也发挥了校本教育的积极作用。这也是提高初中校本教育效能的合理方式。历史是初中教学的必修课程,这一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审视历史,而且能够以历史学科为载体向学生传播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那么如何确保这些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明辨是非,这就需要借助校本课程与历史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方式。

开发课本校本课程不可避免地要加入一些新思想新内容,但新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文化盲目的认知,从而影响对优秀历史文化的认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球化意识逐步攀升,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让学生开始意识到中西方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造成学生的认知偏差。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更好地发掘历史素材,可以让他们能够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历史文化,是初中历史课程必须要兼顾的内容。如果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盲目而大量地融入校本元素,就可能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数量和质量的把关,让初中历史教学与校本教育有机融合。

2.2推动历史理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

对于传统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的研究,目前大多数都集中在理论层面,多数学者都能够从融合历史校本课程与学科教育的理论价值和策略等角度,对如何构建新型的初中历史课程予以论述,但是在“大思政”格局下的校本课程研究仍存在一些有待改变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减少校本教学模式的阻力,提高初中历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性,就必须强化对教学对象的研究,通过搜集大量的教学材料,将校本课程元素进行归类和整合,并且将这些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之中。

为了有效使用校本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从篇章和内容入手思考应运用和挖掘的思政元素,并且将历史新闻、传统文化,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初中历史课程与校本课程德育知识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能够让历史教学更有价值意义。无论是校本元素的融入,还是教学形式的创新,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在校本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如何拉近学生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距离,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是初中历史教育的关键。

3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措施

3.1强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挖掘历史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将其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德育的比重,合理设置课程,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校本课程是一种创新的课程模式,不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办学水平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大大提升。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融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过分看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缺少德育元素的渗透。部分教师喜欢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传递给学生,导致历史的真实性降低,不利于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历史,了解历史。教师要在开展历史教学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课件、视频的准备或制作教学PPT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通过引导性的疑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带领他们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世界中。

3.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仍然是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现代化的课堂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分析历史事件中存在的美好品质和高尚精神,将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中蕴含的力量。其次,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寻找有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以及图片资料,保证其真实性,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发展的过程。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和设备,学生将沉浸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这种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图片、视频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古人的智慧,认识到工具和文字对文明进程的重要性。

3.3理论与实践结合

想要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还需要教师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还可以利用班级会议或者讨论课程,融合德育元素,为学生讲解有关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

3.4课外拓展践行立德树人

教师在践行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课内外结合,以教材为基础,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教师应该重视课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将德育理念融合到课外知识中。传授课外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同时为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提供更多机会,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较低,但是对课本之外的知识却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开展课内外结合教学,在拓展知识环节加入一些真实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并设置引导性的疑问,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拓展到教材之外,幫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那段政治分立时期的事。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三国时期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三国时期的视频材料,让学生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有更深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详细讲述之后晋国的统一和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状况,让学生对那个动荡的历史阶段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通过这一单元知识的讲解,学生认识到了政治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艰辛,提高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中寻找一些讲述这一历史时期的纪录片,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5重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

由于教材是普遍适用的,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法全面兼顾,学生在接受教材中“死理论”的灌输时,没有感受到实例的温度,没有亲身体验的触感,这样的课堂学生不感兴趣,也不会愿意听。所以,为了避免教师“照本宣科”,摆脱“用教材教”的老套路,避免片面地将教材理论强加给学生,教师备课时应该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这是我们今后教学的趋势,也是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道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删补或调整,做到不脱离教材,也不死抠教材。

设置的初中历史课堂内容要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同步,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按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初中历史素材进行精细化处理,甚至适当修改一些文字表达,力求能创造性地与教材相结合。同时,开发以学生的特点为背景,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编写的校本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6活化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育形式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高效课堂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能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教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合作性的学习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教师仅仅作为课堂教学过程和小组研究学习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课堂的结构上,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起引领性评价作用。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由学生确定,课前布置学生需要查找的资料,一节课中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和练的过程,提出问题,总结内容,归纳方法。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而应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是否明确任务,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指点学生的学习方法,对每个小组予以适时的“扶”与“放”,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提升学生对于初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学习参与度。

4    结语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的重要课程,需要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融合德育元素,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深入分析立德树人的内涵本质,拓展课堂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更好地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桂林.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J].学苑教育, 2020(14):75.

[2]吴春祥.立德树人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1):145-146.

[3]张晓红.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9(03):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德育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DY2020007。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立德树人初中历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