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行“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

2022-03-04 08:28陈子杨舒子怡
当代体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文化课

陈子杨 舒子怡

“体教结合”是当下国内竞技体育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自被提出以来就在体育界和教育界备受关注。从实际发展历程着手,剖析现行“体教结合”模式下存在的各项问题,并以此为要点,逐步完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实现体育与教育双赢目标,为“体教结合”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的策略。

“体教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体育和教育整合起来,形成一种能够培养体育人才的教育机制,以改变竞技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国内体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2020年4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被通过,要求将体教融合应用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层面,帮助其强身健体、塑造健全人格。虽然“体教结合”模式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大量有效成果,但却需要在把控原有认知层面的基础上,根据当下“体教融合”的内涵进行再次梳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全面系统认知,深化教育和体育机制的改革发展,促进体育人才培养。

1 “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过程

1.1 提出思路

自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零突破后,就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发展竞技体育的热潮。为此,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的优势,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竞技人才,就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因此在后续两年,国家体委和教委召开了多次关于学校发展业余体育训练的会议,确定了具体规划,不但有效解决了体育系统的需求,还从机制层面上改变了运动员培养途径过于单一的线问题,标志着两大系统之间开始通过合作培养竞技型人才。

1.2 建立机制

在提出“体教结合”思路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有了一定解决方案。受到当时运动员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教育系统的相关安排影响,决定从大学招生与培养上先着手改革,建立“体教结合”机制,给优秀运动员的继续读书和训练带来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磨合,“体教结合”进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已经形成共识,教育和体育系统的工作机制从整体上已经大体形成。

1.3 构建模式

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体育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更是给国竞技体育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和动力。为此,国务院表示要尽可能加强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给其提供更多能够实现升学深造的机会。在该方向指引下,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出台了各项政策,比如建立大学生体育协会,让其独立管理和运作全国的各类大学生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体育赛事;同时还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规模进行了扩大等。在此作用下取得了众多满意的成果,表明了已经初步形成了“体教结合”模式。从以上发展历程能够看出,该模式的提出都是围绕建立竞技体育人才开展的,尤其是有几项要点特别值得关注:

一是,该模式的提出重点是针对运动队伍文化教育薄弱的现象,以帮助其解决体育人才培养和普通教育之间相互脱离的问题,缓解体育系统自主开展文化教育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二是,给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伍带来了依据和抓手,更有利于激发传统学校和试点学校使用该模式的活力,给体育特长生带来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另外直接在高校当中开设专门的运动训练专业,也能解决体校学生的向上升学问题。

三是,从制度方面来看,尽可能减少了体育和教育相互交叉重合的现象,强化了教育系统内在动力,使其将优秀运动员培养提上重点日程,有效解决了两大系统进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问题。

四是,受到奥运金牌压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体教结合”无论是范围还是力度都存在一定限制,竞技体育系统当中存在的一些尖锐性矛盾及问题并未实现根本性解决。

五是,国家从体育大国开始转向体育强国,更进一步提升了教育领域对于人才培养紧迫性的认识,体育和教育界都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2 “体教结合”的常见形式

从该模式的实践过程来看,各地区、各学校的采用形式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彼此之间在内外部条件上有所差异,针对的问题也都有所侧重。整体归纳起来总共包含了这几种:

第一,体校和普通学校实现一体化。即和普通中小学合作,实现两者之间的实质性合并,由体育部和教育部依照分工开展联合化管理,协同进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第二,体育部创建“三集中”学校。也就是由体育部带头,建立集中化学习、集中化训练和集中化住宿形式的学校。

第三,体育部与教育部在基础教育学校中建立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如设置体育项目俱乐部、业余体校、设置体育特长班等,以培养一批竞技体育后备型人才。

第四,基于高校实际状况实施“体教结合”。即体育部直接将体工队进行学院化改造,加强人才培养。比如将运动技术学校改为体育职业学院;使普通高校以项目布点为基础,直接和中小学等进行对接,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形成独立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3 “体教结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运动员后备力量不足

在当前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雄厚的后备力量对于建立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当下,国内学校多数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来源包含了:(1)在高校方面,主要是缺乏培养空间而被推荐上学的人员,这些人基本年龄偏大,或者存在既往伤病史,无法有效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及比赛。同时还有從少体校特招的人员,其整体文化基础十分薄弱,后期发展缓慢,入学之后往往会因为无法接受系统化的高校教学而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机会,无论是运动技能还是文化成绩都不够突出。(2)在其他学校中,主要是身体条件较佳但文化成绩往往十分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因为文化课学习滞后而被迫从身上发掘出一定运动技能,虽然相较于普通学生,他们的运动能力较强,但与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标准是存在一定距离,属于运动天赋不足,文化学习落后的典型。纵观当前学生运动员的整体发展实际情况,身体素质条件出众、领悟能力高、竞技潜力提出、文化基础坚实的好苗子十分稀少,“体教结合”模式的开展面临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3.2 学训矛盾十分突出

现代竞技体育起点高、培养周期长、专业训练年龄较小,再加上文化课学习和训练需要的时间一致,也就是最好的训练年龄正是文化课学习的最好年纪,这就极易导致出现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在时间和精力方面产生较大矛盾冲突。比如跳水、体操等项目,低龄化特点比较突出,要想在未来获得良好的体育成就,就要求运动员在6-7岁开始进行正规的专业化训练,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正常的小学教育被耽误,不利于文化基础的强化。从整体上来看,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两者之间难以保持有效平衡,不能同时兼顾。

3.3 退役运动员文化学习滞后

对于退役运动员而言,其过去长期都是以体育技能训练为核心,真正给文化学习留出的时间和精力十分稀少,导致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对于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学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及其运动技能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吸收的经验与实践教训,是学生开展“体教结合”极为有力的参考与依据,但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达不到学校对于学生发展的各项要求,不符合学校管理标准,有时候还不得不忍痛割爱。这样一来,就导致在体育发展方面的人才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不利于“体教结合”模式的进一步开展和落实。

3.4 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织者、策划者,对于当下学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核心作用,是运动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提升运动技能的关键因素。在“体教结合”模式下,必须要有执教意图明确、带队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练员参与其中。但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基层教练员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都是来自体育教师队伍,虽然其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系统,但因为缺乏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经历,导致采用的培养模式往往缺乏合理性,导致学生运动员竞技水平难以参加各类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赛事活动。再加上这类人员日常需要从事大量教学工作,能真正投入运动训练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一些学生运动员长期在训练中得不到科学指导,技战术水平落后,影响了天赋的发挥。

4 “体教结合”模式的未来的发展思路

4.1 重新制定体育特长生发展标准

对于特长生而言,在求学与升学方面应该给予充分照顾,真正帮助其解决出路问题,使学生和家长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后顾之忧能够得到有效消除。对于优秀体育特长生来说,可以适当将其进入体育后备人才试点院校的条件和标准放宽,确保每年学校招生计划都能得到满足。为保证其文化基础,在特长生招录过程中,还需适当提升文化课成绩的占比,但对于一些极为优秀的运动员,比如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赛事当中获得过前三名、世界纪录的创造者;或者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获得过前三名等,都可以适当对其标准进行调整,确保这类优秀的体育特长生都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进行全面学习,进一步夯实其文化基础。

4.2 由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执教中小学

体育部落实“体教结合”是为了解决当下体育系统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促使体育事业实现持续性发展;教育部落实“体教结合”是为了解决当下的教育缺位,或者建立新型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所以这两个部门应该实施跨部门资源整合,统一进行工作部署、规划制定、标准检查,尤其要实现人才互通。在中小学当中,为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模式开展,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还应引入一些高素质的教练员,将其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进一步构建和优化规范标准及政策,创造條件引入更多高水平的退役运动员作为教练员。这样一来,则能使这类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将自己的长期训练经验和实战教训结合在指导过程中,提升训练的科学性,优化训练手段,提升训练效率,缩短在训练上耗费的时间,使中小学阶段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时间都能够得到充分平衡,减轻双方的矛盾性,确保大家在进一步提升运动竞技水准的基础上,还能调动文化素质实现同步化发展。

4.3 专业队引入文化与比赛成绩双重考察制度

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都需要运动员付出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所以这就会引起学训矛盾。为此,学校在建设专业化体育运动队伍的过程中,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与“体教结合”相关联的制度及措施,全方位推动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对其日常训练时间和文化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设计,使运动队的文化教育能够被直接纳入整体工作成绩的评价指标当中,构建运动训练比赛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相互结合的综合化评价系统,从根本上将所有运动队伍管理人员、教练员以及教师对于优秀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的重视度提升上去。另外,还应在保证普通教育严肃性与规范化的基础上,基于每位优秀运动员的发展实际和个人特色,在学籍管理、学制、招生制度、课程设置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给予针对性地改进,同时对于从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教师培训、奖励、职称、福利等也都应该给予一定特殊对待。

4.4 加强基层教练员综合素质

对于体育部门而言,应全面展现出教练员资源的基本优势,鼓励其到各类学校当中从事指导和训练工作,尽可能帮助学校体育教师强化训练和教学水准,增加实训经验。为调动教练员积极性,还可以建立业余训练工作评估和奖励机制,从人才输送、赛事成绩等方面对业余训练工作加以评估,及时进行先进表彰和鼓励。教育部则需尽可能激发体育教师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长期进行青少年儿童训练,全面进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教师,在专业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等方面都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把其从事体育训练和带队比赛所获得的成绩计入个人的荣誉经历和工作量当中。尤其是那些在“体教结合”模式之下获得过优异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还应尽可能给予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其专业运动队伍参与各类赛事活动所取得成绩计入学校工作的综合化考核标准之中,从根本上加强校方和教师的重视度,不断进行自身综合素质建设。政府部门则需设置专门的“体教结合”优秀组织奖项,针对在该模式中取得良好成绩的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5 结束语

政府、市场等都有自己的发展逻辑,“教体结合”在实际落实当中势必会受到各自利益与发展逻辑的影响与干扰,但从长远来看,该模式的落实则是必然趋势,所以还需将其作为一项双赢战略加以部署。但由于该模式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学生运动员后备力量不足、退役运动员文化学习滞后、学训矛盾突出以及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等问题,难以给当下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入新时代,在“体教融合”以及竞技体育改革发展之下,该模式的具体展开形式还需与时俱进,使各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促进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文化课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体教融合背景下西藏农牧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