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2022-03-21 15:27张祯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语文

张祯

摘 要:“双减”背景下,作业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会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小学生语文作业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形式单一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是每位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篇文章就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双减”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14

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小学生语文作业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形式单一等现象依然存在。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发挥着总舵手的作用,所以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作业设计上下足功夫。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要先思考本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具备哪些关键学习素养?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减负的同时,保证提质增效。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简单

从大多数教师对语文作业的布置上来看,形式基本上比较单一。基本上作业的布置有以下几类:一是作业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会写的生字、词语表的词语,要求背诵的段落、篇章的两遍、三遍地抄写、默写和听写;二是大多数教师单纯地依赖现有的配套练习册,大部分教师直接布置此类作业,作业类型比较单一。以上两种类型的作业都缺少精心设计的意识,小学生面对此类的作业,兴趣较低,尤其对于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来说也会产生抵触情绪情绪。

(二)作业功能单一

绝大部分教师只是把作业定义为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功能,布置作业时,试图通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达到让学生“记住”“学会”的目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机械地做题,但是学生的理解、思考、辨析、表达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对作业功能的单一认识,使目前的作业布置更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忽略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三)没有目标性

我们设计的作业应该是有目标的,不能说盲目布置,这样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在做无用功。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阅读文章或书籍,却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这样的作业,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难以落实。

(四)没有体现差异性

由于家庭、社会及个人学习能力等的不同,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如果说“一刀切”似的,全班作业内容都一样,那么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就没有了区别,每类学生的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而现实情况就是大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不去动脑子思考分层布置作业,而是全班都做同样的作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就因此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二、作业设计的有效措施

对于小学生来讲,一个“有趣”的作业形式往往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分析,这种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很难提起对作业的热情和兴趣,更不用说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很多学生都是为完成作业而作业,而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形式上下足功夫。将作业设计和课堂内外、课上课下的学习中,重新定位作业的功能。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將作业设计与研究与学科教学研究、学情研究、核心素养等情况结合起来。

(一)创新作业的形式

1.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作业的完成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没有感官的参与就没有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用眼观察事物的机会,多给他们留一些感官参与的作业,鼓励学生让多种感官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上来。比如,在讲授《忆江南》时,课后我不仅让孩子们搜集了大量江南美景的图片,而且让孩子们课上和课下听《忆江南》等几首关于江南的歌曲并让孩子们试着在歌曲中听出江南的美,最后还让孩子们写写对江南的印象。这样不仅大脑参与想象出美好的画面,通过视听感知美好的景象,让孩子们在脑中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层层递进,多种感官参与,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设计多元化的作业

作业的设计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作业设计上要力求打破以往单一性、枯燥乏味的形式,力求多样。比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把设计成这样几种类型:有专门考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课前预习作业,这样的作业在设计时教师可以专门制作一个课前预习单,预习单的内容是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小问题,这样一来,同学们在预习时更有目的性;有专门检测学生对当堂学习情况的随堂练习作业,这类型的作业在设计时应着重考察本节课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有专注学生课后综合实践能力的课后实践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的综合实践能力及课后拓展提高能力。以上这些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于一节课从预习到课堂再到课后的一连串的学习效果,更能够提高他们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

3.设计开放性作业

学生长期局限在课本内容这个圈子的作业时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期间出去转一转、看一看、赏一赏、记一记,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从而寻找到自己生活的家乡的美景、名人、物产、历史传说故事等内容,最后作业的形式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生可以以手抄报形式展现家乡的美,也可以是做一份家乡小调查的表格,汇总自己家乡的风景物产等,还可以是写一篇小作文,写出家乡的美,通过文字感受家乡的美,当然画画好的同学还可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等等。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对比阅读的作业。比如在教授《搭船的鸟》这篇课后,课下让学生阅读了元稹的《有鸟二十章》节选和菁莽的《翠鸟》,通过反复研读、对比、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兴趣也进一步得到激发。

这种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次体验也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了,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二)分层设计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及个人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生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人的差异,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分层次布置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作业量分层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学生接受度是不同的。对那些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后进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是必要的。给这些学生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应该主要以字词掌握为主的基础知识的作业类型为主,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课文的作业,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段落,而对部分优等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这样在作业量上就实现了不同类型的学生完成度是不一样的,让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作业难度分层

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教师应该认真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例如,在讲完《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我设计了如下三个级别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去选做:

一级: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用均匀、痕迹、逐渐三个词写一句话;二级:找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文章,自己阅读,写下读书摘抄;三级: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然后说一說事物的特点。这样,按由易到难来分层设置作业,最大限度顾及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同时又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的作业设计,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又如,在教完《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后,会发现本课的四字词语很多,适合理解运用,在认真思考后,针对学生对本课的词语理解,我同样为学生设定了三个层次作业:基础性作业、技能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一级:抄写词语,查字典说说词语的意思。二级:能用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举世闻名、夜幕降临、光彩夺目这些四字词语分别造句。三级:请你根据这十二个四字词语编写一段话。这样的分层作业,是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等级的作业,极大限度保障他们作业的积极性。

作业的分层设计是当前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产物。通过分层设计作业的量与难度,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当然,分层作业设计时还需要教师们有设计的依据,而这个依据依靠的是我们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效果、随堂作业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实践作业的综合检测总结而来的;另外,对于分层作业要做到教师有推荐,学生有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题型,虽然选择的是不同的题型但目的却是掌握相同的知识点。这样就做到了不同的作业适合不同学生的水平,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关注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性格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强,所以更喜欢那种涂涂画画、唱唱跳跳等富有活力的作业,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尽量考虑到这一点。作业的设计力求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时,课上教师先讲解了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讲解过程中还补充了牛吃食物会反刍的科学知识。学生根据所学和了解后,教师在课下布置作业就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牛仔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让学生根据这个路线图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原文,学生画路线的过程,也是理解文章的过程。

当然了,为了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布置一些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手工作业,比如在学习《竹节人》时,可以让学生重点阅读竹节人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课下就可以布置一项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做一个竹节人。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加深对课文理解的过程。有些课文学完后还可以让学生做思维导图等等。以上无论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无非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兴趣,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兴趣,也并不是说完全抛弃课本内容的基础训练,教师在设计时要关注文本及内容,注意适度原则,那些适合学生兴趣的表达的内容的可以进行这样的作业设计。

(四)其他保障措施

另外,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校来讲,首先都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设计的理念,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应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首先作为学校,要认真研究“双减”政策在作业方面的建议,学校尽最大可能能够针对作业的设计做出一些管理和规定,重点关注教师作业设计的质量,对作业设计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形成不同的要求,并且适时给予教师指导,从而更好地做好作业管理;而作为教师来讲,首先要明确“双减”减的不是质,而是要求我们在质量方面做到更好,更应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明确作业目标,根据班级情况自主设计有效的作业,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建议学校在教研时加入对作业设计的思考,这样会让每位教师都能对自身的作业设计进行反思与改进。而教师通过一次次积极、有效的探索后,才能够让作业成为学生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同时,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也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完成的方式与载体、完成时间、评价方式等等,真正实现“作业育人”的目标。

总之,这种开放的、多元的、分层的作业设计,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发掘学生潜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做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心情不仅更加轻松愉快,而且还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这样的语文作业,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小主人,他们的每一份作业都显示着不同的个性,每一次的作业都能让他们个性飞扬。真正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真正形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彩丽《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决策探索》2009年第3期。

[2] 回京彬《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学周刊》2013年第1期。

[3] 陈意《指向对比阅读法的作业设计》,《小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2期。

3147500589267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