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21 15:27闫孝义赵成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四史历史教育

闫孝义 赵成武

摘 要:“四史”教育属于历史教育,其是一个整体性理念,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历史性的特点,其可以向外传播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此外,“四史”教育涉及面广,其可以和多个学科融合,将其渗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历史,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与文化自豪感、责任感。对此本文主要浅析“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将历史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关键词:“四史”教育 融入 历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26

“四史”教育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其不同于传统的历史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法、国情研究法,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学习,自觉将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融入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实践的意义

“四史”主要记录了我国形成、发展、兴衰存亡的真实过程,“四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党的奋斗历史、党的核心思想、党的发展过程,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翻开了新的一页,抗日战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党的重大转折。“四史”教育可以明历史、知古今,促使学生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党、和历史对话、和过去对话,并在历史对话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四史”中融入了前辈们的思想觉悟、智慧经验,通过“四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汲取精神养分。比如,在《抗美援朝》一课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们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此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斗争精神。将“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实践中,可以促使学生将中国历史、党的奋斗历史中宝贵的精神品质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学习中,以此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把握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另外,将“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行动力,促使学生们更加吃苦耐力的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促使学生们可以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对于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促使学生们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热心服务群众,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最后,“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实践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更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不断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复兴。

学生通过“四史”教育的相关学习可以有效武装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可以对当前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和梳理,可以明白学习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提供好的条件。此外,通过“四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的理解中对唯物史观有更深的认识,在历史中找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对基本规律的良好运用,更多角度地思考当前的社会问题和对问题进行解决。另外,“四史”的教育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可以让他们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更富有信心和充满自豪感地开拓前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为中国的繁荣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史”的教育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以史为鉴,练就过硬的本领,提升自身的能力,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可以明确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真正做到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

二、“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要把握的原则

首先要能凸显价值。一方面,在展开“四史”的教育中,要能让丰厚鲜活的“四史”知识内容与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良好的结合,要能深化知识性和提升趣味性,从而让教学可以更有吸引力和更符合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其相关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要能从历史的视域上展开对“四史”中的政治知识和相关思想的讲述,让学生可以有效地通过历史叙事的方式对其政治性和思想性的知识进行了解,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和深度,从而通过讲好“四史”知识中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让学生可以上好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一节课。其次、要能对内容进行良好的把握。“四史”中的一些内容在时间上是有所重叠和交叉的,并且每一部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的同时也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展开“四史”的教学中,既要能将其当成一个整体,展开具有“共性”的教育,又要能有针对性对每一部历史的内在重点进行讲解。最后在实际开展中上,要能让“史”与“论”进行结合,要能对“四史”中的历史、价值、实践逻辑进行剖析,要能让学生在提升家国情感的同时更为理性地认知基本知识,让他们可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从而让他们可以更有信心也更有智慧地面对人生。

三、“四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的策略

1.以心理预期为主,加强对学生的“四史”教育

历史学科知识点虽然充满故事性、历史性、趣味性,但是近几年的历史知识考察较为抽象和精细,侧重于人文性考察,越来越注重混合知识点的考察,对此学生们对于历史学科充满恐惧和担心,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分散、兴趣低下。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四史”教育,帮助学生们改变这种想法,把握学生们的心理预期和心理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主,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四史”教育时,需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互动、创造趣味性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新、奇、动三方面学习历史知识。这需要教师们在讲授历史知识时,注重把握技巧和方法,将理论陈述和思想引导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四史”教育的真谛,以此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愤恨情绪,讓学生们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精神号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电视剧或者电影片段,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遭受的种种侵害。将“四史”教育融入历史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真实的情境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生动、真实的学习历史为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关图片、事件线索等为学生们演示历史发展进程,促使学生们在声形并茂中了解中国的发展。

2.科学运用素材,加强对学生的“四史”教育

为了更好立足于历史课堂,有效对学生进行四史教学,教师需要科学分析相关素材,明确教学要点,注重从“理想中的中国”“现实中的中国”“共识中的中国”几个方面,使学生把握新中国建立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整个过程。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文史记资料,通过陈述事实、讲道理等,让学生了解中国转变的艰辛和不易,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伟大贡献,了解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解析教材,明确课文段落;第二,补充史料,实现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及时补充国家主席等相关资料,突出其对新中国发展的重要贡献;第三,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比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教学中,对于如何维护新中国成立和解决国民党残余分子问题,如何形成合力,要求学生思考、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现有的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中含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历史事件,教师想要有效把握“四史”教育内涵,就需要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基地中,通过真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育基地中,含有宝贵的历史财富,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教育基地中汲取力量,从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奋斗中汲取智慧。教育基地中真实的历史文物、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品质和理念追求、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对此通过教育基地革命教育、历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人的本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此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此,历史教师需要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对接,讓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感受伟大的历史情形,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该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可以利用当地的中共一大会址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要求学生参观、学习、思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联合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

在进行“四史”教育时,历史教师可向学生们讲述近代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和具体国情,通过内外对比既可以巩固传统教育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辨别能力,促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对西方近现代史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通过两者对比教育,既可以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大门,也可以明确学生思想认知,在“四史”教育中,世界近现代史教育可以有效完成思政教育目标和任务,对此教师需要将其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此有效完成历史教育责任使命。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进行横向对比,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四史”内容,对此教师也可以通过此方法将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对比和归纳,促使学生们改变单一的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五四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可以引用苏俄两国反革命叛变斗争知识,让学生通过内外对比,了解该理论是如何冲破枷锁、如何融入革命斗争中的。以此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和不易,且教师也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让学生们通过苏俄奋斗历史了解我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以此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总之,通过这种对比、联系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怀和历史兴趣,最终更好地把握“四史”教育真谛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历史斗志。

5.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四史”的理解

在现今的素质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注重对学生启发式的教学,要能让学生更为自主地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可以让他们在进行问题或者想法的探讨中展开思想的碰撞和想象力的激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老红军、老战士和老党员的实地来访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多方面地进行了解,也能通过别人的观点对自己带来启发,从而更为深层次地对“四史”进行理解和学习。在具体开展中教师可以进行纵向的分析和横向的对比,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各个方面发展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各个方面的对比明白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情怀,进而鼓励他们从自身的学习出发进一步为祖国做出贡献。而在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时,可以让学生以古代“戍边英雄”和现代“戍边英雄”这一小的角度出发对国家、政府、民族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弘扬爱国主义,真正做出对国家有益的爱国行为。

总之,想要有效将“四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从思想理念出发,把握其和思政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四史”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家、国、党、人民、社会主义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一种科学有效的历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理性思考,促使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使命感、斗志,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侯博君《与历史“对话”——“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公关世界》2021年第5期。

[2] 谈振好《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方法论原则与实践路径》,《社科纵横》2021年第2期。

[3] 盘霄远《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四史”教育路径探索》,《教育观察》2021年第25期。

[4] 万明贵《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9期。

(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规划课题《“四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2021]PLG547)

3411500589224

猜你喜欢
四史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