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信息化教学策略分析

2022-03-21 15:27毕青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教师应德育

毕青龙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是通过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三种层面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考虑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在小学德育教学结合信息技术后,可利用趣味性、直观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德育教学理念,并在信息技术结合丰富的视频、微课、动画后,可不断提升学生对德育理念的积极性与兴趣,进而通过信息化德育教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德育信息化教学开展的有效对策,并提出关于德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 德育理念 信息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4.038

在目前,小學德育信息化教学中,应切实从信息化时代学校亟待提升的管理技能、打造师生家校共育的德育氛围、抓住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期不断深入浅出的论述与经验分享。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德育理念的认识,并以此发挥德育智能管理体系,以定性评价转变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使小学德育信息化评级体系更加客观科学;其评价反馈,也改进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及时矫正,使得班级班风、学风明显好转,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信息化建设中,改善了家校关系,改变了由过去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负面信息为主的现象,转为向家长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同时让家长全面了解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所做的各项工作,理解配合教师的教育。

一、目前教学的基本要求

1.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自信,促进以德育人教学理念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中,应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文化自信,切实发挥德育教学理念,并不断促进以德育育人的教学理念得以发挥。首先,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德育是否成功。文化自信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价值观念、业务能力水平等进行提升。其次,在德育来说,教师是以引导者身份不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若教师没有一定的文化自信,自身的德育教学效果也无法确保,并且会出现错误的认知,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其次,对于小学教师自身来讲,自身有一定的文化自信可不断促进德育教学理念发挥成效,并帮助小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进而确保德育教学的实施效果。

2.推进德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学校管理转型已成定局。从传统的办学模式走向智慧型校园,促成学校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新技术、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高度融合,使得学校办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目前,小学教育应积极形成德育信息化建设体系,并将学生成长数字化平台投入使用,打造信息化德育管理品牌。首先,为更好地提升德育管理水平,应切实开发协同育人“学生成长平台”,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记录学生成长并进行量化考评,将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有机衔接,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建模,进行行为预警、科学预判,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为扎实落实小学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其次,德育工作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环,是学校系统化育人工程的一环,也应随着办学模式的转变而改变,学校通过树立科学管理观念,避免杂乱、低效、重复的工作,以智慧校园平台的搭建为切入口,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例如,在德育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协助学校建立常态开展、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同时结合自身特色与办学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

3.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应追求整体化

在目前小学德育教学中,应将小学德育教学目标以统一化、整体化进行,并将教育教学整体进行划分并形成若干个管理部门,避免出现如各自为政、各自形式的弊端。在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后,小学德育教学应确保发挥新德育课程体系,并以此推进德育与美育、体育、劳育相结合的效果,以此积极以德育为主要的办学目标,以德育教学理念作为办学追求。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价值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品行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师的职责也随着时代和教学理念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到如何完善学生的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成为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认识到德育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也是一项心理工程,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发展,避免学生受到外界的诱惑甚至误入歧途,小学班主任在当下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上。从而决定未来我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高素质人才。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等全面提升,对于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中,学生在进行德育工作后对学生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其德育工作的价值也是不取决的。

三、小学德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德育理念的深入了解,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在小学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教师应充分发挥好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德育理念的深入了解,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促进学生在德育中获得全面提高。在此过程前,教师应将德育管理理念、德育理念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出关于“德育”的视频,例如为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作用,教师可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从而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教师应推广晨诵、午写、暮读活动,开设《传统文化》《书法》《楹联》等课程,让传统思想与新时代有效衔接。并为学生播放出我国传统文化科普类视频,以此将地方非遗文化引进校园,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继承发扬地方传统文化,培养非遗传承人。其次,为确保建立出小学德育教学课堂,教师应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责,应以耐心的语气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遵循学生的健康成长规律下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出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应带给学生们的更多的方向和信息,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充满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不仅需要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与人格,更需要丰富的实践智慧和专业能力,以此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理念。

2.创设出小学德育系统,发挥德育管理体系

首先,在小学德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应积极创设出小学德育教学系统,并发挥其德育管理体系。如,德育系统具有实时在线评比、排名系统、展示空间等功能,方便学校全面展示德育文化建设成果。系统包括网页端和移动端,可随时随地进行考核登记,查看德育评分和实时排名等。其次,在德育系统中,应设置好学校、班级、教师德育管理指标。其不同的学校在办学上拥有自身独特的理念,对德育工作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系统满足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权限等的灵活设置,使不同教师及部门间协同开展德育工作,有效保障评价机制的顺利运行。与此同时,为实现不同评价单位的考评工作。作为覆盖全校学生的考评系统,德育系统根据学校实际考评需求,划分三类德育单位进行考评——班级德育考评、宿舍德育考评、学生德育考评,系统可根据考评结果自动颁发流动红旗,教师可通过系统综合掌握班风班貌情况、舍风舍貌情况及学生德育情况。以此,在德育平台中,以实时透明展示德育评价结果。无论是班级、宿舍或者学生个人的评价结果,教师都可以在手机端的德育空间或网页端的统计查询中实时查看,评价结果一目了然,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最后,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德育考评。在系统的德育指标设置中,可指定评价学生与评价范围,支持学生参与到德育考评工作中来,有助于丰富德育考评结果,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感。进而,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德育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并将建设遵循学校管理工作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与实效化,形成全面、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模式,同时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信息化建设为导向,加强家校合作理念,深入推进德育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目前,为深化德育教学模式,应基于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合作理念发挥。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应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导向,其学校应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家校合作发挥其优势。例如,在抗击疫情时期,虽然不能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校长室及德育处精心组织下,教师可积极主动通过微信、QQ、电话和学生及家长联系,从学生目前所在地、假期作业完成情况、参加线上学习情况、学生目前健康状况、学生心理状况、家长健康状况、是否提醒学生每天测体温、记录并报班主任等方面全面了解,掌握所有学生的第一手信息。例如,应利用学校教育平台,让家长认识到目前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而深入推进德育一体化管理模式,持续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不断增强家校联系,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例如,可开展家庭教育读书会。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日益成熟,家庭教育读书会也在不断增长“智慧”,不仅仅成为家长的“智囊团”,也延伸服务到了周边社区。“关注”是家庭教育读书会走进家长的第一步;而让家长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则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在这种形式下,家庭教育读书会开通了微信。通过直播,让家长了解到德育教学理念,并以读书深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家庭教育读书会不仅惠及学校家长,也服务了周边社区居民。在借助信息化手段时,也形成了完备的线上家庭教育体系。让家庭教育“长”智慧,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4.加强法制教育建设,促进德育理念发挥成效

首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法制意识,养成文明的言谈举止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进行德育工作中,应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应让小学生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案例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和课外教学,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次,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动画的形式,使同学们了解了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知晓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通过观看禁毒公开课,让师生了解了吸毒的危害,让吸毒人员的痛苦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亲眼目睹了吸毒人员的生活,亲耳聆听了受吸毒迫害的家庭悲惨述说,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德育教学中,应不断创新学校育德形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推动学生“躬身力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进而改善家庭育德方式,强化家长培训,监管家校合作,聚强育人合力。在信息化建设后,可有效将小学德育体系,跟进社会育德措施,增强部门联动,有效助力德育落实。

参考文献:

[1] 丁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1期。

[2] 刘翔《信息化背景下浅析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年第11期。

[3] 李玉莹《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读写算》2019年第16期。

[4] 王瑜《互联网时代下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新智慧》2019年第19期。

[5] 王兆香《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期。

[6] 谢佳鹏《信息化应用下的小学德育新方法》,《中外交流》2017年第11期。

[7] 周宏梅《信息化背景下丰富德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策略》,《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年第8期。

[8] 张东莲《德育在小学课堂教育教学中的有机渗透研究》,《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年第10期。

[9] 张田田《同学同感,德育渗透,素养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落地》,《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

[10] 吴丽红《在高职院校专业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途徑——以汽车专业课为例》,《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

[11] 明志华《基于学校德育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创新发展分析》,《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

3804500589207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教师应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