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24 18:37李伟晁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大学生教育

李伟,晁阳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6)

1 背景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和质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直接影响,从多方面对我国的人才储备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虽然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过数十年的推行与探索,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许多问题需要解决[1]。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创业时期,寻求、把握商机时所需要的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当代大学生凭借这种能力可以促进创业活动的有效进行,及时将创新性项目应用于市场实践,从而提升自我价值。近十年,大学生创业教育得到了国家、社会的重视:国家为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部门也积极倡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的建设;高校积极响应政府政策,纷纷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活动园。但总体而言,对创业能力的相关研究仍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现有文献一般集中在学者依据国外相关研究所开展的对当地创业实践工作的研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高校大学生的特色研究成果还不丰富,有关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

“供给侧”改革是以“供给—需求”的动态平衡为出发点,以优化供给数量和质量为基本思路,以促进经济发展动态平衡为目标的经济改革思想[2]。这一名词源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也是该学派最为典型的实践之一。它是针对国家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培养形成新的供给动力来扩大内部需求,对需求引领的“供给侧”结构进行优化提升。但我国实施的“供给侧”改革并不是对国外相关内容的单纯复制粘贴,而是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供给管理”。“供给侧”改革可以解决人才分配方面的浪费现象,从源头上缓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人才提供了创业的条件、环境、资本支持,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中,而“供给侧”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法。因此,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因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性指导,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

2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2.1 创业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当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模式还是以课程教学为主,以相关比赛与构建创业孵化园为辅的形式。现阶段,各高校对创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分为几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创业课程,这一类型以传授理论知识、创业案例为主,重点聚焦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个类型是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而开展的创业社团、创业竞赛等活动,重点在于进行创业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创业实操思维;第三个类型是针对部分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素质的学生开展的创业实践,在资金等方面对其进行帮助,使其将理论想法应用于实操中。

开设创业课程的最优目标是创业想法能够被“风投”看中,进而得到转化,而现实中由于很多学生对市场了解不多、经验不足,导致创业项目的孵化率不高。即使是正在孵化的创业项目,依然可能由于学生的课业压力、目标客户限制等原因止步于孵化园,不能真正走向市场。同时,部分高校缺少具备高创业素质、创业经验的教师团队,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训练,使得创业项目沦为纸上谈兵。

2.2 创业团队成员合作意识有待增强

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合力协作。但当前,部分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意识相对薄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团队的互补效应无法有效发挥[3]。创业为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大学生在创业期间会遇到重重困难,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经验不足,因此如果创业者在创业期缺乏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作为保障,那么他们的创业活动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2.3 创业竞赛的项目孵化率较低

当前,各高校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设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赛事,为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将创业成果进行技术转化提供了平台与机遇。将竞赛评选出来的优秀创业项目申请专利,以专利转让、项目入股等方式将理论构想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3 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因素

3.1 教育认知

当前,一些高校把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途径,错误地把创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混淆,忽视了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为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目标所进行的一项素质教育,将创业教育认为仅是创办企业的能力。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我国当前创业教育的供给不足,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成绩优异、创业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所开展的,而忽视了对多数大学生所开展的普及性通识教育,并将创业教育视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种方法,笼统地对此项工作进行管理[4]。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重心仍聚焦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现有的创业教育缺少实践经验支撑,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从而影响创业活动的深层次开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并且,由于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认知存在差异,对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梳理和启蒙也存在差距,导致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片面、理解不到位。

3.2 专业师资力量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依旧处在传统阶段,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不能将创业知识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不能充分利用创业资源“传递、帮助、带动”的功能。现阶段,省内高校的创业师资团队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校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而是由辅导员或者经管专业的教师等没有创业实操经验的理论学者开展创业教育。因此,当前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多为抽象的理论讲解。虽然部分高校会邀请校外企业家举办一些创业论坛或者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无法形成持续性的培养链。同时,部分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5]。

3.3 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生较少以质疑的态度对待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难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充分互动与沟通。部分学校缺少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3.4 教育方式单一,未及时更新

自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来,各地高校纷纷响应政策,大学生创业教育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各高校纷纷探索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并已取得一定成果,整体而言,这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但综合考虑,国内现行的创业教育依然与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差异较大,不能从更深层次出发将教学改革与人才储备进行融合。当前依然有部分高校选择“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忽略了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略了大学生实操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创业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5 政策因素

创业活动的活跃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大学生创业在许多方面存在困难。首先,大学生普遍积蓄少,难以通过抵押资产来融资。因此,当地政府需要为学生创业给予资金支持,以解决创业初期费用高、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解决我国当前创业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完善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但我国的创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而政府政策的执行效果有时也不尽如人意,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影响,因此,政府政策的落实效果有待提高。

当前,各地政府部门已依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制定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由于部分政策没有被统一整合、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统一领导等原因削弱了政策实施的效果,从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6 学生个人原因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需要迅速转变就业观念,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找到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而非找不到工作时的被迫选择。因此,当代大学生须调整学习态度,通过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信息、市场信息、创业目标等信息的,创业定位不够精确。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创业方向。

此外,学生的个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以及创业活动的成败。

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对策

4.1 高校方面: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还不能充分适应经济市场发展对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依据经济社会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等作为评估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要将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开放性、前瞻性等。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资源,重视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一些与市场营销、管理运筹等有关的创业课程,课程内容既要系统全面又要主题突出,能够全方位地涵盖创业全过程,多角度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为全校学生及孵化项目、创业者提供专业性、具有实践价值的辅导服务[5]。鼓励教师多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可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也可通过直接参与创业实践或企业运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对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完善创业教育系统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各高校的创客空间和孵化园主要是依据大学生的创业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业帮助,保证了创业知识的有效性和创业实践的灵活性,以此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所以,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是解决创业竞赛项目孵化率较低问题的关键,各高校需要多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4.2 政府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各地政府是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部门,因此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各地政府可以建立高校创业活动补助经费的激励机制,并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专业、定向的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社会创业中的引领作用[6],充分发挥市场在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各项机制之间的壁垒,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帮助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4.3 学生方面: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积极在广阔的领域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的论坛、讲座等,有针对性地学习创业知识。积极主动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进一步增强组织协作、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供给侧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