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视域下“大先生”的角色使命

2022-04-02 05:22陈瑛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

陈瑛

[摘要]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彰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小先生制”的背景下,如何定位角色,又如何实现价值,本文进行了探索。通过大先生的三大角色使命:导游、从游、助游,促进“小先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 大先生;小先生制;角色使命

当下教学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凸显,陶行知提倡的“小先生制”也得以传承和发展。但当大家重点关注儿童本位的同时,对于儿童背后的教师这位“大先生”,他的角色使命是什么却了解不多。笔者认为,“小先生制”背景下“大先生”的角色使命有三个:导游、从游、助游。现代大先生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学知识,还有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等,不仅仅是学科教学,更是课程育人,指向的是学生更好发展。

一、使命一:导游——站在小先生的前面

一个好的导游,能让游客对某一景点的来龙去脉有深入了解,还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可以以最优路线进行观光游览,大大提高了旅行的效率和质量。大先生的使命之一,好比是导游,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个好的大先生,必定是品格高尚、教学精湛的。他能深谙学生,熟知教材教法,能站在学生的前面,以长程的视野、全局的视角去精心打磨课堂,导在关键处,起好引领者的作用。

1.导在课前:未教先学,温故知新

现代大先生(教师)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上遍所有课堂,更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所有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为了学生得到更多的能力发展、思维提升。因此,现代大先生需要有全局视角,着眼学生,立足教材,但高于教材,需有打通知识体系的能力,能激发学生自主学、合作学。

大先生课前需精读教材、课标,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思考,设计适合本班实际的活动单。学生通过活动单,进行课前先思,将所“得”和所“疑”记录在“得”“疑”记录卡上。如六年级“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自学活动单:

请画示意图说明如何求出下列图形的体积。(1)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2)正方体:棱长2厘米;(3)圆柱:底面半径1厘米,高2厘米;

(4)圆锥:底面半径1厘米,高2厘米。

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及自己的理解,大部分都能顺利画出相关图形,计算相应体积,甚至有同学再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推导过程。这个导学单的目标指向的是对已学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推导回顾,长方体重在体积本质的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都是测量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圆柱和圆锥重在转化,根据关系探究体积计算公式。

2.导在课中:“得”“疑”共理,精准教学

“小先生制”倡导儿童本位,教学时把学生置于“课中央”“学中央”,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大先生的教师,不是简单地让位,应充分关注大先生和小先生的双方作用和使命,打通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下“小先生制”实践范式图。

在课前的活动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差异性很大。学优生不仅能准确画图并精确计算,还能画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但是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仅有计算,或是画出粗制的示意图,只能看出一个大概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未能看出完整的思路。这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遗忘程度是比较高的,部分学生之前在学习推导时就没有认真掌握,导致现在还无法进行有效表达。

大先生可以通过自学活动单发现问题,敏锐捕捉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真实起点,将学生的“得”和“疑”进行梳理,进行适合的教学设计,并且有效挖掘学生中的优秀资源,选出合适的小先生来领学,采用“从游”和“助游”的方式,完成这一旧知的复习。在此过程中,大先生还可借助记录卡,设计一条问题链,引发学生的多元思考,在不同思路的解答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推动小先生温故知新、得疑共理、多元思考。

3.导在课后:新疑竞学,迁移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有张力的,作为“导游”的大先生,可将新知在学生内化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增加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

比如,学生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后,可以引出“遗嘱分牛”这一数学故事,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进行课后的思辨。课堂上既有独自思考、不断尝试的学生,也有三五成群不断讨论的场面,更有解答出以后忍不住当小先生的佼佼者,这是一个学习的互动场,是新疑竞学所带来的正向发展,它激励更多的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大先生的“导游”作用对于小先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从课前、课中一直延伸到课后。大先生需挖掘一切力量培育小先生,提升内驱力,由点及面,成为学习共同体,逐步实现共同发展。

二、使命二:从游——陪在小先生身边

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古之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他将学校比作水,师生比作鱼,师生的行为犹如游泳,大鱼在前,小鱼紧跟其后,但又互相促進。教师不仅要有引领学生的能力,也需有陪伴学生的亲和力。要适时地站在学生中间,跟着学生一起学、一起思、一起玩,做学生最好的陪伴者。更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建立自信,让他们勇敢地展现自我。而此时的大先生,亦是小先生,两者是合二为一的。

1.从游陪伴,建立情感

最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是从游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引起关注。从学生的课后反应看,学生喜欢学识高的,年轻的,能和他们打成一片的老师。学生亲其师,更加信其道。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2.从游陪伴,点亮思维

数学课堂里,经常看到学生对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呈现了独特的思考角度,体现了差异性。而大先生此时要做的,就是从游。听听学生的想法,再将多种思路进行小结,肯定并优化,适时点拨,点亮思维。

比如,六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圓柱的体积后,可以呈现这样一道思考题。

在一个圆柱形储水桶里,把一段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全部放入水中,这时水面上升9厘米。把这段钢材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求这段钢材的体积。

作为大先生,笔者并未马上担负起“导游”的使命,而是选择“从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突破口,必要时小组讨论。于是,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

用方法一的同学在交流时指出,找到了一个等量关系:长8厘米钢材的体积等于水桶中4厘米深的水的体积,所以先计算拉出水面的长8厘米钢材的体积为200π立方厘米,从而求出水桶的底面积是50π平方厘米,最后根据圆柱钢材的体积等于水面上升9厘米的体积,顺利解答。方法二则根据圆柱水桶的底面积等于圆柱钢材底面积的2倍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表达,大先生耐心倾听,找到不同思路中的相同因素,也就是等量关系,只是出发点不同。在此基础上,启发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就像是小组的一员,和同伴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发现如果从水位出发,水位每下降1厘米,要拉出钢材的长度为8÷4=2厘米,由此可推得:钢材的长是2×9=18厘米,于是可以求出钢材的体积。

学生不禁感叹数学的神奇,同样的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式会有很大差异,但最终结果仍是相同的。在同伴互助的从游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这样一道题的解决,更是一类方法的习得及师生关系的亲密。

三、使命三:助游——退到小先生身后

大先生追求的是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当大先生“导游”和“从游”的使命到达时,需放缓前进的步伐,让后面的小鱼从跟上到同步,再到超越,大先生退居学生的身后,承担起“助游”使命,成为他们最有力的支撑,让讲台变成学生成长的舞台。

1.放缓脚步,敢于放手

教师的节奏很快,总想把所有的精华都传授给学生,唯恐遗漏了什么,尤其是在复习阶段,用争分夺秒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走课时,笔者发现,教师授课的方式差异性较大,有些教师生怕孩子不会,在评讲试卷时恨不得每道题目都讲一遍,以防遗漏。往往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低下的,学生也不一定喜欢。

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重要,要有舍才有得。如评研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整理易错题,寻找易错点,并且完整解答,说说注意点,甚至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创编类似题型,或对易错题型通过题组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更能提质增效,这是对知识的有效梳理和合理整合,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通过类比,不断地去挖掘题目特点,寻找解决方案,同时能兼顾易错点,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大先生控制自己的脚步,适当地缓一缓,是为了学生更快地进步。

2.甘当绿叶,助推发展

大先生在课堂上不仅关注教学,更要关注学生,建立小组的形式,充分发挥同伴作用,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选拔合适的小先生,带领整个小组的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而且,小先生也不一定固定,可以随机调整。大先生可以深入每个小组中,关注小组的发展,尽可能使每个组员都能轮流展示,不断突破自己,同时也能培养新的小先生。全班同学乃至教师本人的共同发展,才是大先生的应有之义。

因时代的发展,大先生的角色使命也会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变革,指向的都是学生的更好发展。大先生必须有远高于小先生的学识和本领,并能以长程的视野、全局的视角去精心设计教案、学案,用心钻研、打磨课堂,导在关键处,陪在需要时,退在成长后,以实现小先生的全面培育。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推行“小先生制”班级管理模式对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全面发展的作用
班级电教设备自主管理的实践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运用“小先生制”开展语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