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全方位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2022-04-13 21:02姚凤超张福超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

姚凤超 张福超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高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要依托校内资源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还要积极与家庭、社会协作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

关键词:劳动教育  课程  劳动精神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我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但就现阶段我国教育现状而言,劳动教育地位缺失、评价体系缺位使得劳动教育在高中教育体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逐渐淡化,甚至出现了轻视劳动教育、鄙弃体力劳动、以体力劳动为耻的现象。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勤劳质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一、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载体。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组织、有过程、有评价的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注重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学科体系、学科符号的理解记忆。劳动教育课程更注重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实践体验和参与。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倾向选择“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纪录片培育劳模精神”的上课方式,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参与劳动活动”以及“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这充分说明学生参与体力劳动及实践活动的意识不强,不能充分理解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所在。

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应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能亲历劳动过程。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不能囿于特定课堂的封闭空间、固定不变的限定时段、孤立割裂的教学资源的限制。要勇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多种多样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实践活动。

1.依托校内外卫生环境的清理开展以“洒扫”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朱熹曰:“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洒扫”作为最基本的劳动活动,在我们身边時时有、处处有。洒水、扫地看似简单但也有其章法:洒水要匀,地面不能有积水;扫地要轻,不能扬起尘土。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校要将校内外环境美化的任务充分交予学生,通过简单的“洒扫”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2.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的融合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要注重与通用技术、计算机、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结合,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如学校可以把荒地、垃圾场开辟成农耕试验田,使学生能身体力行,进行传统农耕劳作,经历翻土、整地、除草、播种、育苗、间苗、中耕、除草、培土、追肥、采摘、收获等一系列传统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在生产中学生可以借助通用技术、物理等课程内容自主设计生产耕作工具,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编写程序,实现生产耕作的自动化;也可以将生物课程融入农业生产,探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因素等。

3.加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宣传

劳动精神体现了创造创新的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校要充分利用升国旗、班会课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宣扬,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还可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评选自己身边的劳动小模范、劳动小明星,利用学校橱窗、宣传栏、班级宣传栏等平台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向劳模学习,树立劳动榜样。

二、注重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劳动教育课程应是开放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可以参与到劳动教育课程中来。通过调查发现,68%的学生一周左右会进行一次家务劳动;24%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进行家务劳动;6%的学生大概一个月进行一次家务劳动;2%的学生几乎不进行家务劳动。学生做家务大部分是主动自愿进行的;10%的学生在父母要求下进行家务劳动;14%的学生则是父母为惩罚其错误要求其进行家务劳动(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投身到家庭劳动中,督促孩子多做家务,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关键是要使孩子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孩子的天性和习惯。

1.鼓励孩子多参与家庭劳动

父母作为孩子言传身教的榜样,对孩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让孩子从扫地、拖地、洗衣、洗菜、做饭这些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家庭劳动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加深父母对孩子的了解。

2.注重孩子劳动兴趣、劳动爱好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家庭劳动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劳动爱好,通过兴趣和爱好驱动孩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好一件事。有的孩子喜欢烹饪,有的孩子喜欢修理电器,有的孩子喜欢编织等。父母要鼓励、支持孩子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或许现在孩子在家庭的劳动能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劳动教育课程要走出校园积极寻求与社会合作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社会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体验,还能让他们体验到为人处世之道。如学校可以与周边农场、餐饮等行业合作让学生进行周末、寒暑假实习,参与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农业生产及餐饮行业运营机制。最后通过书写运营和管理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结束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2]侯玉.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7):167-1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