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2022-04-13 21:02苏婧汪嗣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设计小学

苏婧 汪嗣伟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国际三大教学法之一,在“原本性音乐”的理念指导下,探究音乐本源,培养音乐创造力。本文就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小放牛》进行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如何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小学中国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小学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课  教学设计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原本性音乐

1980年廖乃雄教授将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与方法引入我国。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来看,该教学法与我国传统“乐教”是相通的,因此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它是将诸多的音乐元素综合起来,实施音乐教育的方式。所谓“原本性”就是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意思,也就是音乐的本质。

二、小学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感受与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单一的重复听,欣赏课教学设计应该遵循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如演唱、律动等与聆听相结合,进入音乐中,感受和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进而整体把握音乐内涵,而后将聆听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原本性音乐”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在教材分析中追溯音乐本源,理清教学思路

钻研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如果不了解作品,那么教学设计则无从下手。其中包括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相关文化等,特别是对作品本源的追溯是重点。教师需要明确作品本身到底是什么,找到音乐本源,就能够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本性音乐”这一理念引导下对音乐本源的探究,正是音乐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所在。

归纳整理人音版小学阶段所有的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作品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大致分成以下几类:民歌改编的器乐曲如唢呐与乐队合奏曲《小放牛》,中国民歌如《茉莉花》,民族器乐独奏曲如《二泉映月》,器乐合奏如《春节序曲》,中国风格的管弦乐作品如《森吉德玛》等。其中有好多是根据中国传统民歌改编的器乐曲。

以三年级下册唢呐与乐队合奏曲《小放牛》为例,在“原本性音乐”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追溯音乐本源:该曲是作曲家根据河北民间歌舞《小放牛》改编的,那么它的本源就是河北的这首民歌《小放牛》。我们再继续探究:河北民歌《小放牛》的特点是什么呢?原来就是“一问一答”,抓住了“一问一答”的民歌特点,再结合作品背景、曲式结构,查找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内容,整节课围绕“一问一答”这一主线进行设计,教学思路就会更加清晰可见。

(二)抓住音乐本源,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要以学生为本,考虑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聆听、律动等多种形式感受音乐以后学生想怎样表现音乐。教学目标设定的重点是这些内容,而不仅仅是学习所谓音乐知识。

以三年级下册唢呐与乐队合奏曲《小放牛》为例,设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抓住音乐本源——“一问一答”这个特点,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品中唢呐是如何表现“一问一答”这一特征为目标,先感受“一问一答”,然后听出“一问一答”,最后表现“一问一答”。那么教学重点就不是认识唢呐这个乐器,而是引导学生听辨唢呐通过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出两种不同的音色。教学难点就不是分析作品曲式结构、能够分段聆听、设计律动表演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表现聆听音乐的感受,也就是课程标准中对欣赏课的定位——“将聆听的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延伸音乐本源,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目前,大多数的音乐欣赏课都是以下模式:完整聆听—分段聆听—完整聆听。我们能够看到,整节课中,学生又唱又舞又表演,十分充实、热闹,但学生基本没有自己表现音乐的机会,“以生为本”这一宗旨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是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小学生来说,当听到相同音乐的时候,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无法知晓他们到底感受到什么,因此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与学生的等同,要求他们必须完全按照我们的要求去表现音乐,让抽象的音乐变成人们可以“看得见”的表演。学生们整齐划一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无法个性化地体现他们对于音乐的自我理解和感受,某种程度上来说,就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延伸音乐本源,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将聆听的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奥尔夫曾说过:“让听众感觉自己像真正演奏音乐的音乐家一样,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而不是就坐在那里被动地听着音乐。”这里的“像音乐家一样演奏音乐”并不是说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演奏实际乐器,而是通过声势、即兴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里的“即兴”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中最核心的内容。

以《小放牛》为例,笔者在拓展环节延伸“一问一答”这一音乐本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即兴表演“小鸡和小鸭的故事”。他们的表演丰富有趣,各不相同,有的小组设计声势,有的小组用身边的文具,有的小组用哑剧,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再以中国传统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为例,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声势来表演,也可以讓学生自己设计新的节奏组合表现不同场景。有的学生想象成表现学生们在一起探讨学习的情景,虽然看似和《鸭子拌嘴》内容完全不一样,但是也很形象、有趣。经过教师不同形式的引导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保持对音乐独立的见解,启发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

感受与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小学音乐欣赏课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需要适应音乐教育的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会总结和不断反思,根据学生实际学情,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理念为指导,重视发展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尹红.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设计小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