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不该成为教育的首选

2022-04-13 21:02杨波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惩戒立德树人教育

杨波

摘要:《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维护了教师的师道尊严。教育的对象是人,面对学生犯错的情况,教师进行制止、管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等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学懂弄通国家重要的文件、方针和政策,用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教育言行,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用爱心和智慧立德树人,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教育  惩戒  立德树人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以下简称“《惩戒规则》”)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笔者所在的合肥市朝霞小学在合肥市教育局和合经区社会发展局的统一部署下,从教师代表研制学校惩戒规则草案,到召开家委会研讨修订、教代会讨论通过、学生参与校纪班规制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此期间,笔者经过访谈了解到,家长和教师对《惩戒规则》普遍表示赞成。很多班级也在班主任的发动和组织下,以学生为主,制定了本班的班纪班规,班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

一、《惩戒规则》是教育的保障,其出台表明我国教育治理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

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共有二十多万所,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4亿人。面对如此大的教育规模,家校之间出现矛盾和纠纷在所难免。在家校纠纷发生后,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的保障,对责任难以判定,更是加大了家校纠纷的处理难度。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家校纠纷经过各种渠道传播、发酵,其社会影响被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没有责任,学校很多时候也不得不采取道歉、赔偿甚至批评处分教师等方式来“息事宁人”。这种无奈之举,让教育变得更加“弱势”。在曾经的一段时间,来自校园外部的“无理追责”层出不穷,“校闹”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教育管理,教师遭受辱骂甚至殴打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相关人员开展工作如履薄冰,教师在家长和学生心中逐渐失去了师道尊严,难以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长此以往,受影响最大的必将是学生的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政府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18年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教育部连续出台了《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民法典中也进一步细分了关于校园伤害事故的责任。本次《惩戒规则》的制定,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突出体现,是党和政府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直面社会问题而及时采取的有力举措。《惩戒规则》的出台,表明我国教育治理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

二、《惩戒规则》是教育惩戒的边界,不该成为教育手段的首选

第一,惩戒为策,育人为先。

“惩戒”的意思为“通过惩罚进行警戒”,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四个要素。因此,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手段,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当学生犯错后,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应当是能否更好地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如果此时简单地拿出《惩戒规则》去实施教育惩戒,个人认为和官员的“懒政”一样,是一种教育者“懒教”的体现。我们应当将《惩戒规则》视为一种保障,作为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的一道边界,但不能将惩戒作为育人的首选。

第二,掌握学情,相机育人。

教育的对象是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身心特点。笔者在二十年的从教经历中,遇到过一些面对家长或老师的严厉责罚无动于衷的学生,但他们却会因为一句暖心的话语而泪流满面。因此,当我们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该把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当作首要的任务。当学生犯错以后,教师应当静下心来,结合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其所犯错误背后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

第三,提升修养,人格感召。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到一些教师组织教学、管理班级并不严厉,学生却非常乐意遵从他们的要求,将这些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制定的规则奉为“圣旨”,有的学生甚至会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语气习惯等。这其实是“向师性”在发挥作用,是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加强自我修炼,用学识、修养、品行对学生产生影响,让他们出于对教师的爱而亲近教师、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如果做到这些,学生在犯错以后,不用去惩戒,甚至教师一个眼神,都有可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自省过后出于对教师的感情而纠正自己的行为。

第四,家校合作,培养品质。

学生犯错,有的是偶然,也有很多是其意志品质、认知、习惯导致的。教师此时通过采取惩戒措施来解决,只能取得短期效应,只要学生所受监督稍有松懈,很容易出现反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方面需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消除教育的盲区,实现家校共育。另一方面要采取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或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阶段性目标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调控、自我约束,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内生动力。

第五,引导自育,助力成长。

学生犯错以后,纠正错误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自育的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用“三块糖”生动地展示了自育的力量。一天,陶行知先生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孩子用泥块砸另一位同学,于是便约谈了这个孩子。在谈话中,陶行知先生连续奖励了这个孩子三块糖,并告诉他第一块是奖励他按时来见先生,第二块是獎励他及时住手,第三块是先生在了解砸人事件来龙去脉后奖励他的正直善良。得到第一块糖时这个孩子很诧异,得到第二块糖时孩子感动,得到第三块糖时孩子流着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主动恳求先生打他两下。在整个过程中,陶行知没有惩戒孩子,而是用赏识和循循善诱让学生的自育发生。

2022年是我们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身上所肩负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只有学懂弄通国家重要的文件、方针和政策,才能让我们的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千差万别,更要求我们要掌握教育原理,并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惩戒立德树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忘却歌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