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是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2022-05-30 10:48杨海青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杨海青

摘   要: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共同学习”成为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做到:创设情境,共商目标;合作探究,共同解疑;小组精彩展示。最终做到归纳整理,共享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共同学习”成为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共同学习;源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5-0010-03

新课程改革的波涛汹涌,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早已成为滦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2018年1月,滦州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省级立项课题《小学“共同学习”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真可谓雪中送炭,为笔者所在市课堂教改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第一时间笔者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共同学习”课堂教学理念,因为笔者看到了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教育春天。未来可期,笔者努力探索着“共同学习”与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智慧碰撞的火花,历经五年的艰苦跋涉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华彩绽放。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共商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教学伊始营造共同学习的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融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一员,引领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究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营造一个多角度的立体思维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在师生共商目标时一定选准有研究价值的、贯穿全文脉络、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要审时度势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适时调整已创设好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精心设计问题,师生之间进行高效的探究活动。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类历史久远的的课文,教师要摆脱流水作业式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质疑聚焦课文几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导入课文之后让学生自主质疑问难,师生共同筛选主干问题,归纳:

1.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的奇迹呢?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美景是怎样的呢?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这两个问题覆盖了全文,要求学生潜心阅读文本,需要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内化吸收,再组织好内部语言,然后做出正确的表达,这显然比以往教师随课文故事情节平推式的提问要好得多。由于问题集中,教学环节减少,就能留出整块时间供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教师把机会交给学生,躬身俯瞰学生学习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如鱼得水般开展高效教学活动,教学相长,调控课堂节奏,成就富有大智慧的课堂教学。

二、合作探究,共同解疑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师生共同商榷好本节课学习目标后要立即付诸于实际行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深入文本反复通读课文,全力以赴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学生个体探究和群体探究时的主动性,实现了“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课件出示:

当我们坐上一只小艇置身于景色宜人的意大利威尼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油然而生,到底造型别致、别具一格的小艇长什么样呢?问题一呈现,学生就积极行动起来思考小艇外形的特点,并在一旁做标注。然后全班逐一交流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教师巡回指导,小组长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很快总结出小艇的三大特点:

A.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船身窄窄的,有点儿像独木舟。(长、窄、深)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翘)

C.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轻快灵活)

然后师生又对这三句话从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进行了评析,做了拓展训练“我是小小画家”将小艇的的样子深植学生脑海;露一手,选择一样事物,小组说一句比喻句。教师给出草原、平静的湖面、牵牛花、长城四种事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事物,学生深刻体会到比喻句的好处,生动形象,文本只不过为将来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这一环节借助小组共同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度,好中差学生优势互补,巧妙地攻坚克难,答疑解惑。

为了扩大师生、生生交流的范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跑组”的合作形式更加新颖别致,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自愿选择班上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老师参与其中,穿针引线,适时、适当点拨,参与探究,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天堂!

三、构建开放,精彩展示

小组展示是课堂教学最出彩的环节,把班级学生分成4~6人一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首先由小组长在组内进行展示,目的是展示组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暴露学生在主体题探究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小组长作为群学召集人,中心发言人,组织组内成员进行逐一汇报展示,也称为小展示,为大展示提前预演。教师此时要以一位倾听者的身份穿梭于各组,聆听各组交流情况。在这里笔者特别强调一下各组要格外注重那些性格内向、没有自信心、羞于表达、心不在焉、多动、心猿意马的学生,他们的完美表达是小组成功汇报的关键,教师要在课前告诉组长要给这些“问题组员”开绿灯,让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最大程度诱发学习动机,提高小展示学习效率。小展示完毕,大展示水到渠成,为学生搭建更大的一方舞台,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学生面前汇报组内成员学习成果。这是一个智能多元、灵活动态的过程,形式万千,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汇报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逐一精彩阐明观点,也可以是上台板演,情景剧表演,问题对答等应有尽有,其他组成员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随时要与展示组互动交流,尤其观点不一致时,要随时补充和更正,这样形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浓厚学习氛围。小组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教师也可加入争论的环节,互动交流,归纳总结形成集体意见,当然还可以求同存异,保留个人意见。小展示是大展示的前提,大展示又是小展示的升华,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立体化、多元化、生动化的喜人局面。

四、归纳整理,共享收获

展示完毕,学生们回到座位整理学习笔记,将美妙语言幻化为文字,凸显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如有学生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还有质疑,可以继续交流讨论,直至全班学生无疑全解疑。现在每讲完一课,笔者都会下放权利,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归纳本堂课重点、难点内容、理解方法,教师积极引导,适时补充、点拨。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小组互查、当堂小测、教师抽查等。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感情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自主建构、学会自主学习、促进表达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生机勃勃、激情四射、自我实现、相互成就的过程,“共同学习”成为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