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形式 习得语用方法

2022-05-30 10:48王春梅
文理导航 2022年25期
关键词:言语形式

王春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抓住言语这一核心内容,促进儿童习得语用方法,教学期间引导学生感知言语,从形式方面体会文章中对言语使用的技巧。本文围绕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探究教学活动中关注言语形式的有效教学策略,涉及的内容有对言语形式的处理、比喻和拟人手法、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精妙传神的文本材料以及不同文章的对比辨析手段,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能经历较为完整的思维历程,在理解和有深刻感受的前提下,习得言语形式的语用方法。

【关键词】言语形式;品味文本;选择材料;识别辨析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如今教师不仅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且还重视激励学生理解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包括文本中特定语言主体、句式、段落、结构以及修辞的表达。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言语形式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教学组织,对教师的总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对言语形式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形式化的了解,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作用。

一、小学课文言语形式丰富,教师应注重教学处理

(一)不同文章关注不同的言语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言语的内容能帮助作者传达情感,表明思想,也就是作者写了什么。言语的形式则是语言组织形式,也就是作者的写法。文本中的组成主要是言语,同时这些言语组合又有着不同的形式,可以将言语的形式总结为以下几种:(1)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2)结构层次有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3)表达形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4)材料选择。(5)表达角度。(6)音韵节奏。(7)标点符号。

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活动都离不开文本,在实际的言语形式教学期间,要尽力摆脱参考书的束缚,积极进行创新和拓展,同时也不能以一个“资深阅读者”的姿态走进教室。教师应思考文章言语形式方面的表现,对学生有哪些帮助。教师积极调动自身所积累的丰富语言文学知识,调动自身多年积累的阅读经验和教学经验,从课文的章节结构、故事中的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和立意、文本中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情感和思想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行文的章节结构等方面对全文做相应的解释,挖掘出不同的言语形式,并加以总结形成体系。

(二)引导学生认识比喻和拟人手法

细读文本,确定出文本的文体风格,探索隐藏在文本中的言语形式,比如《桥》这篇课文就是小说题材,其中的言语形式体现在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情节描写、环境描写上。其中的一句是“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势不可挡。”教师分析语言形式,这句话采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读这句话时会让人感到洪水的来势凶猛。再比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拟人、比喻手法。善于仔细倾听文本声音,发现文本的语言秘密。注意文章独特的风格特点,就记叙类的叙事文章而言,需要关注的是具体的情节、文章的写作结构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此外,如果是写景类的文章,则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文章中的意象描写、情感表达、写作的顺序。诗歌题材的课文要关注意象、情感、韵律。小学课文并不局限于叙事性文本,也有诗歌、童话、散文和小说等题材,注重教学处理,良好适应不同的文本,做到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用诗歌的方式教诗歌。

二、探究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清晰认识文章脉络

课文的结构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成果,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精心设计的篇章结构。在五、六年级的语文课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章节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类”的积累引起重视。这里所说的“类”指的是文本。从风格特征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不同种类的文本,让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篇章知识。比如在教學《穷人》时,课文的结构是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课文应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开头到“一面在胸前划着十字”,第二部分是从“睡觉还早”到“久久坐在床前”,第三部分是“门突然开了”到结束。了解文章结构的特点,一层一层地分析文本的结构设计和组织形式,品味文学作品的独创性结构设计,品味作者的精致构思。阅读课文时,理解课文的章节结构,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文本有一个宏观的看法。详细探究文本,实现对文章结构的充分了解,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好文章整体,深入品味文本的精妙之处,体会文章精妙的构思。从课文描写的事件中,反映穷人的生活。课文第一部分讲述了妻子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等待丈夫,第二部分讲述将两个孤儿抱回,怀着忐忑的心情继续等待,第三部分讲述的内容是丈夫主动提出要收养孤儿。

三、科学选择教科书文本材料,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科书就像宝藏,包含着丰富的文本,有巧妙的遣词造句,有别具匠心的谋篇布局,有正确的表达,其中所蕴含的语言内涵隽永而又深刻。教科书选定的文本通常是名篇佳作,文本往往有许多方面值得学习和积累经验。但是上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教师不能把课文中的所有内容都教给学生,那么要如何准确地选择教学内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字眼和词句,主要是一些精妙传神且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和词语,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和诠释,进入深处,咀嚼文字的真正味道。这与朱自清所说的“体会那微妙的咀嚼的味儿”有相同的意义,注重展现课文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达形式。(2)句式和段落,所选择的内容应具备典型模范和优美的特征,重点关注句子和段落中细节描写的应用,包括场景、人物心理和景物等。(3)语言的个性化应用,所选择的语言具备独特、新颖的特点,能展示作者的独特性,具有印记作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新鲜、独特、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学生阅读和积累上述内容,对学生的语言个性化表达非常有益。

四、采用对比辨析教学手段,辩证性研究言语形式

(一)对比识别辨析可选择多种角度

进行言语形式教学活动,还可以采用对比识别辨析手段,加深对写作技巧的认识。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尝试对比不同的文本,分析不同文本言语表达形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技巧会得到有效丰富,同时也有研究言语形式技巧的意识。小学阶段的一些语言文本所采用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浪漫也有醇厚的特点,这两种情感表达方式所呈现出的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学生能试着对比,那么就能更好地欣赏不同的写作技巧带来的不同阅读感受。在对比识别辨析的环节中,可以从表达策略入手进行对比,可以是逻辑性的分析,也可以是总结性的分析。不倡导循规蹈矩的言语表达形式,而是应该具备新颖独特的优势,也可以从言语表达的修饰性作用入手,与学生一起来分析文本中的陌生化和变异性内容,这些内容具有个性化特征,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表达策略,有一定研究价值。

(二)通过对比观察探究和总结情感

比如对比《穷人》和《在柏林》,为了方便对比,可采用画表格的形式,方便观察和总结经验。第一,分析文章的题材,前者是由叙事诗改编而来的文章,讲述穷苦人的生活,穷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不远,课文中讲述的内容学生也可能会有一些体会。后者是微型小说,讲述的内容是战争,战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很远,学生需要想象战争给人们精神和生活带来的苦难和摧残。第二,分析文章的情感表达,《穷人》这一课文作者以倾听桑娜的心声和感受丈夫的态度来表达思想情感,文本中的渔夫夫妇心心相印,丈夫通情达理,桑娜的心情也非常复杂,千言万语只汇聚成了一句话、一个动作,作者表达的思想是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这也是一种非常浪漫的情感表达形式。《在柏林》这一课文在表达情感时采用的是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的心路历程先是痛心,然后是绝望,最后是疯狂。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内心承受的痛苦难以言说,而又异常巨大,战争中一个家庭就这样毁灭了,当时有无数的家庭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这也仅仅是无数苦难家庭的一个缩影。学生在对比辨析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感悟,穷人的生活虽然艰难,但仍有一丝温情,而战争时代的家庭就连这点温情都荡然无存。文章的表达角度不同,背景不同,对学生的思想冲击也有区别。

(三)通过对比辨析情节的推进形式

《穷人》的篇幅明显长于《在柏林》,就故事的推进形式而言,《在柏林》借助了两个姑娘的嗤笑,一步一步揭露原因,揭露悬念。而《穷人》也设置了一个悬念,也就是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并藏起来。这篇文章在揭露悬念时,主要通过渔夫夫妇两人的对话。从对比中我们能够发现这两篇文章都设置了一个悬念,也可以说是线索。《在柏林》借助两个姑娘的嗤笑,这本身就有负面情绪的意味,这与战争带给人们的震惊、痛苦相适应。再来对比《穷人》,两个人的对话是温馨的,心灵是相同的,穷人的生活处处散发着“穷味”,但其中也有温暖,也有可爱的孩子。推进情节发展的手段和故事的背景也是相互適应的。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他们的辩证性思维会得到有效拓展,同时也能对这种情节推进的描写手法形成良好的认识。这也是一种对文本中言语形式进行深入挖掘的过程,可以实现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良好习得语用方法。除了识别和辨析文章情节的推进手段以外,还可以对比辨析文本的言语风格,当文章采用了不同的言语形式,文本给读者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五、结束语

总之,统编版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言语形式,其中有深刻含义的字词、新颖的句式都是教师开展言语形式教学的有效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言语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上升到思想情感的表达,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言语形式,并对这些言语形式有正确的认识,其阅读理解能力也自然会有提升。教师对教材中的言语形式引起重视,并做科学处理,体现出面对不同文本,对不同言语形式的关注。在品味文本的精妙之处时,要站在文章整体的角度上,也就是善于联系上下文。

【参考文献】

[1]黄亮民,任毅.语用视角下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建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9):43-47.

[2]乔文雯.在言语形式学习中有效迁移语用[J].教学与管理,2020(11):49-50.

[3]魏清香.语用教学:基于文本原点的言语活动策划[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3):47.

[4]张银.指向“语用”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1):42-43.

猜你喜欢
言语形式
“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言语形式的实践研究
“言语形式”比“言语内容”更重要吗
丰富言语实践活动 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言语形式教学:从日常概念到研究领域
突出语文个性 重视“言语形式”
浅谈叙事性作品言语形式的学习点
基于对话理念下,师生对话内容的选择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