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寻

2022-07-02 13:27赵梅羽
教育界·A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阅读是学生思维与智力发展的根源,将深深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感、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加阅读的比重,除了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和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也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低年级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整本书阅读

作者简介:赵梅羽(1979—),女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曹埠小学。

“整本书阅读”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模式,更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既能让学生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又能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本情感,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途径,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优势。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经验不足,教师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让学生从合适的阅读角度出发进行阅读,实现课外阅读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为例,深入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

低年级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的阶段,其辨别能力较弱,在选择阅读作品方面,无法确定选择标准。如果学生阅读了一本并不适合他阅读的书,那么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远远大于不阅读[1]。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情节中学习重要的知识,掌握一定的道理。在开展课外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阅读书目,以提升活动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认字量较少,并且他们刚刚掌握拼音知识,所以字数较多、情节过于复杂的读物并不适合他们阅读。教师要了解和观察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其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在选择阅读书目方面不至于处于被动地位。笔者认为,以下三类读物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素材。其一,以传统文化为主的读物,比如《八仙过海》《猴子捞月》等各类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以及历史故事读物,这样的读物故事性强,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能够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二,百科知识类读物,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等,这类读物以科普知识为主,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较为贴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保持阅读兴趣;其三,以国学元素为主的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类读物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童话故事书,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童话类读物是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学生想象力的绝佳读物。上述读物都有简写本和注音本,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学生既可以轻松读完这些书,又可以享受阅读的快乐,可谓一举两得。此外,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图文并茂且图画与文字的比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读物,这样能照顾到学生直观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情况,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效率。

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书籍。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书籍的选择更是至关重要。在选择书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这样才能选出真正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

二、合理安排时间,降低学生的阅读负担

根据《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小学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这意味着小学生在放学以后,有较长的时间可供自己支配,教师要求学生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自主阅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教师督促学生运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既能丰富其课余生活,更能使其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但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部分教师急于求成,常常给学生布置要求过高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较短的阅读周期里完成书目的阅读,这样做无异于拔苗助长。而且,有的小学生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不是囫囵吞枣般地阅读,就是蜻蜓点水般地阅读,既无法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又浪费时间。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力等因素,科学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并指导学生阅读,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

例如,教师选择《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作为阅读书目,可以先分析这本书的目录。这本书总共包括165个故事,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读完。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下的时间,比如每天放学后、周末以及节假日都是可以阅读的时间。同时,根据故事的长短和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结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弱的现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天阅读3~5个故事。这种视情况而定的阅读目标较为灵活,也不会对学生造成阅读压力,使学生能够将阅读作为爱好,从而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教师也可以布置符合学生能力的阅读任务,比如要求学生圈出文本中的生字词,同时引导学生做好文本批注,了解每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道理。除此之外,考虑到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每天阅读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听,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在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情面对每一天的阅读任务,这样做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使其从心底爱上阅读,为其后续的深入阅读奠定重要基础。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开始,需要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低年级学生有较多时间可供自己支配,如果教师可以科学地分配阅读时间,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注重阅读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领域的使用频率颇高,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何等重要。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所在,无论是在选择读物时,还是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主动自觉地展开阅读。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导入环节入手。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指在课前的几分钟用一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可以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阅读导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保证学生更投入地阅读,让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进而提升阅读活动的效果。

例如,《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自传,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小学生,其生活经历有趣又温暖,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且整部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在开展这本书的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悬念进行阅读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为你们介绍一个有趣的小朋友,她可是个调皮、淘气的女孩子,非常可爱。不仅如此,老师还将带你们走进一所奇特的学校,认识一位可爱又可敬的校长,你们说好不好呀?”从教师的话中,学生会忍不住想象,并且猜测这个小朋友是谁,这所学校又是怎样的,那个可爱又可敬的校长是什么样子的。教师通过设计悬念进行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时,教师就可以介绍作者背景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选择书中最有趣的故事进行讲述,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再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课下阅读这本书,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还可以布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安排阅读任务时,以问题的形式联系后一个故事的情节,以引发学生的猜测,从而激发其好奇心,使其保持阅读热情。

阅读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书籍产生好奇心,进而能够沉浸在阅读的氛围里。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书籍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以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指导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不应只将目光放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上,适当传授阅读方法与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阅读效益。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如果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就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学生正式阅读前,教师需要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让学生科学阅读,避免学生因盲目阅读而造成阅读资源与时间的浪费。

例如,在进行《伊索寓言》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给学生传授了4个阅读方法:第一,批注阅读法。所谓批注,指的是在文本上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悟、疑问以及思考。在阅读书籍时,适当地批注必不可少。无论是对文中的生字词,还是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批注。第二,跳读法。当学生读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勉强阅读收获不大,因此适当地跳读可以帮助学生重拾阅读的快乐,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向学生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读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做好标记,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查阅,或者求助家人、教师等,帮助学生明确不明白不等于不喜欢。第三,对于书中的精华部分,可以采用精读法进行阅读。在精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要点,试着梳理文本的结构,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精读。第四,制作阅读卡片。阅读卡片上包括书籍的标题、主要内容、心得感悟以及好词好句四个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巩固阅读效果,让学生形成积累阅读素材的意识。

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上述4种阅读方法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立足课内阅读,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

整本书阅读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课余活动之一,也是增长见识的途径之一。整本书阅读教学于教师而言,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升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等的“万金油”。但是,课外阅读教学并不代表完全与学生的课内学习脱节。教师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应立足于课内阅读,将课外阅读视为课内阅读的必要延伸,从而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上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后,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雷锋的具体事迹,让学生学习无私和伟大的雷锋精神,实现其思想感情的升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雷锋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雷锋的生平、经历等,进一步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故事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复述出来,并说一说为何印象深刻。这样的交流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学习和感悟雷锋精神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实现阅读拓展。

教师将课内阅读作为课外阅读的基础,围绕课内文本主题,让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文本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提升。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开展具体的阅读活动时,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策略,就无法取得好的成效。本文从五个角度分析了课外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具体开展方式,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探讨了相应的措施,以期给语文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海琴.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立体课外阅读模式[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120-121.

[2]蔺金霞.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读写算,2020(18):6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