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2022-07-06 17:14王桂连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情境教学初中数学

王桂连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全新要求,教师需在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而如何权衡教学进度和教学强度之间的关系,是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更能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形成对数学内涵的深刻感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为此,教师有必要将情境教学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基于学生学习水平制定教学计划,以此推动学生在初中数学领域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实践

数学不仅在教育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随着初中学习生活的到来,数学知识体系也更为复杂,许多学生皆因数学学习难度过大而逐渐丧失学习热情[1].

为此,教师教学重点也应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逐步转变至学生学习过程,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以此保障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学习过程.

应用情境教学方式可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将知识内容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增强学生在数学课上的体验,又通过欢快的学习氛围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基于情境教学优势,将此教学方式融入到初中生数学课堂势在必行.

1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原则

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2].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设计,还应根据教学主题制定教学目标.

无论何种教学情境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构建教学情境,以此凸显教学服务的价值,保障数学教学能够充分落实.

同时,教师还需基于科学性原则,合理选择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契合,如此才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增强,使学生都能在科学化的数学情境下,形成更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

此外,在开展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总结数学规律,掌握数学学习经验.而生活化情境则可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因数学学习难度过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

为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个带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点都能以更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需深度挖掘数学知识中带有的生活化元素,并结合探究性特点,为学生发布合作学习任务,以此方式激發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都能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实现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2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策略

2.1 营造故事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许多教师认为,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学习难度,具体体现在数学符号和概念方面.数学涉及诸多知识点,为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教师常以引导学生反复背诵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点记忆,但此方式也是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有必要将经典故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并产生发愤图强的学习精神,以此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稳步提高[3].

通过营造故事情境,还能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将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逐步变得轻松欢快,既深化学生数学内涵文化,又进一步达成数学教学目标.

例如 教师在开展“几何”相关知识点教学期间,可先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带领学生走进“笛卡尔”的数学世界,展现笛卡尔在研究几何知识中付出的努力,明确数学家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故事情境的方式代入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产生解答数学奥秘的想法.

同时,此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形成深刻认知,以往学习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家长甚至是教师的要求.

在故事情境下,学生能够以正确态度看待数学,并产生学习欲望,进而有助于帮助学生达成数学学习目标.

2.2 打造实践情境,深化课程理解

虽然初中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但大多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对于实践活动的兴趣较为浓厚.从实践教学优势来看,构建实践情境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分享,达到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目的.

实际过程中,教师便可利用实践教学优势,打造实践情境,让学生自主获取学习情境,掌握数学知识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

但教师在创设实践情境的过程中需注意,实践活动主题需与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主题相符,避免因学习难度过大而打击学生信心,使每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加强.

例如 在“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教学期间,教师需明确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元素,符合实践教学特点.因此,教师可借鉴剪纸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纸张和墨水,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通过纸张的压平和对折操作,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轴对称相关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一枚苹果,引导学生从中间切开,并在切开前设想苹果两边是否对称,最终学生可通过具体实践来验证猜想,达到数学知识的积累.由此不难看出,此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验,并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而由学生自主操作所完成的实践活动结论,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促进学生更准确地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真正达成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目的.

2.3 运用问题情境,锻炼数学思维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最为有效的举措之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激发学生之间产生激烈探讨,有助于迸发出新的学习灵感,真正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合理设计,可引导学生将问题作为导向开展深入研究,也可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4].为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以此锻炼学生数学逻辑能力,教师有必要结合课程教学主题,为学生打造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 在“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教学期间,教师便可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主题设计相关问题,达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如,“同学们,生活中哪些区域用到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存在哪些不同?”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知识点形成一定印象,此问题的提出结合新旧知识内容,促进教学完整性,也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记忆.为保障数学问题能够带动学生深入研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组织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以此深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理解.

通过此教学手段可以发现,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打造问题情境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的陌生感,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达到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2.4 通过互动情境,开展合作学习

双减背景下,为保障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亦为迎合教学进度,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无论是自主学习意识还是学习能力的形成都并非一蹴而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打造互动学习情境,先让学生了解正确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自主参与课程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能优化教学氛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这一特点也迎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5].

为打造良好互动情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知识的探讨中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以此打造趣味性学习氛围,达到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使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形成对数学内涵的深度解析.

例如 教师在开展“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课教学期间,教师便可结合分数知识点,提出三个问题:首先,写出几个分数;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还有哪些数可以以分数的形式表示,如果没有需要解释具体原因;最后,可以以分数的形式呈现无限小数吗?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可以达成学习优势上的互补,鼓励学生更深层次探究问题答案,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为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能够独立将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和不循环小数后,教师可提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如尝试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此类学习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入课程知识,从根本上简化数学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2.5 构建生活情境,促进知识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更希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达到知识的内化,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数学知识传达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探查数学知识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透过课本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教师有必要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中,结合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下完成知识的获取,达到数学学习能力的稳步增强.

例如 教师在开展“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点教学期间,可为学生发放标注商品品类和价格的小纸条,同时,引导学生统计纸条中低于100元、100~200元之间以及200元以上的商品数量,以此锻炼学生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形式可以发现,此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学生在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知识点在脑海中的印象,也能充分知晓生活中潜在的数学元素,更能明确数学对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问题解答完成后,教师可作为补充为学生介绍更多简单的统计方式,以此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逐步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符合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更能在突出学生课上主体地位的同时,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學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教师应利用情境教学优势,创建以数学教学为主的互动学习情境、生活教学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实践操作情境以及数学故事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启发学生数学思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形成深度学习状态,进而达成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常如涛.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亚太教育,2022(08):118-120.

[2]吴建国.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2):217-219.

[3]李秀丽.构筑多彩数学世界,领略精彩数学知识——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02):89-91.

[4]吴有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界,2021(37):30-31.

[5]潘金城,王华.“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J]. 教学与管理,2022,(13):41-44.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情境教学初中数学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