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2-11-27 00:47梁锡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课程

梁锡梅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珠山小学 山东青岛 266400)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将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一新型的教育时代下,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得到显著的更新与转变,为学科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处于课程改革的前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发挥小学数学自身的基础作用,积极地进行数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以此来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以及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影响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教育改革举措,它不仅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激励教育工作者在更为开放的教育环境下进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积极优化与创新。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教学课程,也深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具体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的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结构具体是指教师与学生这两个重要参与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角色定位。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直处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主导者与被动学习者的关系。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地得到了凸显,这就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成为能平等对话、交流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也获得了更为协调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转变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理论性的概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开展意义重大。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功利性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引,出现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片面性人才,使其在社会生活及个人发展中显露出了严重的缺陷。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纷纷出现,教师不仅能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开展更为系统性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在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中,开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引导,促进学生更具个性化地发展。这样新型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就会培养出更多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三)课堂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两者只有经过更加有效的协调,才能获得更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独角戏”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接受与学习,整个过程缺乏良好的互动。而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向着互动、自主、开放的方向进行了转变,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更加科学与完善。

(四)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的优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因素,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成绩、考试排名列入到了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也会在数学学习中过度地追求成绩,与数学教学的本质发生了违背。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目标体系的提出,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向,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良好成长。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是对新课程改革精神进行贯彻的重要途径,多元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营造多样化的数学课堂,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学习及能力培养的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积极地进行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探究,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以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意识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不仅有效地迎合了数学高度实用性的学科特点,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意识的形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因素、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运用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生活化学习体验,以此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如,在教学“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场景进行结合,实施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电子秤带到课堂,通过“同学们,你们知道克或千克具体的概念吗”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实践性的称量,在“一瓶水大概是500 克”“一本书大概是300 克”“一块橡皮大概是20 克”等称量结果中树立克与千克的具体认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生活化的学习场景更加深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课后作业环节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认知,又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生活化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购物的机会,写出10 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及其重量”,这样就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空间延伸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从思想意识方面就构建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以自主性教学策略的实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的深化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为显著的凸显,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为顺应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这一教学转变,教师就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性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中获得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自主性教学策略的实施。首先,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前预习作业,使学生通过数学阅读、网络搜索、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对称图形的认知以及对称图形相关性质的了解,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机会。然后,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抽查的方法进行学生自主预习效果的检验,并针对学生普遍无法理解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并利用节省出的课堂时间开展相关的随堂练习,使学生能以自主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所学知识的实践性运用。由此可见,在这种自主性的教学策略中,学生始终发挥着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都进行了有效的参与,以此实现课堂自身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以互动性教学策略的实施,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独角戏”的舞台,而逐渐成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思维碰撞的互动平台。因此,在这种教育形势下,教师就应积极地转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其平等互动地位形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广泛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生本互动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就会在互动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中,呈现出更为开放、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不急于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而是对学生提出一个“80÷20=?”的问题。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除数是两位数的练习题,肯定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一问题的分析、讨论。经过有效的互动探究,学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将问题看成“8÷2”或“80÷2”,利用已经学过的除法知识进行问题的顺利解决。这样学生就在互动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中开展了有效的互动讨论,实现了自身解题思路的拓展,获得了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

(四)以情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强化学生课堂自主生成

情境教学模式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但是却因为其显著的形象性和兼容性,使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及各种新型教学技术、教学资源的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得到了更为显著的优化与创新,使教学情境更具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教育内涵,使学生能在其引领下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一节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很难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具体方向及位置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的“百度地图”,进行学校周围平面图的展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凭借自己的记忆来进行平面图的观察,这样很容易地就进行了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对教学情境的理解中实现有效的自主生成,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构建。

(五)以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营造形象直观的数学课堂

社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得到了更为迅猛的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形式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各行各业。在这种社会形势下,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地进行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施,这样不仅能通过信息技术强大演示功能的运用,营造出更为形象、直观的数学课堂,同时还能通过丰富信息资源的运用、教学模式的开拓,来构建更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以此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在教学“趣味拼搭——观察物体”时,为了实现更为趣味性、形象化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技术来将各种拼搭图形进行立体化的展现,这样学生就直观地进行了物体具体构成结构的了解,并在将立体图与平面图的对比、分析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和立体感官,不仅优化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给予了引导与培养,进一步地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六)以层次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细化,具有个性化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这就为教育领域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在这一新型教育需求以及课程改革人本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就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数学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应的内容、获得相应的教育指导,并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以此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七)以激励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情感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作为重要的学习主体,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在因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就应顺应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体系的指引,积极地进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激励性教学策略作为一种课堂评价环节中的重要评价策略,是优化学生学习情感、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激励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以此来奠定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情感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肩负着课堂教学的职责,同时更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者和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坚守课程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积极地将生活化、自主性、互动性、情境化、层次性等多元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与尝试,在构建多样化数学课堂的同时也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质、高效地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策略课程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