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对师生信任的影响研究

2023-02-10 20:37马娜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信任辅导员劳动

马娜娜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其情绪劳动不仅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师生信任关系,更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信任和谐关系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突出表现。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研究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首次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即个人为符合组织规则,通过改变行为、面部表情、语气语调等方式抑制或调整情绪去迎合顾客的劳动[1]。近年来,国内学界开始关注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有学者认为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是指辅导员在教育工作情境中,为了达成教育和管理目的,设身处地地关注和理解学生的情绪体验,并根据情绪表达规则要求,对自身情绪的外在表现或内在感受进行调节和管理,表达出符合工作要求和教育需求的情绪[2]。

王潆雪(2011)[3]等人在修订及完善前人量表的基础上构建出更适用于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研究的结构模型。叶青(2013)[4]、宋文琤(2021)[5]等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的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策略或建议。鞠鑫(2009)[6]、刘妍君(2014)[7]等人、李金荣(2019)[8]等人、曾建国(2021)[9]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对辅导员个体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倦怠等个人层面结果变量的影响。杨秋玲(2017)[10]认为,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对学生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而过度情绪劳动会使辅导员在工作状态中低迷消沉。周永乐(2018)[11]指出,高校辅导员只有有效管理自身情绪,合理展开情绪劳动,才能把握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此可见,学界对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的研究主要涉及对辅导员个体层面结果变量的影响,鲜有涉及对学生反馈和互动层面的结果变量的影响。辅导员情绪劳动不仅对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倦怠等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师生信任研究现状

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信任关系是指学生出于辅导员为自己提供的保护和指导所带来的预期获益,对辅导员建立的持续依赖的关系[12]。

王琴(2012)[13]认为建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根本在于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及工作能力。白仲琪(2013)[14]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大学40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认为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其自身的人际信任水平。张仙凤(2015)[15]利用教育人类学的方法,对一名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和交流,探究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信任危机产生的深层根源及构建路径。王珂(2016)[16]认为阻碍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原因有学校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谢红雨(2018)[17]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辅导员和大学生存在信任危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辅导员和大学生信任的具体路径。张毅(2022)[12]认为要想真正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需从“形象、业务、魅力、定位”四方面下功夫。

由此可见,学者有关师生信任问题的研究,聚焦于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影响因素以及从学生、辅导员双重视角构建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路径等层面,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证研究。然而,鲜少有学者探讨辅导员情绪劳动对师生信任的影响。

二、师生信任关系中辅导员情绪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

辅导员和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信任关系有理想型、冷漠型、放任型和依赖型等四种类型。任何一种信任关系的建立都需要辅导员付出高强度的情绪劳动。

(一)自然表达

自然表达是指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所要表达的情绪与情绪要求一致。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高校中最直接、最亲密、最基础的关系。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辅导员每天要面对学生、家长、学校其他部门同事、宿管老师等,需要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在面对压力或者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辅导员无论是自然露出真实的情绪,还是表现出平易近人的精神面貌,都对师生信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深层扮演

深层扮演是指辅导员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认知和感受,唤醒快乐的记忆,将自己的情绪感受与外在表达完成同频共振。深层扮演具有正向与负向之分。正向的深层扮演,是一种表里如一,最终会赢得学生的信任;而负向的深层扮演,则会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危机,最后将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辅导员使用深层扮演策略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消耗更多心理资源,以激发认知能力,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表达出更加真实和真诚的情绪,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三)表层扮演

表层扮演是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情景需要的情绪,但并不是真实感受到的情绪。当学生出现违纪现象时,辅导员使用表层扮演的策略居多。原因是辅导员要压制内心真实的情绪,展现出温和的情绪,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引导。这种策略在学生管理方面,特别是师生信任方面虽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会因过于刻意而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真诚。其对于辅导员本身,也有一定弊端。辅导员经常处于表里不一的状态,容易引发情绪失调、职业倦怠、职业认同障碍和主观幸福感缺失等问题。

(四)形成原因

从工作职责来看,辅导员不仅要管理所负责的学生,还要对接学校的各个行政部门,需要克服身心俱疲的状态,完成学院、学校各行政部门、社会对学生的各项要求,还要完成家长对学生、学院的期望。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性格特征、在校现实表现等,这都需要辅导员付出大量的努力和精力。辅导员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要面对自己的科研、晋升以及家庭等问题。因此,辅导员极其容易带着情绪工作,给予学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师生信任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巨变,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球的经济和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当他们不能适应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不能理解学校学院相关管理制度时,便会受到不良社会现象和风气的影响,进而产生人际信任缺失问题,从而降低师生信任度。因此,辅导员在进行思想引领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不信任,会有深深的挫败感,容易引发情绪失调和情绪衰竭。

三、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对师生信任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期望

有关文件对辅导员角色做出明确规定:“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这也是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辅导员都会使用情绪劳动策略表现出恰当的正面情绪状态,但是碰到不讲道理的学生,辅导员的情绪状态受到影响后,也会表现出负面情绪。此时,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无论辅导员表现出的是正面情绪状态,还是负面情绪状态,都会产生角色冲突,影响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角色期望,失去学生的信任。因此,辅导员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做好情绪劳动,使自己具备辅导员角色所需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

在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中,面对实际感受到的情绪,辅导员会使用表层扮演策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调控实际要求的情绪表现。辅导员的实际情绪感受和要表达的情绪之间就会存在矛盾,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缺失,还会消耗辅导员大量的情绪资源,引发情绪耗竭,增加工作压力,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过度情绪劳动将导致辅导员的情感枯竭,失去对工作热情,引发学生质疑其工作能力和降低对其信任度,最终损害辅导员的身心健康。

(三)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会影响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进而影响其成长成才。辅导员正面的情绪劳动可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能使辅导员成为学生信任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表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而负面的情绪劳动则会引起学生对辅导员的不满和不信任,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导致不良行为养成和消极态度形成,进而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四)影响高校构建校园信任环境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是上传下达。辅导员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在传达和执行学校的一些较为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感受和意愿的指令时,会过度使用情绪劳动,造成和学生在某些事情上产生分歧,情感上产生裂痕。学生不理解辅导员,不理解学校,辅导员也不理解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和辅导员以及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利于高校构建校园信任环境。

四、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完善路径

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不仅直接影响师生信任,还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完善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

(一)认识情绪劳动,树立正确的情绪劳动观念

情绪劳动不仅仅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还是辅导员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辅导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具有跨学科知识,正确认识情绪劳动,合理使用情绪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情绪观念。情绪劳动还彰显了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宗旨意识。辅导员要认识到情绪劳动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地运用情绪劳动来提升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加强情绪劳动培训,激发深层扮演

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对师生信任的影响重大。从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的定义可以看出,表层扮演策略不利于师生信任和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而深层扮演策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任,改善师生关系。因此,高校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辅导员进行劳动情绪培训,引导其正确进行情绪劳动,激发辅导员使用深层扮演策略的频率,培养其在各种工作情境中使用深层扮演策略的习惯,以降低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危机,增强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职业认同度,做好职业定位

辅导员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岗位的特殊性决定其要进行职业定位,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时间以及工作任务等。在辅导员岗位上,除了爱岗敬业,还需要不断提升职业认同度和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要正确使用情绪劳动,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将自身情绪调节成适合与学生交流的情绪,增加师生信任,获得更多成就感。

(四)坚持“三全育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要坚持理念、团队以及方向协同机制,促进思政教育要素在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间共享,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多点发力,打造育人合力。这可以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专业发展创造一个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避免辅导员因长期事务繁多,个人发展支持不足而开展过度情绪劳动,引发师生信任缺失,使辅导员丧失对职业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信任辅导员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热爱劳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信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